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癔病為病癥名。又稱歇斯底里。神經官能癥的一種。屬祖國醫學“臟躁”“奔豚”“梅核氣”范疇。[1]
4 診斷要點
本病診斷要點:①多由于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而急劇發病。②病前可有癔癥性格特征,如高度暗示性、高度情感性、高度顯示性和豐富幻想性。③精神障礙如情感爆發、朦朧狀態、木僵狀態、夢游癥、假性癡呆、人格轉換、雙重人格;軀體癥狀如痙攣發作、癱瘓、震顫、攣縮、不言癥(失音癥)、耳聾、視力障礙、植物神經障礙(如嘔吐、呃逆、過度換氣等)。上述兩組癥狀混合出現,但軀體癥狀無相應的器質性特征。④病程較短,恢復較快,但易復發,復發時表現多為既往相同的癥狀。⑤排除其他一些精神疾病及器質性疾病。[1]
5 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如意識朦朧、木僵取人中、百會、涌泉等穴;癔病性震顫、痙攣取太沖、合谷、陽陵泉等穴;癔病性癱瘓取外關、曲池、合谷、扶突、環跳、足三里、懸鐘等穴;癔病性失音取廉泉、天突、通里等穴;癔病性失眠取風池、太沖、承泣、睛明等穴;癔病性耳聾取中渚、俠溪、翳風、聽會。癥狀性頭痛取合谷、百會、印堂;胃痛取足三里、中脘等,嘔吐取內關、中脘、公孫等;心悸取曲澤、神門、巨闕等穴。針刺用強刺激,要求感覺明顯,可配合使用電針。[1]
6 參考資料
治療癔病的穴位
- 池泉
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唾血,腹脹,腹中諸氣痛,癔病,中風,咳嗽,氣喘,唾血,腰痛,現代又用中泉穴治...
- 中泉
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腹中諸氣痛,腹中氣痛,癔病,中風,咳嗽,氣喘,唾血,腹痛,腹脹,腰痛,頭痛...
- 安眠
等。1、失眠,頭痛,眩暈,高血壓等。2、精神病,癔病。刺灸法:刺法:直刺0.5~1寸。灸法:可灸。灸...
- 智利毛
熱頭痛,癲,狂,癇癥,小兒抽搦,驚厥,神經衰弱,癔病,胸脊強痛,脊背強痛,胸中熱,瘛疭,中風不語,腰...
- 知利介
熱頭痛,癲,狂,癇癥,小兒抽搦,驚厥,神經衰弱,癔病,胸脊強痛,脊背強痛,胸中熱,瘛疭,中風不語,腰...
- 更多治療癔病的穴位
治療癔病的方劑
- 桂苓五味甘草湯
共服21劑,諸證消失,隨訪2年,未復發。②氣厥(癔病)(《上海中醫藥雜志》1984;6:31):范某...
- 治痰茯苓丸
臂痠痛或抽掣,不能舉物,肢體麻木,眩暈,梅核氣,癔病,及婦人產后發喘,四肢浮腫。用法用量:每服30丸...
- 吃力迦丸
吐瀉不得,甚則昏閉者。現用于腦血管意外,冠心病,癔病性昏厥、癲癇,以及突然昏厥屬寒閉氣滯,痰濁阻絡者...
- 防己地黃湯
,狀如游火。現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癔病、癲癇等證屬陰虛熱伏者。用法用量:四味,以酒一杯...
- 癲癇寧片
中痰鳴,口吐涎沫或眼目上視,少傾清醒等癥。或用于癔病、失眠等。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
- 更多治療癔病的方劑
治療癔病的中成藥
- 癲癇寧片
中痰鳴,口吐涎沫或眼目上視,少傾清醒等癥。或用于癔病、失眠等。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
- 更多治療癔病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