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荽
傘形科芫荽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又名香菜、胡荽。原產地中海沿岸,常以嫩葉作調料蔬菜食用。埃及于公元前3~前2世紀曾以此為供品。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中國,8~12世紀傳入日本。現中國南北都有栽培。根白色,主根較粗大,側根發生不規則。性喜冷涼,能耐-12℃的低溫,但也能耐熱。生長適溫17~20℃。長日照能促進發育。在短日照條件下,需經月平均氣溫13~14℃以下的較低溫度,才能抽薹開花。故在日照較短,天氣涼爽的秋季(南方是秋末冬初)栽培時,莖、葉的產量高,品質也好。中國多數地區以秋播為主,一般是作畦種植。每畝播種量 1.5千克左右。苗高3~4厘米時除草疏苗,保持苗距5~8厘米。出苗后50~60天收獲。芫荽具特殊香味,是中國生熟菜肴的調味品。營養豐富,胡蘿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中醫學上以果實入藥,有驅風、透疹、健胃及祛痰等功效。種子含油量達20~30%,可提煉芳香油。
3 芫荽的拉丁名
Herba Coriandri
4 芫荽的英文名
Coriander Herb
5 芫荽的別名
胡荽、香菜。
6 芫荽的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鞠荽Coriandrum sativum L.的全草。
7 芫荽的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光滑無毛,有強烈香氣。根細長,圓錐形。莖直立,有條紋。基生葉1~2回羽頭全裂,裂片廣卵形或楔形,邊緣深裂或具缺刻,葉柄長3~15cm;莖生葉互生,2~3回羽狀細裂,最終裂片線形,全緣。復傘形花序頂生;無總苞;傘幅2~8;小總苞片線形;傘梗4~10;花小,萼齒5,不相等;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倒卵形,在小傘形花序外緣的花具輻射瓣。雙懸果近球形,光滑,果棱稍凸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全國各地有栽培。
8 芫荽的采制
全草鮮用,用時采集。
9 芫荽的化學成分
含癸醛(decanal);果尚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芳樟醇(linalool)、對傘花烴(p-cymene)、α-蒎烯、β-蒎烯、dl蓉烯、α-萜品烯、γ-萜品烯、牛兒醇(geraniol)、龍腦、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脂肪油、巖芹酸(petroselic acid)。
10 芫荽的性味
性溫,味辛。
11 芫荽的功能主治
用到中藥芫荽的方劑
- 芫荽酒
ǔ《馮氏錦囊·痘疹》卷十四:組成:芫荽4兩。主治:痘出不快。白帶。用法用量:以好酒2鐘...
- 黃豆芫荽煎
ngdòuyuánsuījiān處方:黃豆10克芫荽(香菜)30克制法:將黃豆適量水煎煮,15分鐘后...
- 紅蘿卜芫荽湯
ngluóboyuánsuītāng處方:紅蘿卜芫荽(香菜)各適量制法:將紅蘿卜、芫荽同煎湯。功能主...
- 避穢丹
十二:方名:避穢丹組成:蒼術、甘松、細辛、乳香、芫荽。功效:避穢,解穢。用法用量:熏之。制備方法:上...
- 露顴膏
拼音:lùquángāo處方:酒甏頭泥、芫荽子。功能主治:小兒瘄疹,凡兩顴不發者。用法用量:上藥用黃...
- 更多用到中藥芫荽的方劑
用到中藥芫荽的中成藥
- 二十五味大湯散
木瓜60g豬血粉60g甘青青蘭50g骨碎補60g芫荽50g獐牙菜50g兔耳草40g秦艽花40g榜嘎5...
- 養心達瓦依米西克蜜膏
繭、沉香、西紅花、盒果藤、天竺黃、蘋果、紫檀香、芫荽子、玫瑰花、豆蔻、小檗果、大葉補血草、馬齒莧子、...
- 二十五味寒水石散
0g肉豆蔻10g紅花20g木香20g余甘子30g芫荽果10g蓽茇10g獐牙菜20g光明鹽(制)10g...
- 二十五味余甘子散
95處方:余甘子75g巴夏嘎50g甘青青蘭50g芫荽15g兔耳草50g渣馴膏35g綠絨蒿40g翼首草...
- 二十五味余甘子丸
95處方:余甘子75g巴夏嘎50g甘青青蘭50g芫荽15g兔耳草50g渣馴膏35g綠絨蒿40g翼首草...
- 更多用到中藥芫荽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芫荽
- 《醫述》:[卷十五·痘疹精華]疹
快者,宜用麻黃湯、羌活湯、消毒飲,發散解毒;外以芫荽酒糟蒸熱擦之,自頭至足為齊,頭面愈多為佳。○麻疹...
- 《痧疹輯要》:[卷四]選案
助升發為主,以麻黃桂枝湯加人參二錢,水煎服。又以芫荽、防風煎湯,浴洗頭面手足,疹透證平而愈。又云∶一...
- 《續名醫類案》:[卷二十八·小兒科]疹
、石膏藥,(大錯。)紅點不增,又與紫蘇、蔥、姜、芫荽等溫之熨之,疹總不出。(所謂不知經候,混攻混表是...
- 《兒科要略》:[第四章·痧痘論治]第四節·痘證概要
屬,水煎服。觸犯尸氣,痘瘡陷伏,口中吐沫者,急用芫荽、大棗、熟艾燒煙熏之,并用芫荽、生姜酒煮汁入辰砂...
- 《瘍醫大全》:[卷三十三痘疹部(下)]痧疹門
逆險等證,初時難以現形,出不快利。如寒冬之月,用芫荽(又名秀草)或紫蘇,宜用砂器,即將此種隔水煎煮,...
- 更多古籍中的芫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