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穴位 | 陰谷 | ||
漢語拼音 | Yingu | ||
羅馬拼音 | Yinku | ||
美國英譯名 | Yin Valley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KI10 | |
日本 | 10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R10 | |
富耶氏 | |||
德國 | N10 | ||
英國 | K10 | ||
美國 | Ki10 |
陰谷為經穴名(Yīnggǔ KI10)[2]。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少陰腎經[3][2]。陰谷是足少陰腎經的合穴,五行屬水[2][3][4]。陰為陽之對,內為陰,谷即山谷,此穴在膝內側,局部凹陷如谷,故名陰谷[2]。陰谷穴主治少腹,前陰,肝腎等疾患: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氣偏墜,遺精陽痿,陰囊濕疹,崩漏,帶下,經閉,舌下腫,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癃閉,現代又多用陰谷穴治療腎炎,尿路感染,陰道炎,陰部瘙癢,子宮出血,癲癇,精神分裂癥,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遺精,陰囊濕癢,膝痛,尿潴留,泌尿系感染,陰莖痛,外陰炎,功能性子宮出血,胃炎,腸炎,精神病,陰癢,膝關節炎等。
4 陰谷穴的別名
陰舍(《備急千金要方》)。
5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入于陰谷,陰谷,輔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者,強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
6 穴名解
陰為陽之對,內為陰,谷即山谷,此穴在膝內側,局部凹陷如谷,故名陰谷[2]。
陰,指內側。谷,兩山間流水之道。本穴為腎少陰之合穴,在腘窩橫紋內側端,為陰,是處屈膝時當半腱肌、半膜肌之間的凹陷中,其形似谷,故名陰谷。[5]
7 特異性
陰谷穴是足少陰腎經五輸穴之合穴,五行屬水。
8 所屬部位
腘[6]
9 陰舍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陰谷穴在腘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4]。足少陰腎經的合穴[4]。
陰谷穴位于膝后區,腘橫紋上,半腱肌肌腱外側緣[2]。正坐或仰臥取穴[2]。
陰谷穴位于膝內側橫紋頭,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凹陷處,曲膝取穴[3]。
陰谷穴在足少陰腎經的位置
陰谷穴在腘窩中的位置
陰谷穴在腘窩中的位置(肌肉)
陰谷穴在腘窩中的位置
10 陰舍穴的取法
正坐屈膝,當腘窩內側,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處取穴。
陰谷穴位于膝后區,腘橫紋上,半腱肌肌腱外側緣[2]。正坐或仰臥取穴[2]。
正坐屈膝位,當腘橫紋內側端,兩筋(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取穴[7]。
陰谷穴位于膝內側橫紋頭,半腱肌腱與半膜肌腱之間凹陷處,曲膝取穴[3]。
11 陰舍穴穴位解剖
陰谷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內側頭。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分布著股內側皮神經。皮膚由股內側和股后皮神經分布。皮薄,皮下組織疏松。針由皮膚、皮下組織入腘筋膜的內部,在半膜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外側深進起于股骨內側髁后面的腓肌內側頭,直達骨面。半膜肌、半腱肌由坐骨神經的肌支支配;腓腸肌內側頭是組成小腿三頭肌的一部分,由脛神經的肌支支配。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半膜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腓腸肌內側頭[2]。
皮膚→皮下組織→半腱肌與半膜肌腱之間→腓腸肌內側頭[8]。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隱神經分支和大隱靜脈分布;深層有脛神經肌支和腘動脈的膝上內側動脈分支分布[8]。
布有股內側皮神經,并有膝上內側動、靜脈通過[3]。
12 陰舍穴的功效與作用
陰谷穴為足少陰腎經之合穴,是少陰經氣深入會合腎臟之處,具有補腎培元、調經利尿之功,故以治療下焦疾病為主[9]。
陰谷穴有滋腎清熱之功,主治陽痿,疝痛,崩漏,小便不利,膝腘酸痛,癲狂[5]。
足少陰腎經由委中至腎俞一段經線,伏行于足太陽之下。所歷各穴,為足太陽與足少陰兩經共有之會穴。因足少陰經為治腰痛之主要經脈,故《針灸大成》謂:“腰背委中求。”蓋以淺刺之,則足太陽經受之。深刺之,則著于足少陰經也。其他如委陽、浮郄、殷門、承扶、會陽、膀胱俞、關元俞、氣海俞、大小腸俞各穴治癥,均與少陰經有關。因知此段經路,為足太陽與足少陰兩經表里疊行者也。近古醫家偏重穴位療效者多,追究穴名與經線之根源經歷者少。故治病雖愈,而不問其所以然也。[5]
13 陰舍穴主治病證
陰谷穴主治少腹,前陰,肝腎等疾患: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氣偏墜,遺精陽痿,陰囊濕疹,崩漏,帶下,經閉,舌下腫,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癃閉,現代又多用陰谷穴治療腎炎,尿路感染,陰道炎,陰部瘙癢,子宮出血,癲癇,精神分裂癥,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遺精,陰囊濕癢,膝痛,尿潴留,泌尿系感染,陰莖痛,外陰炎,功能性子宮出血,胃炎,腸炎,精神病,陰癢,膝關節炎等。
陰谷穴主治少腹、前陰、肝腎等疾患[2]。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氣偏墜、遺精陽痿、陰囊濕疹、崩漏、帶下、經閉、舌下腫、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2]。
陰谷穴主治陽痿、疝氣、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8]。
陰谷穴主治月經不調,崩漏;陽痿;疝氣,癃閉;癲狂;膝股內側痛[7]。
現代又多用陰谷穴治療腎炎、尿路感染,陰道炎、陰部瘙癢、子宮出血、癲癇、精神分裂癥、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2]。
陰谷穴主治小便不利,遺精,陽痿,崩漏,帶下,疝氣,陰囊濕癢,膝痛,以及尿路感染,尿潴留等[3]。
2. 婦產科系統疾病:陰道炎,外陰炎,功能性子宮出血;
3. 消化系統疾病:胃炎,腸炎;
5. 其它:陰癢,膝關節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1~1.5寸[7][8][3],局部有麻脹感[7],可擴散至腘窩部[7],有時亦可向足跟擴散[7]。
14.2 灸法
15 陰舍穴的配伍
配曲池、血海、曲骨,有祛風除濕,理下焦的作用,主治陰痛,陰癢。
陰谷配腎俞、命門、關元、三陰交、陰陵泉,治小便淋瀝不盡[7]。
16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男子如蠱,女子如阻,寒熱,少腹偏腫,陰谷主之。狂癲,陰谷主之。婦人漏血,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陰谷主之。舌縱羨下,煩悶,陰谷主之。
《針灸大成》:主膝痛如錐,不得屈伸。
《循經考穴編》:陰囊濕癢,帶漏不止。
《醫宗金鑒》:舌縱涎下,腹脹煩滿,溺難,小腹疝急引陰,陰股內廉痛為痿痹,及女人漏下不止。
《通玄歌》:連臍腹痛,瀉足少陰之水。
17 陰舍穴研究進展
17.1 對膀胱功能的影響
針刺陰谷與照海,可引起膀胱收縮。針刺陰谷,與照海相似,使健康人平均排尿量有所增加,說明有一定的利尿作用[7]。
17.2 對小腸功能的影響
在人工造模小腸瘺的狗身上觀察,針刺“陰谷”有明顯抑制小腸液分泌的作用[7]。
17.3 治療頸椎病
顯效29例,有效8例,好轉4例,總有效率為90.2%;顯效89例,有效8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為97%[7]。
以雙手中指點按陰谷穴,有痠麻脹痛感后,令患者緩慢且大幅度活動頸部,關提拿病變部位,有較好療效。
17.4 治療陽痿
針刺陰谷治療陽痿病35例,15次治愈者15例,18次治愈者12例,20次治療后療效不明顯者2例[7]。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8.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7.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0.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6]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1-272.
- ^ [8]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3.
-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1-272.
古籍中的陰舍
- 《醫學入門》:[內集·卷一針灸]附∶雜病穴法
有時,分明實落,不必數上衍數,此所以寧守子午,而舍爾靈龜也。靈龜八法專為奇經八穴而設,其法具載徐氏...
- 《醫學綱目》:[卷之八·陰陽臟腑部]穴法上
之所行也,為經。刺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五壯。入于陰谷。陰谷,輔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
- 《靈樞經脈翼》:[卷下]足少陰腎經歌
陰之前太陰背踝上三寸三陰交內循上腕筑賓高出內廉至陰谷大小筋內尋其凹靈樞第十篇云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
- 《醫學綱目》:[卷之十四·肝膽部閉癃遺溺]閉癃分二病
用艾如箸頭大,灸七壯,其小便自出。〔《摘》〕(內陰谷出《密語》)關元(八分,令病患覺淋瀝三五次為度,...
- 《外臺秘要》:[卷第三十九]孔穴主對法
上氣咽喉鳴喝喘息暴喑氣哽)天鼎(在頸缺盤直扶突氣舍后一寸半手陽明脈氣所發灸三壯主暴喑氣哽喉痹咽腫不...
- 更多古籍中的陰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