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藥材的基本概念
藥材(crude medicine crude drug[1])為中藥學名詞[2]。是指初步加工處理的中藥原料藥[2][1]。包括動物、植物、礦物性原料藥物。
4 藥材的分類
由于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等多種原因,各地區的中藥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和應用范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形成了具有不同內涵、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三個部分,即中藥材、民間藥和民族藥。對于這些寶貴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己有悠久的歷史,也是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物質基礎。幾千年來,以之作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對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藥物中,植物性藥材占大多數,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來相沿藥學叫做“本草學”。
中藥材一般傳統中藥材講究地道藥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藥材,因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以致較同種藥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
民間藥也稱草藥,指地域性習慣使用,本草中未記載的天然藥物,一般以植物為主。
民族藥指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習慣使用或由少數民族醫藥文獻記載的天然藥物。
5 藥材的鑒別方法
5.1 看外觀
注意觀察藥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等。
5.2 手摸
用手感受藥材的軟硬、輕重,疏松還是致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藥材的好壞。不同藥材的質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藥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軟,而黑附子則質地堅硬。
5.3 口嘗和鼻聞
藥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于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藥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嘗法鑒別藥材的意義不僅在于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藥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藥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藥材的品種和質量分類進行判斷。
5.4 水試和火試
有些藥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生特殊的現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后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后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象都與藥材內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中藥材的經驗鑒別是非常實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確的鑒別藥材的真偽優劣,還需要多年經驗的不斷積累,需要對中藥知識的不斷充實,才能認藥準確。
6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藥材
- 《本草衍義》:序
《本草衍義》二十卷,宋通直郎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寇宗撰。晁公武《讀書志》、陳直齋《書錄解題》皆著...
- 《本草衍義》:《本草衍義》提要
宋·政和中醫官通直郎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寇宗撰。晁公武《讀書志》、陳直齋《書錄解題》皆有著錄。政和六年...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翼醫通考(上)]大明會典醫政官制
生理殘障,及年七十以上不堪應役者放免。凡天下歲辦藥材,俱于出產地方派納,永樂以后,例共五萬五千四百七...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醫治整理補接次第口訣
沒藥。若無沒藥以番降真代,血竭無亦用此代。凡所用藥材,有外道者,有當土者,如當歸土與川不同。丸子可用...
- 《證類本草》:[卷第一]新添本草衍義序
通直郎添差充收買藥材所辨驗藥材寇宗編撰《證類本草》宋唐慎微公元960-1279年...
- 更多古籍中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