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外科啟玄》卷十二之臟連丸
- 5 《本草綱目拾遺》卷五之臟連丸
- 6 《簡明醫彀》卷三之臟連丸
- 7 《外科正宗》卷三之臟連丸
- 8 《外科啟玄》卷二十之臟連丸
- 9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二之臟連丸
- 10 《外科大成》卷二之臟連丸
- 11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之臟連丸
- 12 《中藥制劑手冊》方之臟連丸
- 13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三方之豬臟丸
- 14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臟連丸
- 15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之臟連丸
- 16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之臟連丸
- 17 臟連丸的藥典標準
- 18 臟連丸藥品說明書
- 18.1 藥品名稱
- 18.2 藥品漢語拼音
- 18.3 規格
- 18.4 性狀
- 18.5 臟連丸的主要成份
- 18.6 臟連丸的功能主治
- 18.7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 18.8 注意事項
- 18.9 臟連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 18.10 備注
- 19 參考資料
- 附:
1 拼音
zàng lián wán
2 英文參考
zanglian 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zanglian w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臟連丸為方名,同名方劑約有13首。
中成藥臟連丸的主要成分為黃芩、黃連、地黃、赤芍、當歸、槐角、槐花、荊芥穗、地榆炭、阿膠[1]。具有清腸止血的功效。用于腸熱便血,肛門灼熱,痔瘡腫痛。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臟連丸的藥典標準。
4 《外科啟玄》卷十二之臟連丸
4.1 處方
4.2 制法
上為細末,用活鯽魚1尾,重300克,去腸、刺,取肉搗如泥和作團,用健豬大腸頭46.5厘米,翻過,去油洗凈,裝前藥扎定煮熱。空腹時食之。至重不過二次,服之甚效。如年久日遠,以藥末曬干為末,蜜丸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外科啟玄》卷十二之臟連丸主治多年痔漏。
4.4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克,空腹時用酒或白湯送下。
4.5 出處
《外科啟玄》卷十二
5 《本草綱目拾遺》卷五之臟連丸
5.1 方名
臟連丸
5.2 臟連丸的別名
白銀定子(《本草綱目拾遺》卷五)。
5.3 組成
胡黃連(凈末)8兩,通血香1錢半,雄豬大腸(盡頭1段)1尺2寸。
胡黃連(凈末)250克 通血香4.5克 雄豬大腸(盡頭一段)37厘米
5.4 功效
《本草綱目拾遺》卷五之臟連丸具有敗火毒,驅濕熱,消腫癰,斂膿血之功效。主治新久痔漏,但舉發便下血作痛,肛門墜重,膿血不止,腫痛難坐,漏有孔者。濕熱內蘊,腸胃氣滯,濁氣瘀血流注肛門,痛癢皆作。
《本草綱目拾遺》卷五之臟連丸主治治痔漏無論新久,但發作時便下血作痛,肛門墜重者。如有膿血不止,腫痛難坐者,亦可用之。
5.5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久服除根。
每服70丸,空腹時用溫酒進下。久服除根。治漏有孔者,只須半月見功。
5.6 制備方法
雄豬大腸溫湯洗凈,將連末及通血香灌入腸內,兩頭以白絲線扎緊,煮酒2斤半,新砂鍋內煮酒將干為度,取起腸藥,各搗如泥,倘藥爛,曬1時復為丸,如梧桐子大。
溫湯洗凈,將黃連末及通血香灌人腸內,兩頭用白絲線扎緊,用酒1.25升,放新砂鍋內煮酒將干為度,取起腸藥,各搗如泥,倘藥爛,曬一時,復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6 《簡明醫彀》卷三之臟連丸
6.1 方名
臟連丸
6.2 組成
黃連(川者,去須蘆,研末)6兩,槐角子末2兩,豮豬大腸(去頭梢)。
6.3 主治
《簡明醫彀》卷三之臟連丸主治諸痔及腸風下血。
6.4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以白湯送下。
6.5 制備方法
上將連、槐末裝入半空,勿脹腸破,砂鍋水煮爛,待干,連臟搗;若濕,加炒黃米粉少許丸,如梧桐子大。
7 《外科正宗》卷三之臟連丸
7.1 方名
臟連丸
7.2 組成
黃連(凈末)8兩。
7.3 功效
《外科正宗》卷三之臟連丸具有清泄腸熱之功效。
7.4 主治
《外科正宗》卷三之臟連丸主治新久痔,但舉發便血作痛,肛門墜重。大腸濕熱,大便下血,日久不止,多食易饑,肛門墜腫以及臟毒等癥。
7.5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溫酒送下。久服除根。
7.6 制備方法
用公豬大臟盡頭1段長1尺2寸,溫湯洗凈,將連末灌入臟內,兩頭以線扎緊,用時酒2斤半,砂鍋內煮酒將干為度;取起臟藥,共搗如泥;如藥爛,再曬1時許,復為丸,如梧桐子大。
7.7 用藥禁忌
8 《外科啟玄》卷二十之臟連丸
8.1 方名
臟連丸
8.2 組成
胡黃連1兩,荊芥穗1兩,地榆1兩,槐花1兩5錢,槐樹木耳1兩5錢。
8.3 主治
《外科啟玄》卷二十之臟連丸主治多年痔漏。
8.4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空心以酒送下或以白湯送下。
8.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活鯽魚1尾,重10兩,去腸刺,取肉,搗如泥,和作團,用健豬大腸頭1尺5寸翻過,去油洗凈,裝前藥扎定煮熟,空心食之,至重不過2次;如年久日遠,以藥末曬干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二之臟連丸
9.1 方名
臟連丸
9.2 組成
大鷹爪黃連半斤,槐花米2兩,枳殼1兩,防風5錢,粉草5錢,槐角5錢,香附子5錢,豬牙皂角5錢,木香5錢。
9.3 功效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二之臟連丸具有散火毒,驅濕熱,止血消腫,生肌定痛之功效。
9.4 主治
《古今醫統大全》卷四十二之臟連丸主治遠年近日腸風、臟毒下血。諸痔腫痛,腸風下血,脫肛痛癢,腸癰、脫毒成漏。
9.5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空心米飲送下。
9.6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豬大臟約2尺長水洗凈,陳熟倉米3合同香附一處為末裝入,縛定口,量用水2大碗,砂鍋炭火煮干,即添水,慢慢煮爛豬臟如泥,取起和藥搗如糊,再入黃連等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9.7 用藥禁忌
忌面、蒜、生冷、煎炙之物;忌房欲、惱怒、酸辣動火之物;寒癥忌用。
10 《外科大成》卷二之臟連丸
10.1 方名
臟連丸
10.2 組成
黃連1斤,槐花半斤。
10.3 主治
10.4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白滾湯送下,日2次。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用雄豬肥壯大腸,以酒醋洗凈,入藥扎兩頭;次用韭菜5-6斤,一半鋪甑底,藥腸盤于上,一半蓋之,文火蒸之,以腸脂化盡、腸皮如油紙薄為度;去腸取藥曬干,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11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之臟連丸
11.1 方名
臟連丸
11.2 組成
人參、當歸、槐角、川連、茯苓、花粉、牙皂、丹皮、生地、澤瀉、山萸、山藥、知母、黃柏各等分。
11.3 功效
11.4 主治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之臟連丸主治大便下血正赤,或伴肛門墜腫。
11.5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白開水送服。
11.6 制備方法
上為末,裝入生豬大腸內,繩扎住兩頭,用米1升,將豬腸放在米上同蒸,俟豬腸紫色方為熱透,將腸取出,去米,將腸、藥曬干,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12 《中藥制劑手冊》方之臟連丸
12.1 組成
黃連120g,黃芩720g,赤芍藥、當歸、阿膠珠、荊芥穗各240g,炒槐花、地榆炭、地黃各360g,槐角(蜜炙)480g,豬大腸八尺[2]。
12.2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三錢,日二次[2]。
12.3 功效與主治
功能清熱涼血止血[2]。治臟毒下血,日久不止,肛門墜痛,痔瘡焮腫[2]。
13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三方之豬臟丸
13.1 組成
黃連(剉碎)二兩,豬臟(即豬大腸,去肥)二尺[3]。
13.2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以黃連塞滿豬臟,扎兩頭,煮爛,糕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3]。
13.3 功效與主治
治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饑,腹不痛,里不急[3]。
14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臟連丸
14.1 方名
臟連丸
14.2 組成
黃芩240兩,槐角(炒)160兩,生地120兩,赤芍80兩,槐花(炒)120兩,阿膠(炒珠)80兩,地榆炭120兩,當歸80兩,芥穗80兩,黃連40兩。
14.3 功效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臟連丸具有潤腸清熱,止血通便之功效。
14.4 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臟連丸主治腸風便血,痔瘡漏瘡,大便秘結,肛門腫痛。腸胃風熱,轉于血分引起的臟毒下血,日久不止,痔瘡焮腫。
14.5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
14.6 制備方法
上用豬大腸140尺,將群藥串粗末裝入大腸內,兩頭扎住,蒸熟曬干,為細末,煉蜜為丸,重3錢。
15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之臟連丸
15.1 方名
臟連丸
15.2 組成
黃連4兩,生地6兩,當歸3兩,川芎2兩,白芍2兩,赤芍3兩,槐角2兩(炒),槐米2兩(炒),山甲2兩(土炒)。
15.3 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之臟連丸主治痔瘡便血。
15.4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晨飯前空腹以白開水送下,日1次。
15.5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黃酒拌勻,裝入豬大腸內,兩端扎緊,上鍋蒸熟,再剖開曬干,同大腸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5.6 用藥禁忌
16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之臟連丸
16.1 方名
臟連丸
16.2 臟連丸的別名
16.3 組成
槐米3兩,地榆2兩,川黃連3兩,炒荊芥2兩,黃柏3兩,薄荷2兩,淡黃芩3兩,橡碗殼1兩5錢,烏梅3兩。
16.4 功效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之臟連丸具有清熱潤燥之功效。
16.5 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之臟連丸主治腸風下血,痔瘡腫疼。
16.6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開水吞服,日1次。
16.7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豬大腸1具煮爛,煉蜜為丸,每錢做20丸。
17 臟連丸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臟連丸
Zanglian Wan
17.2 處方
黃連25g、黃芩150g、地黃75g、赤芍50g、當歸50g、槐角100g、槐花75g、荊芥穗50g、地榆炭75g、阿膠50g
17.3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粗粉。另取鮮豬大腸350g,洗凈,切段,與粗粉拌勻,蒸透,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6~10g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17.4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17.5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束鮮黃色,壁稍厚,紋孔明顯(黃連)。韌皮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黃芩)。纖維細長,微彎曲,壁稍厚,非木化(地榆炭)。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地黃)。種皮柵狀細胞1列,長100~190μm(槐角)。花瓣下表皮細胞多角形,有不定式氣孔;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槐花)。
(2)取本品水蜜丸1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1.8g,剪碎,加入硅藻土2g,研勻。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50m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水蜜丸1.5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2.5g,剪碎,加入硅藻土3g,研勻。加石油醚(30~60℃)20ml,浸漬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揮干,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0.5ml使溶解,加在聚酰胺柱(100目,2g,內徑為1.5~2.0cm)上,用水50ml洗脫,棄去水洗液,再用乙醇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蘆丁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7.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17.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7.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2%醋酸溶液(55:4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0nm。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17.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黃芩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水蜜丸適量,研細,取0.25g,精密稱定,或取小蜜丸適量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勻,取0.4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7.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黃芩以黃芩苷(C21H18O11)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6.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3.3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0.0mg。
17.8 功能與主治
清腸止血。用于腸熱便血,肛門灼熱,痔瘡腫痛。
17.9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9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7.10 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17.11 貯藏
密封。
17.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8 臟連丸藥品說明書
18.1 藥品名稱
臟連丸
18.2 藥品漢語拼音
Zanglian Wan
18.3 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18.4 性狀
臟連丸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18.5 臟連丸的主要成份
黃連、黃芩、地黃、赤芍、當歸、槐角、槐花、阿膠等。
18.6 臟連丸的功能主治
清腸止血。用于腸熱便血,肛門灼熱,痔瘡腫痛。
18.7 臟連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9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8.8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3.經期及哺乳期婦女慎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大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8.臟連丸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臟連丸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臟連丸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18.9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18.10 備注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19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54.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09.
古籍中的臟連丸
- 《外科心法要訣》:[卷十六嬰兒部]脫肛
虛源,補中益氣湯居先,腫硬作痛除積熱,臟毒翻肛臟連丸。【注】此證由小兒氣虛,肛脫于外,用補中益氣湯...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嬰兒部]脫肛
虛源,補中益氣湯居先,腫硬作痛除積熱,臟毒翻肛臟連丸。【注】此證由小兒氣虛,肛脫于外,用補中益氣湯...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臀部]痔瘡
糞后出血者,為酒毒,宜服苦參地黃丸。效后必多服臟連丸二、三料除根。又有產后用力太過而生痔者,宜補中...
- 《外科心法要訣》:[卷九臀部]痔瘡
糞后出血者,為酒毒,宜服苦參地黃丸。效后必多服臟連丸二、三料除根。又有產后用力太過而生痔者,宜補中...
- 《本草備要》:[禽獸部]豬肉
腸,入大腸,治腸風血痢(《奇效方》∶治臟毒,有臟連丸)。膽汁,苦入心、寒勝熱、滑潤燥。瀉肝膽之疳,...
- 更多古籍中的臟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