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yíng qì
2 英文參考
yingq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nutrient Q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blood circulating in the vessel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nourishing Q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nutrient q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營氣:1.由水谷之氣所化,運行于經絡,對全身起濡養作用的精微之氣;2.溫病辨證中,營分證和氣分證二者合稱[1]。
4 由水谷之氣所化,運行于經絡,對全身起濡養作用的精微之氣·營氣
營氣指由飲食水谷之氣所化,運行于經絡,對全身起濡養作用的精微之氣[1]。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具有化生血液,營養周身的功能[2] [3] 。見《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等。
營氣與血共行于脈中之氣。營氣富于營養,故又稱“榮氣”。營與血關系極為密切,可分而不可離,故常“營血”并稱。
《靈樞·邪客》:“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2
4.1 營氣的生成
營氣主要來自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由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
5 溫病辨證中,營分證和氣分證二者合稱·營氣
溫病辨證中的兩個階段或病位[2]。參營氣同病和衛氣營血辨證:
衛氣營血辨證是清·葉天士所創的溫病辨證方法。即將外感溫病由淺入深或由輕而重的病理過程分為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四個階段,各有其相應的證候特點。衛分為表證階段,應鑒別不同的病因;氣分為熱盛階段,應區別熱邪是否結聚,如屬濕熱,則應區分熱和濕的輕重;病邪深陷營、血分為傷陰引致內閉或出血的階段,并須明辨心、肝、腎等臟的病變。由此從病因、階段、部位、傳變及病變程度確立溫病辨證的內容。
6 《靈樞經》篇名·營氣
《營氣》為《靈樞經》篇名。主要說明營氣來源于胃腸所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并闡述它在十四經中的正常循行流注,以營養全身。[2]
7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20.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48.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古籍中的營氣
- 《黃帝內經太素》:卷第十二(卷首缺)·營衛氣
自溢于中以上,殘脫不完,篇目亦不可考。其自黃帝曰營氣之道至肺流,凡二十字,從《靈樞》、《甲乙》《營氣...
- 《類經》:[八卷經絡類]二十三、營衛三焦
屬陰,其性精專,故化生血脈而周行于經隧之中,是為營氣。濁者屬陽,其性疾滑利,故不循經絡而直達肌表,充...
- 《傷寒論輯義》:[卷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汗發熱而憎寒。夫風傷衛。衛氣受邪。不能內護于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風寒之邪。皆...
- 《醫經原旨》:[卷三]經絡下第五
陰,其性精專,故化生血脈而周行于經隧之中,是為“營氣”;濁者屬陽,其性疾滑利,故不循經絡而直達肌表,...
-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二]營衛生會篇第十八
五十營。而復大會于手太陰。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此營氣之行于脈中。循度環轉。以應呼吸漏下者也。衛氣夜行...
- 更多古籍中的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