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yīn yáng biàn zhèng
2 英文參考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yin-ya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of YIN and YA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陰陽辨證(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yin-yang[1])是指以陰陽學說為指導,將臨床證候歸屬為陰證、陽證兩大類的辨證方法[2]。八綱辨證中,陰陽與表里、寒熱、虛實共同組成辨證體系[3]。陰陽是統攝其他六綱的總綱,即表、熱、實為陽,里、寒、虛為陰[3]。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明·張景岳亦強調:“凡診脈施治,必先審陰陽,乃為醫道之綱領。”
《類經·陰陽類》:“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陰,或本于陽,病變雖多,其本則一。”
4 陰證與陽證
一般表、實、熱證屬于陽證,里、虛、寒證屬于陰證。陰證和陽證的臨床表現、病因病機、治療等已述于表里、寒熱,虛實六綱之中。但臨床上陰證多指里證的虛寒證,陽證多指里證的實熱證。
陰證是指符合陰的抑制、衰退、沉靜、緩慢等屬性的證候,是對里證、虛證、寒證的概括[2]。
陽證是指符合陽的興奮、躁動、亢進、快速等屬性的證候,是對表證、實證、熱證的概括[2]。
5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9.
古籍中的陰陽辨證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四黃膽病脈證并治第十五]論二首、脈證十四條、方七首
濕熱。蒸越皮膚。則一身盡黃。雖發于外。當以表里陰陽辨證。則知可治與難治。若疸而渴者。邪雖外越。胃中濕...
- 《王氏醫案繹注》:凡例
經自下行。一補陰難。補陽尤難。久病陽旺陰虛可治。陰陽兩虛不治。氣不運藥。良方何益。一看舌胎。雖婦女宜...
- 《傷寒尋源》:[上集]統論六經
則其難焉者至矣。總之凡病不外此六經。能解仲景六經辨證之法。可以識傷寒。即推此六經辨證之法。可以識萬病...
- 《辨證錄》:[卷之十三]鬢疽門(一則)
之功。又妙在當歸之補氣血,陰陽雙益,正足而邪自難變,安得不速愈哉。《辨證錄》清陳士鐸公元1644-...
- 《傷寒尋源》:[上集]辟泥日數分經之謬
而太陽者。更有直中陰經者。有由陰而還返于陽者。有陰陽分傳者。有陽證似陰者。有陰證似陽者。種種變化。更...
- 更多古籍中的陰陽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