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咽喉病(throat disease[1])是咽喉部疾病的統稱[2]。咽喉病的發生,內因多為肺、胃、脾、肝、腎等功能失常,外因多為風、熱、濕、疫等邪乘機侵犯,不同內因和外因,產生不同病理變化,其表現多為火熱上炎,故中醫學有“咽喉諸病皆屬于火”之說[3]。
4 咽喉病的病因病機
《瘡瘍全書》:“咽喉有數證,有積熱,有風熱,有客熱,有病后余毒未除。”
4.1 邪毒侵襲
肺主表,喉為肺之系,風熱邪毒侵犯咽喉,內犯于肺,肺失清肅之功,熱邪循經上蒸咽喉,阻滯脈絡,證見咽喉紅腫痛,聲嘶等[3]。并出現發熱惡寒,頭痛,咳嗽,脈浮數等風熱表證,此時邪在表,病情較輕[3]。
亦有患體素虛,風寒邪毒侵犯,肺氣不宣,寒邪結聚于咽,證見咽喉淡紅,微腫,微痛,聲嘶,全身表現為風寒表證[3]。
4.2 脾胃熱盛
咽為胃之系,邪熱壅盛,由表及里,由肺及胃,肺胃熱盛,上炎于咽[3]。亦有平素過食辛熱炙煿,熱蘊脾胃,脾胃火熱循經上炎,灼于咽喉[3]。此時,火熱熾盛,以致氣滯血壅,津煉成痰,故紅腫痛加劇,并出現高熱,頭脹痛,腹脹悶,痰涎塞盛,溲黃,便結,脈洪數,舌紅絳,苔黃膩等胃腑熱盛之證,病情較重[3]。
《景岳全書》卷二十八所說:“胃氣直透咽喉,故又為陽明之火最盛。”
若火熱壅聚作腫,爍傷咽喉肌膜,以致腐壞成癰[3]。
4.3 肺臟虛損
素體衰弱,久病耗傷,或勞損所傷,可導致肺陰受傷,或肺氣耗損[3]。肺陰受傷,津液不足,失于清潤肅降之機,虛熱內生,上炎于咽喉,而成陰虛肺燥之證,出現咽微紅,微痛,干癢咳嗽,講話乏力或聲嘶;肺氣耗損,氣化功能失常,咽喉失于精氣的輸布,生理功能失健,易為邪毒滯留,證見咽喉淡紅不適,講話音低,氣短懶言,自汗,體倦乏力[3]。
4.4 腎陰虧損
久病或勞傷,腎精虧耗,無以上濡于咽喉,咽喉失養,功能減退,易為病后未清之余邪滯留于咽喉,或因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灼傷咽喉而為病[3]。癥見咽喉微紅,微痛,微腫,異物感,或有聲嘶,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夜熱盜汗等腎陰虛之證[3]。
4.5 肝氣郁結
情志不遂,內傷于肝,疏泄失常,肝氣郁結,以致氣滯痰凝,礙于咽喉間,出現咽喉不適,有物梗塞感。若郁而化熱化火,火熱上亢,則咽喉紅痛,潰爛,口干[3]。若久郁以致氣血結聚,痞阻脈絡,可導致腫瘤的發生[3]。
5 咽喉病的辨證
咽喉病的辨證,要以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將全身和局部證候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辨證分析[3]:
5.1 辨紅腫疼痛
(1)病初起,咽喉紅、腫、疼痛,多屬風熱邪毒在肺衛之表證;若咽喉淡紅、不腫、微痛,多屬風寒表證。
(2)咽喉腫脹,高腫或漫腫,色深紅,疼痛較劇,發病迅速的,是肺胃熱毒壅盛,火熱上蒸,搏結于咽喉,故多屬實熱證。
(3)高腫而色深紅,疼痛劇烈,三五天不減的,為熱毒壅盛,可致化膿成癰。
(4)久病微紅微腫,多屬虛證。
(5)若腫脹而色淡,疼痛輕微,多屬痰涎濕濁凝聚。
腫與痛是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風熱表證,紅腫疼痛較重;里熱壅盛,紅腫疼痛更甚;虛證,紅腫疼痛輕微或不紅腫,只有不適感。
5.2 辨腐爛
(1)病初起,腐爛分散淺表,周圍色紅多為熱毒尚輕。
(2)新病腐爛成片,或洼陷的,周圍紅腫為火毒壅盛,蒸灼肌膜而致。
(3)腐爛淺表分散,反復發作,周圍淡紅,多屬虛火之證;若成片洼陷,久不愈者,多為氣血不足,腎陽虧損,邪毒內陷之證。
(4)潰腐上復白膜,松厚而容易拭去者為輕;堅韌不易剝離,強剝出血者,或剝后復生者為重。
5.3 辨膿液
(1)患處肌膜顏色鮮紅或深紅,腫勢高突,四周紅暈緊束,發熱三四天不退,焮痛較甚,按之堅硬不軟者,為正在釀膿,按之柔軟凹陷者,多已成膿。
(3)膿液清稀或污穢者,多為正不勝邪的虛證;如清稀,污黯而腥臭,潰口久不愈合者,多為脾胃虧損邪毒內陷之證。
(4)膿液清稀而量多,長流不止,潰口難愈合,多屬脾虛濕聚。
5.4 辨聲音
(1)起病不久,即見語言不清如口中含物者,多是實證。如發生緩慢者,多為咽喉部贅生物而致。
(2)新病聲音嘶啞,咽部紅腫,多為風熱之證,若淡紅或不紅,多為風寒之證。
(4)語音低微,氣短乏力,多屬肺脾氣虛。
(5)語言難出,呼吸氣粗,喉鳴如鋸,為痰涎壅盛,阻塞氣道,系危重證候。
(6)妊娠后期,出現聲音嘶啞,甚至不能出聲音,稱為“子瘖”。
5.5 辨氣味
(1)咽喉病新起,有穢惡臭氣者,或流涎腥臭,多屬實熱火毒證,系肺胃火熱上蒸。
(2)虛寒咽喉病,一般口和而無臭氣,即有臭味,一般也較輕微。
(3)久病而口氣臭穢,多為肺腎虧耗,邪毒傷腐肌膜,或腫瘤潰爛所致。
5.6 辨焮癢、梗阻
(1)咽喉肌膜色紅灼熱而癢,多屬風熱實證;不焮而癢,多為風邪;焮而干燥。多屬陰虛火旺。
(2)咽喉梗阻感,但吞咽自如,無紅腫痛,多為肝氣郁結,氣痰交阻之證;著有異物感,時時咳嗽,咽干微痛,多屬肺腎虛之證。
(3)若梗阻日重,飲食難下,呼吸不順或困難,當注意咽喉或食道有否腫瘤。
5.7 辨識危候
(1)咽喉病而見頸部紅腫,連及胸部;咽喉患處,出血不止;膿色污黯,兼有臭惡;白膜密布,或腐爛較深,顏色紫黑;呼吸困難,飲食難下等,均為病情嚴重之證。
(2)咽喉病而全身證見神志昏沉,高熱寒戰,牙關緊閉,兩目直視,汗出如珠,痰多氣急,或痰鳴如鋸,鼻扇唇青等,也均屬危證。
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1.
治療咽喉病的穴位
- 咽喉
hóu;TG3;pharynxlarynx概述:咽喉:1.人體部位名;2.耳穴名。人體部位名·咽喉:...
- 廉泉
證。廉泉穴內應舌根,近于咽喉,故可治療舌體病、咽喉病等。廉泉穴系任脈與陰維脈之會穴,有清熱化痰、通...
- 本池
證。廉泉穴內應舌根,近于咽喉,故可治療舌體病、咽喉病等。廉泉穴系任脈與陰維脈之會穴,有清熱化痰、通...
- 扶突
忤氣哽。扶突配天突、天溪,有行氣利咽喉作用,治咽喉病。扶突配天突、合谷,治咳喘。扶突配大椎、合谷,...
- 水穴
忤氣哽。扶突配天突、天溪,有行氣利咽喉作用,治咽喉病。扶突配天突、合谷,治咳喘。扶突配大椎、合谷,...
- 更多治療咽喉病的穴位
治療咽喉病的方劑
- 紅吹散
祛腐生新,利咽消腫。主口糜,口疳,舌碎,牙疳,咽喉病。用法用量:用吹藥管吹入患處。摘錄:《朱仁康臨...
- 青吹散
g,煅月石18g,冰片3g。主治:口瘡,舌糜,咽喉病。用法用量:用藥管吹于患處。制備方法:先將頭4...
- 出聲消肺散
、薄荷、五味子、杏仁、連翹、犀角屑。功能主治:咽喉病,痄腮,梅核氣。用法用量:水煎,加蜜2錢服。摘...
- 引經藥
病用羌活、防風;陽明經病用升麻、葛根;少陽經病用柴胡。咽喉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牛膝等。...
- 防風立效散
桔梗2兩,荊芥2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咽喉病。用法用量:每服4大錢,水1盞半,蔥頭1個,煎...
- 更多治療咽喉病的方劑
治療咽喉病的中成藥
- 沖和散
菖蒲2錢。功能主治:《喉舌備要》方之沖和散主治咽喉病屬陰證者。用法用量:調白酒敷。制備方法:上為細...
- 冰硼散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于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清涼喉片
。功能與主治:疏散風熱,清利咽喉。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用法與用量:含服,一次1片,每隔0.5~1...
- 西黃清醒丸
清利咽喉,解熱除煩。用于肺胃蘊熱引起的口苦舌燥,咽喉腫痛煩躁不安,氣滯胸滿,頭暈耳鳴。用法與用量:口...
- 金銀花糖漿
附錄ⅠH)。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熱癤瘡瘍,小兒胎毒。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
- 更多治療咽喉病的中成藥
咽喉病相關藥物
- 金銀花糖漿
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熱癤瘡瘍。【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5~3...
- 喉痛靈顆粒(沖劑)
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炎,利咽喉。用于咽喉炎,感冒發熱,上呼吸道炎。【用法與用量...
- 金果飲咽喉片
1.忌辛辣、魚腥食物。2.凡病因為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痛及聲啞者慎用。3.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
- 金果飲
同時服用溫補性中成藥。3.不適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痛及聲啞者。4.急性者服藥三天后癥狀無改善,或出...
- 喉舒口含片
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肺利咽。用于咽喉腫痛,咽癢,咽干。【用法與用量】含服,一次1~2...
- 更多咽喉病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咽喉病
- 《本草征要》:[第四卷附錄](一)淀粉類食療品
癥,如咽喉結核等,或兼神志之病,用之均宜。一般咽喉病而兼心、腎、脾、胃不足者,用之亦頗為適合。3....
-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頭面七竅](五)咽喉科用藥
汁已入葉中矣,故能具如上之效,切下風干備用。乃咽喉病不可或缺之藥也。《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
- 《本草述鉤元》:[卷一水部]染布水
咽喉病及噎疾。溫服一鐘良。〔論〕瀕湖言。二水皆取藍及鍛石殺蟲解毒之義。顧藍之治。功在能大布生陽之氣...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一咽喉門(附論)]咽喉通治方
之,立驗。后還鄉里,材落一醫,偶傳得此術。云∶咽喉病發于六腑,如引手可探,及刺破瘀血即已;若發于五...
- 《驗方新編》:[卷十七咽喉]臨癥要訣
之微甚,察飲水之冷熱,寒熱自分,虛實迥別。大抵咽喉病癥,因風熱者十之七,因火癥者十之三,因寒癥者百...
- 更多古籍中的咽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