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咽鼓管扁桃體 (最后修訂于2019/3/5 23:34:02)[共297字]
摘要:咽鼓管扁桃體(tubaltonsil)是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圍至軟腭之間的許多顆粒狀淋巴組織,系咽扁桃體的延續。鼻咽部上壁后部的黏膜內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稱咽扁桃體(pharyngealtonsil),幼兒時期較發達,6~7歲時開始萎縮,約至10歲以后完全退化。有的兒童咽扁桃體可出現異常的增大,致使鼻咽腔變窄,影響呼吸,熟睡時表現張口呼吸。咽扁桃體咽(pharynx)是消化管上端擴大的部分,是消化管與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稱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達顱底,下至腭帆游離緣平面續口咽部。向前借鼻后孔與鼻腔相通。詳見咽腔鼻部條。......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鼻內鏡下咽鼓管置管加鼓室成形術
鼻內鏡下咽鼓管置管加鼓室成形術(pdf)[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在視頻系統下行咽鼓管咽口置管及鼓室成形Ⅱ型手術的效果。方法采用史塞克公司生產的直徑4.0mm,長30cm,角度0°鼻內鏡及配套視頻系統準確將直徑1.5mm膠管經咽口置入,留置后行鼓室成形術。結果12耳手術中,操作靈活、使用方便、部位準確、置管妥當,使手術成功率為100%,咽鼓管功能正常率83.33%,好轉率16.67%。結論鼻內鏡在視
- 第二節 咽的解剖及生理
頂部略呈拱頂狀向后下呈斜面,由蝶骨體、枕骨底所構成。在頂壁與后壁交界處的淋巴組織稱增殖體或咽扁桃體、腺樣體(pharyngealtonsil,adenoid),鼻咽前方與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緣相連。后壁約在相當第一、二頸椎與口咽部后壁相連續,統稱為咽后壁。鼻咽的左右兩側下鼻甲后端約1cm處有一漏斗狀開口為咽鼓管咽口(pharyngealorificesoftympanopharyngealtube),
- 電視監視經鼻內鏡下腺樣體肥大的手術治療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在腺樣體切除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電視監視經鼻內鏡下切除腺樣體肥大14例,治療由腺樣體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礙、鼻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礙等。結果全部病例術后腺樣體切除干凈,無出血及咽鼓管損傷等并發癥。隨訪6~12個月,臨床癥狀消失,無并發癥。結論電視監視經鼻內鏡下腺樣體肥大切除手術能在直視下進行,且術野清晰,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準確性,手術切除徹底,療效滿意,并發癥少。 【關鍵
- 第十五章 氣壓性創傷--第一節 中耳氣壓傷
第十五章 氣壓性創傷第一節 中耳氣壓傷(barotraumaofthemediaera) 飛行中由于高度的變化或潛水時深度的變化,大氣壓力也隨之產生變化,咽鼓管功能不良,不能及時調節鼓室內壓力,致使鼓室內外壓力不平衡造成中耳創傷稱為中耳氣壓傷。 發病機理 飛機上升時外界氣壓降低,鼓室內氣壓相對較高形成正壓。上升約60m時(相當減壓0.7KPa),可感到輕度耳脹,鼓膜向外膨隆。隨高度的增加,
- 咽鼓管功能開放與乳突根治術后的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咽鼓管功能的開放使中耳炎術后獲得干耳。方法乳突根治術中清除咽鼓管鼓室口肉芽,擴開膜性封閉的鼓室口。結果觀察本組資料86例隨訪2年均獲干耳。結論慢性中耳炎患者術后咽鼓管功能的開放,便于引流,在藥物作用下,使乳突腔易較快上皮化,獲得干耳。【關鍵詞】咽鼓管功能的開放;引流;干耳Observationoneustachiantubefunctionopeningupafterradica
- 鼻內鏡下咽鼓管導管注藥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下咽鼓管導管注藥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方法于鼻內鏡下經咽鼓管導管抽吸出鼓室內的積液并注入配制的麻黃堿混合藥液,進行沖洗及留存。設對照組行鼓膜穿刺或鼓膜切開置管。結果經臨床觀察及半年隨訪,治療組治愈33耳,占78.6%,好轉7耳,占16.7%,總有效率95.3%。對照組治愈16耳,占44.4%,好轉13耳,占36.1%,總有效率80.5%。結論該方法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少,
- 中耳氣壓傷
概述飛行中由于高度的變化或潛水時深度的變化,大氣壓力也隨之產生變化,咽鼓管功能不良,不能及時調節鼓室內壓力,致使鼓室內外壓力不平衡造成中耳創傷稱為中耳氣壓傷。病因病理病機飛機上升時外界氣壓降低,鼓室內氣壓相對較高形成正壓。上升約60m時(相當減壓0.7KPa),可感到輕度耳脹,鼓膜向外膨隆。隨高度的增加,耳脹感及鼓膜膨隆更加明顯,并出現聽力減退。當上升至150m(氣壓減低2.0KPa),耳內可聽
- 兒童扁桃體免疫功能及手術指征
桃體已成為細菌變態反應的病灶時;(3)反復慢性發炎的扁桃體已經引起風濕熱、腎小球腎炎、風濕性關節炎者;(4)因炎癥致扁桃體肥大,嚴重影響吞咽及呼吸的患兒。【關鍵詞】扁桃體;免疫器官;手術摘除扁桃體是咽部淋巴環中的重要器官,具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兒童反復發生慢性扁桃體炎時,要全面分析,權衡利弊后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摘除,原則上在以下情況下可考慮手術摘除:扁桃體炎癥頻發,其他免疫器官的功能日趨
- 切除扁桃體治療長期低熱病人(附5例報告)
,30歲1例。低熱時間28~53天,低熱前有受涼、流清涕、鼻塞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史者3例,其中1例2歲患兒因上感后患急性肺炎,治愈后第6天發現低熱。5例患者經內兒科治療無效后經耳鼻咽喉科檢查咽部情況:扁桃體均有輕度充血,Ⅰ度3例,Ⅱ度2例;表面不光滑3例,表面光滑2例。腭舌弓、腭咽弓輕度充血2例,3例擠壓腭舌弓有少許干酪樣物自扁桃體隱窩流出,4例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5例患者均無明顯咽痛
- 第五節 咽
巴組織,稱咽扁桃體,在嬰幼兒較發達,10歲后完全退化,有時嬰兒可出現異常增大,叫增殖腺。 約在下鼻甲后方1厘米處,咽側壁上有咽鼓管咽口,經咽鼓管通向中耳鼓室。在咽鼓管口的前、上、后方,明顯隆起,稱咽鼓管圓枕。圓枕后方與咽后壁之間有一縱行的隱窩,為咽隱窩,是鼻咽癌的好發部位之一,咽隱窩向上距破裂孔約1厘米,鼻咽癌的癌細胞可經破裂孔向顱內轉移。 位于咽鼓管口周圍的淋巴組織稱為咽鼓管扁桃體。 2.
- 如何用咽鼓管吹張法檢查咽鼓管的功能?
臨床上常用的咽鼓管吹張法有: (1)吞咽試驗法:有兩種方法:①將聽診管的橄欖頭分別置于受試者和檢查者的外耳道口,然后請受試者作吞咽動作,根據聽診來判斷咽鼓管功能是否正常。②請受試者作吞咽動作,此時觀察其鼓膜,若鼓膜可隨吞咽動作而向外運動,示功能正常。 (2)捏鼻閉口呼氣法:又稱瓦爾薩瓦法。受試者以手指將兩鼻翼向鼻中隔壓緊,閉口,同時用力呼氣,空氣無其它通路可泄,乃進入咽鼓管,此時受檢者感覺鼓
- 兒童扁桃體及腺樣體肥大細菌學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扁桃體、腺樣體肥大病兒扁桃體、腺樣體表面和實體組織內的菌群種類、分布情況及藥物敏感程度。方法隨機選取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并擬行手術的病兒60例,分別于術前用咽拭子取扁桃體、腺樣體表面分泌物,術后取兩者實體組織行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4組標本培養結果均以正常菌群為主。條件致病菌以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為主,且在各組的分布無顯著性差異(P>0.05)。藥物敏感
-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67例治療體會
【摘要】目的應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藥方法加咽鼓管吹張、部分加腺樣體刮除術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方法用內鏡常規加用鼓氣耳鏡常規檢查鼓膜,可以準確發現鼓室積液,并應用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藥方法加咽鼓管吹張,對腺樣體肥大的患兒全麻下行常規腺樣體刮除術。結果2006~2008年67例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取得了安全、快速、良好的治療效果。結論中耳穿刺及中耳腔注藥方法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療效較好,效果可靠。
- 咽鼓管導管的研制與臨床應用
【摘要】目的研制一種能通過纖維鼻咽鏡活檢孔導入,在纖維鼻咽鏡直接觀察下插入咽鼓管咽口的一種導管,并研究其治療中耳疾病的療效。方法使用Olympus公司生產的T3型纖維鼻咽鏡及冷光源系統及自行設計研制的塑料咽鼓管擴張、沖洗導管為118例共154耳中耳疾病患者咽鼓管擴張、沖洗、吸引、注藥治療。結果118例共154耳中耳疾患中,有126耳咽鼓管通暢,臨床痊愈,19耳癥狀改善,9耳效果不明顯,治愈率達81
- 經咽鼓管中耳變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氣壓吹槍經咽鼓管吹氣變換中耳氣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對32例(40耳)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采用耳鼻咽喉科綜合治療臺的氣壓吹槍經咽鼓管咽口吹氣變換中耳氣壓加口服抗炎藥來治療并與普通吹氣療法來比較。結果中耳變壓治療組其聽力及鼓室圖的改變明顯優于對照組,有效率達90%,優于其它治療方法。結論氣壓吹槍經咽鼓管吹氣變換中耳氣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效果,它對病期短、病期較長的分泌
- 咽鼓管射線損傷的超微結構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咽鼓管粘膜輻射損傷的超微形態學改變。方法選擇正常成年豚鼠16只,予γ射線60Gy照射一側耳顳部,照射結束后第2、4、8及12周分別處死動物各4只,取照射側的咽鼓管作掃描電鏡、透射電鏡觀察;取4只不作照射的豚鼠咽鼓管作正常對照。結果咽鼓管粘膜在照射后第2周纖毛倒伏、紊亂,第4、第8周時纖毛丟失明顯,第12周時纖毛增生、增多;其上皮細胞細胞器腫脹在第4、8周時最明顯,第12周時腫脹明
- 扁桃體周圍膿腫
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誤傷咽旁大血管。針進入膿腔時有空虛感,回抽時即有膿液抽出。盡量將膿液抽凈,然后針頭不動,換上空針,用抗生素液沖洗(圖1)。圖1穿刺部位3.切開引流在局麻下于膿腫穿刺部位切開引流。若無法確定切口部位,則從懸雍垂根部做一假想水平線;從舌腭弓游離緣下端做一假想垂直線,二條線交點稍外,即為適宜做切口之處。切口長1~1.5cm,切開粘膜及淺層組織(不可過深),用一血管鉗向后外方順肌纖維走向
- 低溫等離子消融術治療兒童鼾癥98例療效觀察
雞胸5例,遺尿5例。1.3方法本組病例均經口腔氣管內插管全麻手術,置Davis開口器,用低溫等離子消融法切除肥大扁桃體、肥厚咽側索和腺樣體,擴大咽腔。腺樣體消融在鼻內鏡引導下進行,徹底消融切除包括咽鼓管口周圍的腺樣體。術后密切觀察有無滲血情況,觀察呼吸睡眠情況。合并慢性鼻竇炎及滲出性中耳炎的給予相應的輔助治療。術后6~24h進流食,24h后進半流食,全部患兒住院平均4~6天。2結果98例患兒術后
- 扁桃體周圍膿腫診治臨床分析
例。全組病例中,男91例,女6例。平均年齡29歲(16~64歲)。本組病例入院前未接受治療。 1.2診斷和治療方法本組病例,根據臨床分析(病程、癥狀和體征)和穿刺抽膿進行診斷。病程短,癥狀輕,一側咽痛及舌腭弓腫脹,診斷為扁周炎。典型的扁周炎不做診斷性穿刺抽膿,疑為扁周膿腫者可進行穿刺。扁周膿腫診斷的依據是:一側咽痛加重2~3d,腫脹明顯、穿刺有膿。本組病例全部為前上型。穿刺抽膿既是診斷方法,亦
- 聊城市7所中小學學生扁桃體腫大情況調查
城區5所初中和2所小學共10716名學生,其中中學生6758名,小學生3958名;男生6033名,女生4683名。 1.2方法 按照五官科診斷標準,將扁桃體腫大分為3度:扁桃體超出舌腭弓、不超出咽腭弓為Ⅰ度;超出咽腭弓為Ⅱ度;兩側扁桃體在中線相互接觸為Ⅲ度。 2結果 2.1總體情況 學生扁桃體腫大率為25.08%(2688/10716)。Ⅰ度腫大檢出率為18.27%(1958/1071
- 兒童腺樣體肥大的CT診斷
斷腺樣體肥大的價值及標準。方法分析正常者與腺樣體肥大者的CT圖像,觀察測量鼻咽氣腔及后壁軟組織,計算腺樣體指數。結果腺樣體肥大者CT軸位像可見鼻咽氣腔變形變窄,后壁軟組織左右側對稱性增厚,密度均勻,咽隱窩及咽鼓管咽口多數隱約可見,少數顯示不清,咽旁間隙清晰,鄰近骨質無破壞,后鼻孔不同程度受阻塞,多與鼻旁竇炎、中耳炎、扁桃體腫大并發,腺樣體指數≥0.70。結論CT診斷腺樣體肥大明顯優于鼻咽鏡檢查及鼻
- 扁桃體結石1例
【關鍵詞】扁桃體;結石 較大的扁桃體結石臨床上少見,筆者遇到1例,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65歲。因咽部異物感3年,加重伴疼痛2周,在當地醫院門診診斷為“扁桃體炎行抗炎治療效果欠佳,于2009年11月7日來本院就診。體檢: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左側舌腭弓上部隆起,右側扁桃體Ⅰ度腫大,扁桃體上極有少許干酪樣分泌物,清除分泌物后,見扁桃體上隱窩處有灰白色物,觸診質硬,左側扁桃體
- 切除扁桃體治療長期低熱病人(附5例報告)
,30歲1例。低熱時間28~53天,低熱前有受涼、流清涕、鼻塞等輕度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史者3例,其中1例2歲患兒因上感后患急性肺炎,治愈后第6天發現低熱。5例患者經內兒科治療無效后經耳鼻咽喉科檢查咽部情況:扁桃體均有輕度充血,Ⅰ度3例,Ⅱ度2例;表面不光滑3例,表面光滑2例。腭舌弓、腭咽弓輕度充血2例,3例擠壓腭舌弓有少許干酪樣物自扁桃體隱窩流出,4例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5例患者均無明顯咽痛
- 啄治法治療慢性咽炎、扁桃體炎的體會
法的治療效果。方法對2007年4月~2008年6月治療的256例慢性咽炎、扁桃體炎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結果痊愈49例,占19.1%,顯效164例,占64.1%,有效31例,占12.1%,總有效率為95.3%。結論啄治法具有放血排膿,疏導瘀阻,使邪熱外泄,脈絡疏通,瘀血祛散的作用。既能治愈慢性扁桃體炎及慢性咽炎,又可保留了扁桃體組織及其功能。【關鍵詞】啄治法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臨床療效體會扁桃體啄治法是
- 扁桃體擠切術在成人扁桃體摘除術中的應用及與剝離術的比較
擇快捷的手術方式,在短時間內完成手術。而成人患者一般接受剝離的手術方式,并發現以下特點:(1)在臨床中發現,兒童擠切術后反應明顯比成人剝離術后小,白膜形成早、愈合快。(2)在成人剝離術中,經常會遇到咽部異常敏感和精神過度緊張者,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拖延了手術時間。(3)手術時間越長,患者越難配合,個別患者只能完成一側扁桃體摘除,不得不終止手術。我科自2001年8月以來,逐漸將擠切術應用于成人,在
- 乳蛾教案
證治療•手術•預防調護•預后轉歸一、病例•咽部疼痛3天,吞咽時疼痛加劇,發燒,體溫38.7度,大便秘結,小便黃,口干喜飲,咳嗽痰黃,口臭,舌紅苔黃,脈弦。二、定義:•乳蛾是對發生在喉核上的疾病的稱呼,膿點小者形如乳頭,大者狀如蠶蛾,故以乳蛾稱之。喉核即正常的腭扁桃體,以咽痛或異物感,喉核紅腫,表面附有黃白色膿點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類似西醫的急慢
- 局部應用蛇毒凝血酶預防扁桃體術后出血的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局部應用蛇毒凝血酶預防扁桃體術后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將58例扁桃體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蛇毒凝血酶組29例和對照組29例,分別給予蛇毒凝血酶1000u于局麻藥中與常規局麻藥進行扁桃體周圍浸潤麻醉,觀察扁桃體術后有無出血。結果蛇毒凝血酶組術后無一例出血;對照組4例發生術后出血。結論在局麻藥中加入蛇毒凝血酶直接注射于扁桃體周圍組織預防術后出血效果良好【關鍵詞】蛇毒凝血酶扁桃體術后出血牡丹江
- 內鏡下腺樣體切除手術
或直接在鼻內鏡下用切割吸引器,從腺樣體下緣開始切割,逐漸移向側緣并向中央包圍。 2結果 46例患者隨訪半年以上,均收到滿意效果,無一例發生手術并發癥,未見復發者。20例滲出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切開或中耳置管,術后聽力均提高10~30dB。無一例中耳炎復發者。 3討論 腺樣體肥大是兒童期常見的疾病之一,減少出血和對咽鼓管等組織的副損傷是腺樣體切除術的基本原則之一[2]。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可
- 激光、電離行扁桃體部分凝固術臨床療效比較
療機,功率100W,配有腳踏開關和長短火輸出,輸出電壓可調至12~15V。 1.3手術方法術前抽血查血常規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補體C3等,檢驗結果異常者暫緩手術。術時患者取坐位,咽部粘膜及扁桃體表面用1%地卡因噴霧麻醉2次[1]。 1.3.1激光組CO2激光光斑直徑0.3mm,將關節臂刀頭對準扁桃體隱窩及表面,腳踏開關控制光點,一側扁桃體10~20個光點[2]。 1.
- 扁桃體切除聯合微波治療慢性扁桃體炎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扁桃體切除聯合微波治療慢性扁桃體炎的療效。方法扁桃體切除聯合微波治療慢性扁桃體炎43例。結果43例慢性扁桃體炎患者經治療后均痊愈。結論扁桃體切除聯合微波技術具有手術時間短、患者痛苦小、止血效果可靠、處理扁桃體殘根便捷、手術創面光滑、術后反應輕、并發癥少等優點。 關鍵詞扁桃體切除微波治療 慢性扁桃體炎是咽喉科常見多發病,發病率高達22.04%[1],多因保守治療無效而最終采取手術
- 低溫等離子射頻治療扁桃體肥大90例臨床分析
平均27歲,其中慢性扁桃體炎65例(每年平均急性發作4~12次),單純扁桃體肥大25例,病程2~30年。臨床表現均符合診斷標準,檢查見:雙側扁桃體Ⅱ~Ⅲ度腫大,未見有膿性分泌物,伴或不伴有慢性充血,咽腔窄小。有高血壓病4例,糖尿病3例,否認血液系統疾病,婦女月經期除外。1.2術前準備(1)所有患者實施門診手術,準備氧氣及吸引器,申請血常規檢查及心電圖檢查;(2)1%地卡因咽腔局部噴霧麻醉,共3次
- 九、咽角化癥
九、咽角化癥 (一)概述 咽角化癥是咽部的淋巴組織異常角化,主要多發生于腭扁桃體和舌扁桃體。而發生于咽側索、咽后壁淋巴濾泡、咽扁桃體及咽鼓管扁桃體較少。 女性發病多于男性及易見于精神抑郁的病人,其病因認為是纖毛菌感染。但發病與口腔衛生不良、鼻竇及咽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有關。其癥狀常在無可疑病因下出現,可持續數周到一年,有的可自行消散。發生于舌扁桃體者刺激會厭會感覺喉中發癢、刺痛。有的常覺在咽內
- 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兒童腺樣體肥大108例報告
癥少,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診斷為腺樣體肥大的患兒108例,男84例,女24例,年齡3~16歲,平均年齡8歲。全部有鼻塞及睡眠打鼾史,其中出現張口呼吸68例,56例并發扁桃體Ⅱ度或Ⅲ度肥大,8例并發單或雙側分泌性中耳炎(電測聽輕度傳導性聾,聲阻抗呈“B型曲線),32例有流膿涕(鼻內鏡檢查或CT示不同程度鼻竇炎),18例有睡眠憋氣或呼吸暫停。術前全部患兒經鼻
- 變應性鼻炎為什么容易并發分泌性中耳炎?
從解剖結構上看,鼻和耳通過咽鼓管發生聯系。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側壁,距下鼻甲后端約1~1.5cm。故下鼻甲腫脹或肥厚時常引起鼻塞,影響咽鼓管通氣和引流而出現耳鳴和聽力減退等耳部癥狀。 變應性鼻炎的發病屬Ⅰ型變態反應。機體吸入變應原后,產生的IgE結合在鼻粘膜淺層和表面的肥大細胞、嗜酸細胞的細胞膜上,使鼻粘膜處于致敏狀態。當變應原物質再次進入鼻粘膜時,變應原與肥大細胞、嗜酸細胞表面的IgE發生橋連
- 扁桃體摘除保留周邊黏膜手術120例分析
【關鍵詞】扁桃體;手術扁桃體摘除術是常見手術,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科對120例扁桃體摘除保留周邊表面黏膜后,經6~36個月時間隨訪,效果均滿意,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齡5~46歲,平均24.6歲;病程2~40年。患者均具有慢性扁桃體炎的病史、癥狀和體征,符合慢性扁桃體炎的診斷標準[1]。術后全部行病理檢查,證實為慢性炎性病變。
- 成人扁桃體無血擠切術300例臨床分析
要求下極懸離、與扁桃體窩之間有空隙,能自下而上套入擠切刀環,平抬擠切刀后,上極和中部均可在拇指下壓時,進入刀環。筆者認為擠切術指征可適當放寬,不必太嚴。因為從扁桃體周圍解剖結構來看,前后壁(舌腭弓、咽腭弓)、上極穹隆半月襞(軟腭外側)都有一定的游離度,而下極所附著的咽側壁(三角襞)較固定、緊密,且有咽側索淋巴組織相連,所以只要下極能夠套入,上極和中部在刀面平抬和拇指按壓下是容易進入刀環的。1.3
- 保守治療單純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體會
保守治療單純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以清除中耳分泌物及通暢引流為主,通常以流膿停止、耳內干燥為目的,往往忽略咽鼓管功能而導致患者長期有耳內悶、脹感及病情反復發作。筆者近期采用中耳加壓灌注治療干耳后耳內悶、脹感長期存在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我科門診治療的97例單純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經3%雙氧水洗耳,棉簽拭干
- 乳蛾PPT
乳蛾病案舉例定義診斷依據病因病機辯證治療手術預防調護預后轉歸病例咽部疼痛3天,吞咽時疼痛加劇,發燒,體溫38.7度,大便秘結,小便黃,口干喜飲,咳嗽痰黃,口臭,舌紅苔黃,脈弦。乳蛾是對發生在喉核上的疾病的稱呼,膿點小者形如乳頭,大者狀如蠶蛾,故以乳蛾稱之。喉核即正常的腭扁桃體以咽痛或異物感,喉核紅腫,表面附有黃白色膿點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類似西醫的急慢性扁桃體炎。區分咽扁桃體、舌扁桃體、腭扁桃體
- 維生素C與維生素K4對減少扁桃體手術術中、術后出血的作用
l,平均13.42±5.87ml,有1例術后出血。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結論口服維生素C和維生素K4對減少扁桃體術中、術后出血有很好的作用。【關鍵詞】維生素C;維生素K4;扁桃體切除術;出血扁桃體是咽淋巴環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反復發炎或成為病灶等其他情況時就需要手術摘除。扁桃體剝離手術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最基本的手術。而在扁桃體手術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出血。術中出血多會影響手術視野,造成扁桃體
- 鼻內鏡、電動吸切器在腺樣體手術中的應用
術,2003年5月~2004年3月來我院在鼻內鏡引導下將其應用在腺樣體切除手術,共27例,其中包括5例腺樣體殘體手術,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我院收治扁桃體腺樣體肥大病人27例,5例既往有腺樣體刮除手術史,殘體影響咽鼓管引流,分必性中耳炎久治不愈。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齡4~14歲,平均7.83歲。病史3個月~7年。27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打鼾、張口呼吸,17例有鼻炎鼻竇炎病
- 鼻內鏡、電動吸切器在腺樣體手術中的應用
術,2003年5月~2004年3月來我院在鼻內鏡引導下將其應用在腺樣體切除手術,共27例,其中包括5例腺樣體殘體手術,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我院收治扁桃體腺樣體肥大病人27例,5例既往有腺樣體刮除手術史,殘體影響咽鼓管引流,分必性中耳炎久治不愈。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齡4~14歲,平均7.83歲。病史3個月~7年。27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打鼾、張口呼吸,17例有鼻炎鼻竇炎病
- 影響扁桃體癌臨床各期放射治療效果分析
eanimproved. Keywordstonsillarcarcinomaradiotherapyprognosis 扁桃體癌是口咽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放射治療仍是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1,2]。本文對扁桃體癌放射治療預后進行分析并探討不同臨床分期的扁桃體患者的放射療效及其影響預后因素,為指導各期扁桃體癌提供科學依據。筆者將我院從1985年4月~1997年8月收治經病理證實、無遠處轉移的9
- 鏈球菌性咽炎
寒高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背及四肢酸痛。咽痛逐漸加劇,隨炎癥侵及的部位可引起相應的癥狀。咽側束發炎時引起吞咽困難、疼痛,伴有耳痛,舌根淋巴組織發炎,則有劇烈的灼痛或刺痛,并向兩耳放射。波及咽鼓管時則有耳悶、耳鳴及重聽現象。如病變及侵及喉部,則有咳嗽、聲嘶、呼吸困難等癥狀。小兒病情重,可發生驚厥。若伴有咽扁桃體急性感染時,可出現鼻塞,鼻腔及鼻后孔有粘液性分泌物滲出,小兒哺乳困難,易發生嗆咳
- 扁桃體腺樣體切除治療小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鼾癥的治療方法。方法自1990年1月~2001年6月我們對156例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患兒進行了手術治療,其中對49例有明確的睡眠呼吸暫停病史的患兒進行了跟蹤觀察。結果術后對所有49個病例進行了6個月~9年的隨訪,其中38例癥狀完全消失,其中包括10例伴分泌性中耳炎病兒,7例伴復發性鼻竇炎病兒,臨床癥狀明顯改善11例,無失敗病例。結論兒童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是小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
- 扁桃體周圍膿腫
概述扁桃體周圍膿腫(peritonsillarabscess)是扁桃體周圍間隙內的化膿性炎癥。早期為蜂窩織炎,稱扁桃體周圍炎,繼之形成膿腫,稱扁桃體周圍膿腫。病因病理病機本病常繼發于急性扁桃體炎或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作。由于扁桃體隱窩,特別是扁桃體上隱窩被堵塞,引流不暢,感染向深層發展,穿透扁桃體被膜,侵入扁桃體周圍間隙而引起。常見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于成年人。臨床表現在扁桃
-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斷而鐙骨完整者。清除病變組織,用殘留鼓膜或植皮與鐙骨粘著,建成一新鼓室或聽骨鏈成形,聽力即得以提高。Ⅳ型(全鼓室與小鼓室修建術):適用于全部聽骨破壞。手術清除病變后,用殘余鼓膜或植皮,建成一圓窗與咽鼓管相通的小鼓室,使兩窗間音波阻力差增大,可改善聲音傳導以提高聽力。Ⅴ型(小鼓室加開窗術):適用于聽骨缺失,鐙骨被肉芽和瘢痕組織固定。除手術建立小鼓室外,再在水平半規管上開窗,使聲波經新窗傳入內耳,以
- 怎樣正確認識小兒扁桃體與扁桃體摘除術?
扁桃體(包括增殖體)是個重要的免疫器官。受抗原刺激后T細胞成為效應淋巴球,參與細胞免疫;B細胞變成漿母細胞,產生漿細胞和免疫球蛋白參與體液免疫。扁桃體產生的IgA免疫力強,可抑制細菌對呼吸道粘膜的粘附、生長和擴散,對病毒有中和與抑制擴散作用;IgA還可通過補體的活化,增強吞噬細胞功能。這些作用在2~5歲小兒最為活躍。從免疫觀點來看,絕不應在小兒免疫未充分形成之前將扁桃體切除。小兒扁桃體肥大,常常
- 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耳鼻喉科
狀。伴有聽力下降,或有低音調耳鳴,部分患者有耳痛。2.1.2耳脹起病較急,一般病程較短。耳閉多由耳脹迂延不愈而成,亦有緩慢起病者,病程在2個月以上。2.1.3耳部檢查:鼓膜有內陷,或行混濁、增厚、粘連,或有充血及鼓室積液表現。咽鼓管不通暢。2.1.4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有條件做聲阻抗檢查,有鼓室負壓等表現。2.1.5應與鼻咽腫瘤相鑒別。2.2證候分類2.2.1風邪犯耳:耳中脹悶,耳鳴,聽力下降,
- 微波治療扁桃體Ⅲ度肥大15例
桃體均Ⅲ度肥大,均有打鼾和呼吸不暢癥狀。其中7例患者無疼痛不適,并發中耳炎2例。1年內發生炎癥3次及以上的有5例,3次以下的1例。1.2治療方法與結果患者取坐位,常規扁桃體及周圍消毒,1%的利多卡因咽部噴麻反復3次,1%的利多卡因做扁桃體周圍侵潤麻醉。壓舌板稍用力下壓舌體,充分暴露扁桃體。將微波治療探頭緊貼扁桃體上級前緣,然后踩腳踏開關,發射微波4~5s,可見與探頭接觸部位出現一層白痂,依次向后
- 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42例臨床分析
變小,共同導致鼻咽、口咽部狹窄,出現鼻塞、鼾聲、張口呼吸、憋氣等癥狀,同時氣體交換受阻,出現缺氧和循環障礙,神經系統可受到損害,引起患兒智力減退,記憶力減退甚至影響身體生長發育等。腺樣體肥大可阻塞咽鼓管咽口,造成中耳通氣障礙,導致滲出性中耳炎引起聽力下降。所以對兒童OSAHS應引起足夠重視,加強健康宣傳教育,及時采取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不能盲目用藥,特別是鼻腔減充血劑的應用。本組42例病例均行
- 畢朝忠主任中醫師應用止痛如神湯治療乳蛾經驗
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畢師從醫40載,孜孜求索,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以中醫內科、兒科、皮膚科見長,在治療肺系疾病、腎臟疾病、脾胃疾病、心腦疾病、皮膚疾病等方面頗有建樹。乳蛾西醫稱扁桃體炎,以咽喉兩側紅腫疼痛、吞咽不利為特征.發病較急,常見的局部并發癥有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中耳炎、咽旁膿腫、急性淋巴結炎等,還可引起全身各系統疾病。畢師認為乳蛾病因病變機理多與邪毒、濕濁相關,故臨床運用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