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yīn chén
2 英文參考
herba artemisiae[朗道漢英字典]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virgate wormwood herb[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茵陳
茵陳為中藥名,出《本草經集注》。為《神農本草經》所載茵陳蒿的簡稱[1]。茵陳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virgate wormwood herb(《中醫藥學名詞(2004)》)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6 茵陳的別名
綿茵陳、白蒿、絨蒿、松毛艾。
茵陳蒿、綿茵陳[1]。
7 來源
茵陳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2]。
茵陳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或豬毛蒿A scoparia Waldst.et Kit.的嫩苗[1]。
茵陳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同屬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陳入藥。
8 產地
茵陳主產陜西、山西、安徽[1]。
9 原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全體有褐色絲狀毛,成長后近無毛。葉1~3回羽頭深裂,下部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葉裂片細長如發,寬約1mm;上部葉羽頭分裂,3裂或不裂,近無毛。頭狀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復總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卵形,內層橢圓形,中央綠色,邊緣膜質;花黃色,管狀,外層花3~5,雌性,能育,內層花兩性5~7,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8mm,無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邊。
10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11 采收與初加工
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除去老莖及雜質,曬干。
12 性味歸經
13 茵陳的功效與主治
茵陳具有清濕熱,退黃疸的功效,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茵陳治濕熱黃疸,膽囊炎,傷暑發熱,小便不利:煎服,9~15g[1]。
14 茵陳的化學成分
茵陳含6,7-二甲基七葉樹內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揮發油,油中主要為a-蒎烯、茵陳二炔酮(capillin)茵陳烯塊(capillene)、茵陳醇(capillanol)、茵陳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茵陳蒿含蒿屬香豆素(Scoparone),α-對羥苯氧基-6-甲氧基-5,7-二羥基色酮,綠原酸,脂肪油,揮發油等;揮發油中含茵陳炔酮(Capillin)、茵陳烯酮(Capillone)、茵陳炔(Capillene)、茵陳素(Capillarin)、丁香油酚、鄰苯甲酸、棕櫚酸、β-蒎烯等。地上部分還含中國薊醇、茵陳蒿素A、B等[1]。
豬毛蒿含蒿屬香豆素,對羥基苯乙酮,脂肪油,揮發油等;揮發油中含α-蒎烯和β-蒎烯、桉葉素、丁香油酚、側柏醇、側柏酮等。地上部分還含紫花牡荊素、蒿黃素等[1]。
15 茵陳的藥理作用
茵陳煎劑或茵陳蒿湯注射液對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無論在肝臟的功能或病理形態方面,均有治療作用[1]。
α-對羥苯氧基-6-甲氧基-5,7-二羥基色酮和對羥基苯乙酮均有明顯的利膽作用[1]。
蒿屬香豆素還有某些利尿、降壓、增加冠脈流量、鎮痛、消炎及平喘作用[1]。
茵陳水煎劑可降低血清膽甾醇[1]。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輕度抑制作用[1]。對人工發熱兔有解熱作用[1]。
16 茵陳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茵陳
Yinchen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16.2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et Kit.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采割,除去雜質和老莖,曬干。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花茵陳”。
16.3 性狀
16.3.1 綿茵陳
多卷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后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銳尖。氣清香,味微苦。
16.3.2 花茵陳
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裂;外層雌花6~10個,可多達15個,內層兩性花2~10個。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16.4 鑒別
16.4.1 綿茵陳
(1)本品粉末灰綠色。非腺毛“T”字形,長600~1700μm,中部略折成“v”字形,兩臂不等長,細胞壁極厚,胞腔多呈細縫狀,柄1~2細胞。
(2)取本品粉末0.5g,加50%甲醇20ml,超聲處理30分鐘,離心,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綠原酸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0.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丁酯一甲酸一水(7:2.5:2.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4.2 花茵陳
取本品粉末0.4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濱蒿內酯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乙酸乙酯丙酮(6:3: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5 檢查
水分不得過12.0%(附錄ⅨH第一法)。
16.6 浸出物
綿茵陳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不得少于25.0%。
16.7 含量測定
16.7.1 綿茵陳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05%磷酸溶液(10:9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7nm。理論板數按綠原酸峰計算應不低于5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二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180W,頻率42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精密量取上清液5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2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綠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0.50%。
16.7.2 花茵陳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20:8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45nm。理論板數按濱蒿內酯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濱蒿內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二號篩)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4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濱蒿內酯(C11H10O4)不得少于0.20%。
16.8 茵陳飲片
16.8.1 炮制
除去殘根和雜質,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16.8.2 性味與歸經
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16.8.3 功能與主治
16.8.4 用法與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16.8.5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16.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茵陳的方劑
- 茵陳解酲湯
njiěchéngtāng《金鑒》卷四十二:方名:茵陳解酲湯組成:葛花解酲湯加茵陳。主治:酒疸虛者。...
- 茵陳橘皮湯
hénjúpítāng《傷寒微旨論》卷下:方名:茵陳橘皮湯別名:茵陳陳皮湯組成:橘皮1兩,生姜1兩,...
- 茵陳姜附湯
·雜病篇》卷六引《活人書》:方名:茵陳姜附湯別名:茵陳附子湯組成:茵陳1錢,附子(炮)...
- 茵陳羹
七引《食醫心鏡》,名見《本草綱目》卷十五:方名:茵陳羹別名:茵陳菜組成:茵陳。功效:除大熱,利小便。...
- 茵陳烏梅湯
hénwūméitāng《松峰說疫》卷五:方名:茵陳烏梅湯組成:茵陳(九九盡日,茵陳連根采,陰干)5...
- 更多用到中藥茵陳的方劑
用到中藥茵陳的中成藥
- 茵陳五苓丸
Wan標準編號:WS3-B-0771-91處方:茵陳160g澤瀉250g茯苓210g豬苓150g白術...
- 雞骨草肝炎沖劑
WS3-B-0561-91處方:雞骨草?469g茵陳469g地耳草469g桃金娘根469g鴨腳艾46...
- 健肝片
0376-90處方:萱草根100g板藍根150g茵陳250g丹參150g大棗100g制法:以上五味,...
- 強肝膠囊
成藥劑型:0.4g×40粒。強肝膠囊的主要成份:茵陳、板藍根、當歸、白芍、丹參、郁金、山楂、神曲等。...
- 急肝退黃膠囊
ang標準編號:WS3-B-0351-90處方:茵陳250g黃柏94g板藍根94g白茅根94g蒼術9...
- 更多用到中藥茵陳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茵陳
- 《證治準繩·傷寒》:[卷四太陰病]黃
足溫醫數下之不能食脅下滿痛項強小便難面目及身黃(茵陳五苓散詳脅痛)太陽病脈浮動數頭痛發熱微盜汗出反惡...
- 《傷寒證治準繩》:[卷四太陰病]黃
足溫醫數下之不能食脅下滿痛項強小便難面目及身黃(茵陳五苓散詳脅痛)太陽病脈浮動數頭痛發熱微盜汗出反惡...
- 《雜病廣要》:[內因類]黃癉
沉重,似渴不欲飲者,大茵陳湯。若大便自利而黃者,茵陳梔子黃連三物湯。往來寒熱,一身盡黃者,小柴胡加梔...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茵陳蒿
】藏器曰∶此雖蒿類,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茵陳,后加蒿字耳。時珍曰∶按∶張揖《廣雅》及《吳普本...
- 《醫學綱目》:[卷之三十一·傷寒部太陰病]黃續法
侵之,多變此疾。一則茵陳茯苓湯加當歸、桂枝,二則茵陳橘皮湯加姜、術、半夏,三則茵陳附子湯,四則茵陳四...
- 更多古籍中的茵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