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陰蝕為病名[1]。出《神農本草經》石硫黃條。亦名陰中生瘡、陰瘡、陰䘌、䘌、陰蝕瘡等[1]。
4 病因病機
病因情志郁火,損傷肝脾,濕熱下注,郁蒸生蟲,蟲蝕陰中所致[1]。
5 癥狀
癥見陰部潰爛,形成潰瘍,膿血淋漓,或痛或癢,腫脹墜痛,多伴有赤白帶下等[1]。
6 治療
治宜清熱利濕殺蟲[1]。方用萆薢滲濕湯(《瘍科心得集》:萆薢、薏苡仁、黃柏、赤茯苓、丹皮、澤瀉、滑石、通草),并用外治法:溻癢湯(《瘍醫大全》:苦參、狼牙、蛇床子、當歸尾、威靈仙、鶴虱),煎湯熏洗。珍珠散(遼寧中醫學院主編《婦產科學》:珍珠、雄黃、青黛、冰片、黃柏、兒茶),局部上用[1]。
西醫稱本病為“急性女陰潰瘍”。
7 參考資料
治療陰蝕的穴位
- 陰日陰時開陰穴
:yīnrìyīnshíkāiyīnxué英文:陰日陰時開陰穴為子午流注用語。子午流注的開穴規律,...
- 陰維脈
通。陰維脈是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諸陰之維。陰維脈循行路徑:陰維脈起于諸陰之交(三陰交...
- 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
hí,yīnrìwúyángshí英文:“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為子午流注用語。在子午流注中,陽...
- 會陰
ineum;huìyīn;CV1;RN1概述:會陰:1.人體部位名;2.經穴名。人體部位名·會陰:...
- 陰陽穴
拼音:yīnyángxué英文:概述:陰陽穴:1.經外奇穴名;2.經外奇穴別名;3.推拿穴位名。經...
- 更多治療陰蝕的穴位
治療陰蝕的方劑
- 歸榆湯
火,蒼術燥濕,作湯熏洗,則風火清,濕熱降,氣血充足,而陰蝕之癥自愈矣。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 冰黃膏
至50毫升;后四味俱研細末,與黃連汁調和。功能主治主婦人陰蝕瘡。用法用量用時以鵝毛蘸取,涂陰道內。...
- 洗搨散
、花椒、蛇床子、苦參、白礬、蔥各等分。主治:婦人陰蝕瘡,陰戶中有細蟲,其癢不可當,食人臟俯即死,令...
- 秘傳一擦光
大風子5錢(取肉),川椒5錢。主治:疥瘡,及婦人陰蝕瘡、漆瘡、天火丹,諸般惡瘡。用法用量:生豬油調...
- 內補托里流氣飲
歸、川芎、生地、白芍、人參、黃耆、木通、青皮、香附、苦參、白蒺藜。主治:陰蝕瘡。用法用量:水煎服。...
- 更多治療陰蝕的方劑
治療陰蝕的中成藥
- 暗治飲
茯苓3錢,炒梔子1錢半,柴胡8分,海螵蛸2錢。功能主治婦人陰蝕瘡。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外科醫鏡》...
- 婦寧栓
引起的陰道炎、陰道潰瘍、宮頸炎、宮頸糜爛、陰癢、陰蝕、黃白帶下、味臭、小腹痛、腰骶痛等。用法與用量洗...
- 康婦消炎栓
用于濕熱,濕毒所致的腰痛,小腹痛,帶下病,陰癢,陰蝕。用法與用量:直腸給藥,一次1粒,一日1~2次。...
- 珍珠散
方》:方名:珍珠散組成:蛤粉、牡蠣各等分。主治:陰汗。用法用量:絹袋盛,撲。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 玄參甘桔顆粒
次10g,一日3~4次。功能主治: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于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腫痛。...
- 更多治療陰蝕的中成藥
陰蝕相關藥物
- 聚維酮碘凝膠
,一日1次,7-10日為一療程。于睡前將凝膠擠于陰道深部。病情較重者選用高濃度(含有效碘1%)凝膠...
- 雌三醇栓
素。其作用比雌二醇弱,主要作用于外陰和子宮頸,使陰道上皮增生變厚并恢復陰道的生理pH值,有利于絕經...
- 硝呋太爾制霉素陰道軟膠囊
適應癥】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病、陰道混合感染。【規格】【用法用量】陰道給藥...
- 青柏潔身洗液
致的外陰瘙癢,外陰濕疹,及滴蟲性、霉菌性陰道炎致陰癢者。【規格】每瓶裝200毫升【用法用量】外用,...
- 潔爾陰洗液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1.主治婦女濕熱帶下。癥見陰部瘙癢紅腫,帶下量多,色黃或如豆渣狀,口苦口干,...
- 更多陰蝕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陰蝕
- 《醫學入門》:[內集·卷二本草分類]治瘡門
《國史》云∶春水時魚登龍門蛻其骨也。主腸癰內疽,陰蝕及諸瘡久不斂口,少用最妙。小兒臍瘡不瘥,研末敷之...
- 《普濟方》:[卷三百二十六婦人諸疾門]下部諸疾
條燒灰)荊芥蛇床子(干洗拓干草湯(出大全良方)療陰蝕。甘草干漆(各一兩)黃芩干地黃當歸上細切。以水七...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九十五本草集要(下)]本草石部
。出有銅處。)主明目目痛,金瘡鼠,惡瘡諸癇。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瓦斯。煉餌服之不老...
- 《普濟方》:[卷三百一下部瘡門]陰蝕瘡
去滓。適冷暖洗瘡。日再。或只蝦蟆散(出圣惠方)治陰蝕欲盡。瘡痛甚者。蝦蟆(一枚燒灰)兔糞(一兩)上為...
- 《胎產指南》:[卷七(上)產后論解三十二癥醫方]三十一、產婦流注
膿。若人未補,得氣血旺,此方又不宜服。(方見乳癰陰蝕五疳下。)治陰蝕五疳法婦人陰戶生瘡,名曰瘡。或痛...
- 更多古籍中的陰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