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運動區為頭針刺激區名。相當于大腦皮質中央前回在頭皮上的投影部位。上點在前后正中線中點向后移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與鬢角發際前緣相交處。上下兩點之間的連線即為運動區。將運動區分為五等份,上1/5為下肢軀干運動區,主治對側下肢癱瘓;中2/5是上肢運動區,主治對側上肢癱瘓;下2/5是面部運動區,主治對側中樞性面癱、運動性失語、流涎、發音障礙等[1]。
參見前后正中線、眉枕線:
前后正中線為頭針刺激區的定位線。從眉心至枕外粗隆下緣中點的頭部正中連線。[2]
眉枕線 頭針刺激區的定位線。從眉中點上緣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的水平連線。[3]
4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8.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40.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3.
古籍中的運動區
- 《續醫說》:[卷五養生雜言]養生小勞
要小勞無至大疲故水流則清滯則濁矣養生之人欲其血脈運動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勞頻行不已然宜稍緩即是...
- 《中風論》:論輕重
兩邊齊中,左右俱不仁者最重,不能運動,不知痛癢者,名為不仁,此即仲師所謂卒病(卒病者,陡然猝發,昏不...
- 《諸病主病詩》:[正文]附錄運功規法
,似已詳備。然劉海蟾云∶醫道通仙道,則修煉家導引運動之法,所以卻病延年者,未始不可助方藥所不逮。蓋既...
- 《醫學衷中參西錄》:[三、醫論]82.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還五湯
有不效,更間有服之即僨事者,其故何也?蓋人之肢體運動原腦髓神經為之中樞,而腦髓神經所以能司運動者,實...
- 《諸病主病詩》:[正文]南北規中引
為則,其歸元取用父母生人受氣之初,而能聚氣之原,運動周天,可參艮背通關之效。然艮背者,昔林子闡教為最...
- 更多古籍中的運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