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yì yǐ rén
2 英文參考
semen coicis[朗道漢英字典]
coicis seme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ix seed[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ICIS SEMEN[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Semen Coic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ix seed[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薏苡仁
薏苡仁為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1]。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的干燥成熟種仁[2]。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淡黃色,略有焦斑和突起[3]。麩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黃色,略有香氣[3]。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3]。歸脾、胃、肺經[3]。具有利水滲透濕,健脾止瀉,除痹,排濃,解毒散結的功能。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薏苡仁生品偏寒涼,長于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痛[3]。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肺癰,腸癰,風濕痹痛,筋脈攣急及濕溫病在氣分[3]。炒薏苡仁和麩炒薏苡仁寒涼之性偏于平和,長于健脾止瀉,可用于脾虛泄瀉,納少腹脹[3]。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emen Coic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oix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薏苡仁的別名
米仁、六谷、川谷、菩提子。
7 薏苡仁的處方用名
8 來源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的干燥成熟種仁[2][3]。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種仁[1]。
9 原植物形態
薏苡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稈直立,高1~1.5m,叢生,分枝多,基部節上生根。葉互生;葉片長10~40cm,寬1.5~3cm,先端尖,基部闊心形,中脈粗厚明顯,邊緣粗糙;葉舌短;葉鞘抱莖。總狀花序自上部葉鞘內側抽出,1至數個成束;花單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復瓦狀排列于穗軸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被于卵形硬質總苞中,成熟后漸變珠狀。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薏苡生于河邊、溪漳邊或陰濕山谷中
10 產地
薏苡仁主產福建、河北、遼寧[1]。
全國各地有栽培,以福建、江蘇、河北、遼寧產量較大。
11 采收與初加工
秋末果實成熟時,割取植株,曬干,打下果實,碾去外殼,除去外皮,收集種仁。
12 生藥性狀
薏苡仁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 薏苡仁的炮制
南北朝劉宋時有“夫用一兩,以糯米二兩同熬,令糯米熟,去糯米取使,若更以鹽湯煮過,別是一般修制亦得”(《雷公炮炙論》)[3]。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經逢原》)、拌水蒸透(《本草綱目拾遺》)[3]。
13.1 薏苡仁的炮制方法
13.1.1 薏苡仁
13.1.2 炒薏苡仁
取凈薏苡仁,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黃色,略鼓起,表面有突起,取出[3]。
13.1.3 麩炒薏苡仁
先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即刻煙起,再投入薏苡仁迅速拌炒至黃色,微鼓起,取出,篩去麥麩即得[3]。
每100kg薏苡仁,用麥麩15kg[3]。
13.2 成品性狀
薏苡仁呈寬卵形或橢圓形,一端鈍圓,另一端較寬而微凹,背面圓凸,腹面有一條明顯的縱溝[3]。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淡棕色種皮[3]。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3]。味微甜[3]。
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淡黃色,略有焦斑和突起[3]。
麩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黃色,略有香氣[3]。
13.3 炮制作用
薏苡仁生品偏寒涼,長于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痛[3]。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肺癰,腸癰,風濕痹痛,筋脈攣急及濕溫病在氣分[3]。如治腳氣水腫的薏苡杜仲湯(《中藥臨床應用》);治肺癰咳吐膿痰的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治腸癰初起的薏苡湯(《證治準繩》);治風濕痹痛的薏苡仁散(《普濟本事方》);治療濕溫病在氣分,濕邪偏盛的三仁湯(《溫病條辨》)[3]。
薏苡仁炒或麩炒后寒涼之性偏于平和,長于健脾止瀉,可用于脾虛泄瀉,納少腹脹[3]。如參苓白術散(《中國藥典》)[3]。
13.4 貯存方法
14 性味歸經
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3]。
15 薏苡仁的功能主治
薏苡仁具有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的功能[3]。
薏苡仁具有利水滲透濕,健脾止瀉,除痹,排濃,解毒散結的功能。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治泄瀉,濕痹,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肺痿,肺癰,腸癰,淋濁,痛經,白帶[1]。
薏苡仁生品偏寒涼,長于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痛[3]。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肺癰,腸癰,風濕痹痛,筋脈攣急及濕溫病在氣分[3]。如治腳氣水腫的薏苡杜仲湯(《中藥臨床應用》);治肺癰咳吐膿痰的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治腸癰初起的薏苡湯(《證治準繩》);治風濕痹痛的薏苡仁散(《普濟本事方》);治療濕溫病在氣分,濕邪偏盛的三仁湯(《溫病條辨》)[3]。
炒薏苡仁和麩炒薏苡仁寒涼之性偏于平和,長于健脾止瀉,可用于脾虛泄瀉,納少腹脹[3]。如參苓白術散(《中國藥典》)[3]。
薏苡仁為眼科常用利水滲濕藥,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排膿的功效。用于濕熱所致目瘍、黑睛生翳、瞳神緊小或干缺、前房積膿、云霧移睛、視瞻生翳、視瞻異色等。用于清利濕熱常與白豆蔻、竹葉等配伍,如三仁湯;用于清熱排膿,常與葦莖、冬瓜仁等合用,如《備急千金藥方》葦莖湯。
16 薏苡仁的用法用量
煎服,9~30g[1]。
17 薏苡仁的化學成分
薏苡仁含薏苡仁酯(coixenolide);并含脂肪油,油中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蕓苔甾醇(campesterol)、棕櫚酸、8-十八烯酸、豆甾醇等,尚含氨基酸、蛋白質、糖類。
薏苡仁含脂肪油、蛋白質、甾體衍生物、氨基酸及淀粉等,并含薏苡酯(Coixenolide)[1]。
18 薏苡仁的藥理作用
薏苡仁油對離體兔腸,低濃度呈興奮,高濃度呈抑制作用;對家兔及豚鼠子宮一般呈興奮作用,還可降低蛙的橫紋肌之收縮[1]。
19 薏苡仁藥典標準
19.1 品名
薏苡仁
Yiyiren
COICIS SEMEN
19.2 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再曬干,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和雜質,收集種仁。
19.3 性狀
薏苡仁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
19.4 鑒別
(1)本品粉末淡類白色。主為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多面形,直徑2~20μm,臍點星狀;復粒少見,一般由2~3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薏苡仁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醋酸(10:3: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薏苡仁油對照提取物、甘油三亞油酸酯對照品,加(含量測定)項下的流動相分別制成每1ml含1mg、0.14mg的溶液,作為對照提取物、對照品溶液。照(含量測定)項下的色譜條件試驗,分別吸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對照品溶液和上述對照提取物、對照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供試品色譜圖中,應呈現與對照品色譜峰保留時間一致的色譜峰,并呈現與對照提取物色譜峰保留時間一致的7個主要色譜峰。
19.5 檢查
19.5.1 雜質
不得過2%(附錄IX A)。
19.5.2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IX H第一法)。
19.5.3 總灰分
不得過3.0%(附錄IX K)。
19.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無水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5.5%。
19.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19.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二氯甲烷(65:35)為流動相;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檢測。理論板數按甘油三油酸酯峰計算應不低于5000。
19.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甘油三油酸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制成每1ml含0.14mg的溶液,即得。
19.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6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動相50ml,稱定重量,浸泡2小時,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5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流動相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9.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ul、10ul,供試品溶液5~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用外標兩點法對數方程計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甘油三油酸酯(C57H104O6)不得少于0.50%。
19.8 薏苡仁飲片
19.8.1 炮制
19.8.1.1 薏苡仁
除去雜質。
本品呈寬卵菜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1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凸,腹面有1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
總灰分 不得過2.0%(附錄IX K)。
同藥材。
19.8.1.2 麩炒薏苡仁
取凈薏苡仁,照麩炒法(附錄Ⅱ D)炒至微黃色。
本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微黃色。
總灰分 同藥材,不得過2.0%。
19.8.1.2.1 含量測定
同藥材,含甘油三油酸酯(C57H104O6)不得少于0.40%。
19.8.1.2.2 鑒別、浸出物
同藥材。
19.8.2 性味與歸經
甘、淡,涼。歸脾、胃、肺經。
19.8.3 功能與主治
利水滲透濕,健脾止瀉,除痹,排濃,解毒散結。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19.8.4 用法與用量
9~30g。
19.8.5 注意
孕婦慎用。
19.8.6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19.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20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46.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14-115.
用到中藥薏苡仁的方劑
- 薏苡仁飯
拼音:yìyǐrénfàn處方:薏苡仁。功能主治:冷氣。用法用量:煮飯服。摘錄:《外臺》卷七引《廣...
- 薏苡仁粥
拼音:yìyǐrénzhōu處方: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制法:將薏苡仁、粳米共同煮粥。功能主治:利...
- 薏苡丸
ǐwán《朱氏集驗方》卷七:方名:薏苡丸組成:薏苡仁1兩,生姜半斤(切小塊)。主治:痰吐臭穢及咯血...
- 青葦散
》卷二八六:方名:青葦散組成:青葦2莖(銼),薏苡仁22合,甜瓜子2合,桃仁50枚(湯浸,去皮尖)...
- 蔥頭薏苡仁粥
3合,牛蒡根(切,洗,去粗皮)半升,薄荷1握,薏苡仁2合。功能主治:中風,頭痛心煩,苦不下食,手足...
- 更多用到中藥薏苡仁的方劑
用到中藥薏苡仁的中成藥
- 健兒素沖劑
處方:黨參30g白芍15g麥冬30g訶子15g薏苡仁30g白術(炒)30g稻芽(炒)30g南沙參3...
- 小兒七星茶沖劑
ji標準編號:WS3-B-1689-94處方:薏苡仁625g稻芽625g山楂312.5g淡竹葉46...
- 血尿膠囊
Jiaonang處方:棕櫚子100g菝葜70g薏苡仁50g制法:以上三味,取棕櫚子、菝葜,加水煎煮...
- 祛風勝濕酒
g獨活75g防己75g威靈仙75g香加皮75g薏苡仁75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最粗粉,用白酒滲漉...
- 脈絡舒通顆粒
。脈絡舒通顆粒的主要成份:黃芪、金銀花、蒼術、薏苡仁、水蛭、全蝎、蜈蚣等。脈絡舒通顆粒的功能主治:...
- 更多用到中藥薏苡仁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薏苡仁
- 《吳鞠通醫案》:[卷四]痰飲
斯發。杏仁粉(三錢)白通草(三錢)廣皮(二錢)生苡仁(五錢)飛滑石(三錢)小枳實(二錢)半夏(五錢)...
- 《張聿青醫案》:[卷二]濕溫
錢)黑山梔(二錢)杏仁泥(三錢)陳膽星(五分)生薏仁(四錢)炒蔞皮(三錢)三診疏泄太陰,兼以通腑,宿...
- 《王氏醫案繹注》:卷二
。肝強脾弱。兩臟俱病。惟肝強較重。炒白術三錢。炒苡仁杵八錢。酒炒川連八分。川楝實杵先四錢。鮮桑枝三...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咳嗽
寒傷衛陽。咳痰。(寒)川桂枝(五分)杏仁(三錢)苡仁(三錢)炙草(四分)生姜(一錢)大棗(二枚)某(...
- 《吳鞠通醫案》:[卷四]痹
五錢)片姜黃(錢半)海桐皮(錢半)牛膝(錢半)生苡仁(三錢)張二十五歲十一月十五日風濕。羌活(三錢)...
- 更多古籍中的薏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