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引流法(drainage method)為中醫治法名。是指膿腫切開或自潰后,在膿毒未盡,腐肉未脫時,采用導管、藥線或擴創進行引流的方法[1]。
4 參考資料
有引流法作用的穴位
- 日月
作用,并可使膽囊收縮,有利膽和排石作用。取膽總管引流患者的日月,電針后30min,可見膽總管明顯規律...
- 氣管
夾,以免引起供血不足而發生壞死。淋巴:氣管的淋巴引流十分豐富,在前方及兩側均有淋巴結。隆嵴下的淋巴結...
- 彈撥療法
、曲池、環跳、陽陵泉、足三里等穴。對小兒麻痹后遺癥、腦炎后遺癥引起的肌群癱瘓病例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額中線
神庭向下沿經絡引一直線,長1寸。額中線穴主治病證:額中線主治癲癇、精神失常、鼻病等。刺法:沿皮刺。...
- 尿道
。尿道的淋巴:在尿道粘膜下有許多淋巴管和淋巴腺,引流淋巴至兩側腹股溝及腹下淋巴結。尿道的血液供應:膀...
- 更多有引流法作用的穴位
有引流法作用的方劑
- 烏蛇牛黃散
主治:小兒驚癇,風癇,手足瘛疭,口眼相引。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金銀薄荷湯調下。制備方法:上為散。...
- 白術散
各等分。白術、黃芩各等分(新瓦上同炒香)。制備方法:上藥為粗末。功效主治:《蘇沈良方》卷十方之白術...
- 泄熱茯神湯
滓,下藥末4錢匕,棗2枚(劈破),生地黃半分,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1日3次。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 生姜枳殼湯
1兩半,枳殼(制)3分。主治:中脘氣滯,心下引痛。用法用量:每服3錢,新水煎服。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 枇杷葉散
(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30克香薷23克制法:上藥搗羅為末。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
- 更多有引流法作用的方劑
有引流法作用的中成藥
- 腹膜透析
2、相對禁忌證(1)腹部手術三天內,腹腔置有外科引流管。(2)腹腔有局限性炎性病灶。(3)腸梗阻。...
- 二十五味阿魏散
切隆病。用法與用量:一次1.2g,一日2次。“四引”(白引、酸引、紅引、蒜引)為引,清晨和傍晚服用...
- 安蟲飲
枳實、陳皮、川楝子。功能主治蛔蟲動,口吐清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觀聚方要補》卷三引《幼科百效》...
- 艾汁方
1方寸片,先吃,令蟲聞香,然后即飲1升。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葛氏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九十九...
- 脈絡寧口服液
。用于Ⅰ、Ⅱ期動脈硬化閉塞癥及閉塞性血栓性脈管炎引起的肢體皮膚發涼、酸脹、麻木、燒灼感、間歇性跛行...
- 更多有引流法作用的中成藥
引流法相關藥物
- 注射用尿激酶
血傾向應停藥。5.膿胸或心包積膿常用抗生素和膿液引流術治療。引流管常因纖維蛋白形成凝塊而阻塞引流管...
- 膠體磷[32P]酸鉻注射液
限性粘連或包裹性積液者禁用;(3)傷口滲液或因引流無法暫時關閉體腔者禁用;(4)白細胞、血小板明顯下...
- 頭孢丙烯干混懸劑
析完畢后服用。肝功能受損患者無需調整劑量。配制方法:本品每瓶含頭孢丙烯3.0g。先搖松粉末,分兩次...
- 磺胺嘧啶鋅軟膏
無菌紗布包扎,或將涂有軟膏的無菌紗布直接放入膿腔引流膿液,軟膏用量隨創面的大小及感染情況而定,每日用...
- 硝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
行纖維,增加鞏膜突的張力,使小梁網間隙開放,房水引流阻力減小,增加房水排出,降低眼壓。【藥代動力學】...
- 更多引流法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引流法
- 《達摩洗髓易筋經》:[上編·原理源流篇第七章·練功注意事項及效驗]一、功貴得傳
呼吸,屈伸上下,升降順逆,起止旋轉,錯綜變換,導引流,存想運定,與夫湯洗搓揉,采補搗煉諸法,差若毫厘...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七十四痔漏門]易簡諸方
血下墜,沖突馬痔,既不能坐,又不能行立,惟導引之法可愈矣。一法∶高枕偃臥,心氣氣定,其腫自收。一法...
- 《養生導引法》:[十四、補益門](九)彭祖谷仙臥引法
〔原文〕彭祖谷仙臥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壽。居常,解衣被,臥。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利陰陽...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八息積證治]導引法
三作,以氣通為效,遇子午卯酉時則行。然按摩導引之法甚多,隨意行之皆可,不必拘此法。《三因極一病證方...
- 《普濟方》:[卷二百六十六服餌門]導引法(附論)
竅。皆一氣之所通。氣流則形和。氣逆則形病。導引之法。所以行血氣故修日行法轉脅舒足(出圣濟總錄)混元...
- 更多古籍中的引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