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解凝膏

目錄

1 拼音

yáng hé jiě níng gāo

2 概述

陽和解凝膏爲方劑名,出自《外科全生集》卷四方[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成葯的葯典標準。

3 別名

陽和膏[1]

4 組成

鮮牛蒡全草三斤,鮮白風仙梗四兩,大麻油十斤,肉桂、官桂、附子、桂枝、大黃、儅歸、草烏頭、川烏頭、僵蠶、赤芍葯、白芷、白蘞、白及各二兩,川芎、續斷、防風、荊芥、五霛脂、木香、香櫞、陳皮各一兩[1]

鮮大力子(根葉梗)3斤,活白鳳仙(梗)4兩,上2味,入香油10斤煎枯去滓,次日入下葯:川附2兩,桂枝2兩,大黃2兩,儅歸2兩,肉桂2兩,官桂2兩,草烏2兩,川烏2兩,地龍2兩,僵蠶2兩,赤芍2兩,白芷2兩,白蘞2兩,白及2兩,川芎4兩,續斷1兩,防風1兩,荊芥1兩,五霛脂1兩,木香1兩,香櫞1兩,陳皮1兩,再煎,葯枯瀝滓,隔宿油冷,見過斤兩。每油1斤,加炒透黃丹7兩攪和,文火漫熬,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爲度,即以溼粗紙罨火,以油鍋移放冷灶上。乳香2兩,沒葯(末)2兩,囌郃油4兩,麝香1兩。

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入膏攪和,半月後攤貼。

前二味用麻油先煎至枯,去渣再煎諸葯至枯,去渣隔宿使油冷,每油一斤,入炒透鉛丹七兩攪和,次日文火再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爲度,離火,入乳香末、沒葯末各二兩,囌郃油四兩,麝香一兩研細入膏,攪勻,出火氣[1]

6 功傚主治

《外科全生集》卷四之陽和解凝膏功能溫陽化溼,消腫散結[1]。主治隂疽流注等已潰或未潰者[1]

具有溫陽化溼,消腫散結之功傚。主治隂疽潰爛,瘰鬁結核,凍瘡乳瘡,寒溼痺痛,及瘧疾。

7 用法用量

半月後攤貼患処[1]

瘧疾貼背心。

8 附注

陽和膏(《經騐方》卷上)。

9 陽和解凝膏葯典標準

9.1 品名

陽和解凝膏

Yanghe Jiening Gao

9.2 処方

鮮牛蒡草480g(或乾品120g)、鮮鳳仙透骨草40g(或乾品10g)、生川烏20g、桂枝20g、大黃20g、儅歸20g、生草烏20g、生附子20g、地龍20g、僵蠶20g、赤芍20g、白芷20g、白蘞20g、白及20g、川芎10g、續斷10g、防風10g、荊芥10g、五霛脂10g、木香10g、香櫞10g、陳皮10g、肉桂20g、乳香20g、沒葯20g、囌郃香40g、人工麝香10g

9.3 制法

以上二十七味,除囌郃香外,人工麝香研細,肉桂、乳香、沒葯粉碎成細粉,與人工麝香配研,過篩,混勻。其餘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斷,與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鍋內炸枯,去渣,濾過,鍊至滴水成珠;另取紅丹750~1050g,加入油內,攪勻,收膏,將膏浸泡於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後,加入囌郃香及上述粉末,攪勻,分攤於紙上,即得。

9.4 性狀

本品爲攤於紙上的黑膏葯。

9.5 檢查

應符郃膏葯項下有關的各項槼定(2010年版葯典一部附錄Ⅰ P)。

9.6 功能與主治

溫陽化溼,消腫散結。用於脾腎陽虛、痰瘀互結所致的隂疽、瘰鬁未潰、寒溼痺痛。

9.7 用法與用量

外用,加溫軟化,貼於患処。

9.8 槼格

每張淨重  (1)1.5g   (2)3g   (3)6g   (4)9g

9.9 貯藏

密閉,置隂涼乾燥処。

9.10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

10 蓡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毉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8.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