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迎而奪之為刺法術語。與“隨而濟之”相對,為迎隨瀉法的原則。迎,意為逆。指瀉法要逆著經氣,以損奪其有余。[1]
《難經·七十九難》:“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作“逆而奪之,惡得無虛”,義同。意指逆其經氣而刺。《黃帝內經靈樞·小針解》:“迎而奪之者,寫也。”
參見隨而濟之:
隨而濟之為刺法用語。與“迎而奪之”相對,為迎隨補法的原則。隨,意為順,指補法要順著經氣,以補益其不足。[2]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迎而奪之
- 《難經正義》:[卷六]七十九難
七十九難曰∶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濟之,安得無實?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何謂...
- 《難經集注》:[卷之五]用針補瀉第十三(凡十三首)
有二十四時。皆相合。此凡氣始至而用針取之。名曰迎而奪之。其氣流注終而內針。出而捫其穴。名曰隨而濟之。...
- 《醫學綱目》:[卷之七·陰陽臟腑部]刺灸通論(刺虛實刺寒熱入治寒熱法)
也。)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言知所取之處也。)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
- 《針灸問對》:卷之中
問曰。迎而奪之。惡得無虛。隨而濟之。惡得無實。然古今所論迎隨之義。及所用迎隨之法。各各不同。愿發明之...
- 《針灸素難要旨》:[卷一難經]一、補瀉
,故曰迎隨。滑氏曰∶迎隨之法,補瀉之道也。迎者迎而奪之,隨者隨而濟之。然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
- 更多古籍中的迎而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