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山茱萸科植物青莢葉或西藏青莢葉等的根·《中醫大辭典》·葉上果根
葉上果根為中藥名,出自《貴州草藥》,即《云南中草藥》記載的葉上珠根的別名[1]。
3.1 葉上果根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山茱萸科植物青莢葉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或西藏青莢葉H.himalaica Clarke等的根[1]。
3.3 性味
苦、澀,涼[1]。
3.4 化學成分
祛風除濕,止咳,化瘀,固脫[1]。主治風濕痹痛,慢性咳喘,勞傷疼痛,跌打損傷,子宮脫垂[1]。
3.5 葉上果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1]。
4 椴樹科植物椴樹的根·《*辭典》·葉上果根
4.1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4.2 拼音名
Yè Shànɡ Guǒ Gēn
4.3 來源
為椴樹科植物椴樹的根。
4.4 原形態
椴樹,又名:青科榔、家鶴兒。
落葉喬木,高約15米。樹皮灰色,粗糙,有裂紋。葉互生,膜質,斜卵形,長7~10匣米,寬6~7厘米,基部甚偏斜,截形或近心形,先端細長漸尖,邊緣疏具小刺狀齒牙,通常中部以下全緣,上面無毛,下面疏被星狀柔毛,常脫落,脈腋具簇毛;葉柄長約3厘米。聚傘花序腋生,有長梗;苞片長圓形,膜質,總花梗與苞片愈合至苞片中上部;萼及花瓣均為5,雄蕊25~30,具退化雄蕊5,花瓣狀;子房被白色星狀茸毛。堅果球形,直徑約8毫米,表面具腺狀突起及星狀茸毛。花期7月,果期10月。
4.5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或山坡上闊葉雜木林中。分布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陜西、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廣東等地。
4.6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味微苦,性溫。"
4.7 功能主治
①《貴州民間藥物》:"祛風活血。治跌打損傷。"
②《貴州藥植目錄》:"祛風,活血,鎮痛。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
4.8 附方
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葉上果根二兩,泡酒服或搽痛處。(《貴州民間藥物》)
4.9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6.
用到中藥葉上果根的方劑
- 驢耳飲
yǐn《產科發蒙》卷二:方名:驢耳飲組成:枇杷葉上、半夏上(姜制)、吳茱萸下、桂枝下、莪術中、木香...
- 靈乳丹
乳半兩(別研),沉香半兩(鎊末),乳香半兩(箬葉上炙,研細),沒藥半兩(研)。制法:上為末,乳缽內...
- 豆牛子散
拼音:dòuniúzǐsǎn處方:豆牛子(豆葉上生者)2-7枚(以糯米同炒令米黃),麝香半錢(細研...
- 丁香散
香散組成:丁香半兩,赤小豆半兩,寒水石2兩,羊桃根1兩,消石(研)1兩,大黃1兩,木香3分,白蘞3...
- 五葉湯
葉草不以多少。主治:遍身熱市及瘡瘍等。用法用量:上用水煎3-5沸,作浴湯洗之。《醫統》卷六十引丹溪...
- 更多用到中藥葉上果根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