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揚刺
摘要:
揚刺為古刺法。十二刺之一。《黃帝內經靈樞·官針》:“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指治療痹證寒邪稽留范圍較大的針刺方法。其法正中刺一針,四傍各刺一針,均用淺刺法。這種刺法揚散浮淺,故名揚刺。近代的皮膚針療法、梅花針叩刺法,即揚刺法的演變。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訂于2016/4/13 19:24:50 285字 ]
相關詞條:
- 揚刺
lingorshallowsurroundneedling;puncturetheaffectedpartwithaneedleinthecentreandfourneedlesaround;概述:揚刺為古刺法。十二刺之一。《黃帝內經靈樞·官針》:“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指治療痹證寒邪稽留范圍較大的針刺方法。其法正中刺一針,四傍各刺一針,均用淺刺法。這種刺法揚散浮淺...
- 陽剌
拼音:yánglà英文:陽剌即“揚刺”,《黃帝內經太素》作陽刺,與“陰刺”對舉。參見揚刺:揚刺為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黃帝內經靈樞·官針》:“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指正中刺一針,旁邊刺四針而淺,可治療寒氣稽留面積廣大而淺的病癥。近代所用的梅花針,即衍生于這種多針淺刺法。...
- 浮刺
治肌急而寒者也。”指治療肌肉攣急而屬于寒的一類病癥的針刺方法。浮是浮淺,當肌肉處斜向刺入,以治療肌肉寒急等癥。其法斜針淺刺,故名浮刺。近代臨床上應用的斜刺法與此相仿。近代皮內針法是本法的演變。浮刺和毛刺、揚刺同屬淺刺法,但是毛刺為少針而淺刺,揚刺是多針而淺刺,與本法均有所不同。操作方法:在患部鄰近處斜刺,進針淺而上浮。當肌肉處斜向刺入。斜針淺刺。浮刺的用途:浮刺用于治療肌肉攣急而屬于寒的一類病癥。...
- 短刺
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指治療骨痹的針刺方法。短是接近的意思,即深刺致骨,以治療深部的病痛。其法進針后稍許搖動針柄,逐漸深入至骨所,然后短促提插。故名短刺。近代皮內針法是本法的演變。浮刺和毛刺、揚刺同屬淺刺法,但是毛刺為少針而淺刺,揚刺是多針而淺刺,與本法均有所不同。操作方法:斜針淺刺、淺刺勿深以治肌肉寒急。進針后稍許搖動針柄,逐漸深入至骨所,然后短促提插。短刺法的用途:治療深部的病痛。...
- 十二節刺
拼音:shíèrjiēcì概述:十二刺(twelvetechniquesofneedling)為古刺法名。又稱十二節刺。出《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篇。為偶刺、報刺、恢刺、齊刺、揚刺、直針刺、輸刺、短刺、浮刺、傍針刺、陰刺、贊刺十二種刺法的合稱。十二刺的內容:《黃帝內經靈樞·官針》:“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十二刺是把針刺的方法分為十二節要,以適應治療十二經的不同病癥。即:偶刺(前后配刺)、報刺(...
- 十二刺
edling;twelveacu-methods;概述:十二刺(twelvetechniquesofneedling)為古刺法名。又稱十二節刺。出《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篇。為偶刺、報刺、恢刺、齊刺、揚刺、直針刺、輸刺、短刺、浮刺、傍針刺、陰刺、贊刺十二種刺法的合稱。十二刺的內容:《黃帝內經靈樞·官針》:“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十二刺是把針刺的方法分為十二節要,以適應治療十二經的不同病癥。即:...
- 陽刺
拼音:yángcì英文:陽刺為古刺法名。《黃帝內經太素·雜刺》:“在頭疾頭痛……陽刺,入一旁四。”指治療頭痛,用正中一針,四旁各刺一針的刺法。即《黃帝內經靈樞·官針》所述十二刺之揚刺。《黃帝內經素問·長刺節論》所載陰刺之法亦同此,謂“入一旁四處”,但十二刺之陰刺為“左右率刺”之法。故林億在校正時指出:“此陰刺疑是陽刺也。”楊上善注《黃帝內經太素》中亦謂:“本作陰刺者,字誤耳。”因本法用治頭病,頭為...
- 十二節
十二節即十二刺,為古刺法名。又稱十二節刺。出《黃帝內經靈樞·官針》。是把針刺的方法分為十二節要,以適應治療十二經的不同病癥。即:偶刺(前后配刺)、報刺(刺而再刺)、恢刺(多向刺)、齊刺(三針同刺)、揚刺(五針同刺)、直針刺(沿皮刺)、輸刺(提插深刺)、短刺(近骨刺)、浮刺(肌肉斜刺)、傍針刺(正刺傍刺兩針同用)、陰刺(左右配刺)、贊刺(散針出血)。《黃帝內經靈樞·官針》:“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
- 七星針
(五支針)、七星針(七支針)、羅漢針(十八支針)、叢針(針數不限)等。針尖要求不可太銳,呈松針形。全束針尖平齊,無偏斜、鉤曲、銹蝕和缺損。皮膚針(圖出《中國針灸學詞典》)皮膚針法是古代的“半刺”、“揚刺”、“毛刺”等刺法發展而來,《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篇記載:“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內,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上述諸...
- 針挑療法
述:針挑療法是用特制的針具,刺入人體的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內,挑破皮表,通過針刺挑出局部周圍的纖維,或擠出一些液體、血液。從而減輕患者痛苦,消除癥狀的一種外治療法。這種特殊的針治療法,是在古代“毛刺”“揚刺”“浮刺”“半刺”“絡刺”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適用于治療多種疾病,尤其對于各種疼痛及痹證效果較好。另外對某些眼科疾病也有獨到療效。臨床所用針具多為三棱針、圓利針、大號注射針頭或其他粗針。挑治部位有長...
- 刺灸法
十二刺:十二刺為古刺法名,又稱十二節刺。出《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篇。是把針刺的方法分為十二節要,以適應治療十二經的不同病癥,即:偶刺(前后配刺)、報刺(刺而再刺)、恢刺(多向刺)、齊刺(三針同刺)、揚刺(五針同刺)、直針刺(沿皮刺)、輸刺(提插深刺)、短刺(近骨刺)、浮刺(肌肉斜刺)、傍針刺(正刺傍刺兩針同用)、陰刺(左右配刺)、贊刺(散針出血)。灸法補瀉:《黃帝內經靈樞·背輸》:“氣盛則瀉之,虛...
- 皮膚針
的刺激部位或刺激強度。(2)滾刺:是指用特制的滾刺筒,經乙醇消毒后,手持筒柄,將針筒在皮膚上來回滾動,使刺激范圍成為一狹長的面,或擴展成一片廣泛的區域。皮膚針的適應范圍:皮膚針法是古代的“半刺”、“揚刺”、“毛刺”等刺法發展而來,《靈樞·官針》篇記載:“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內,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上述諸法同屬淺...
- 飛揚
活絡。飛揚穴有清頭風、寧神志、疏筋絡的作用。飛揚穴系膀胱經絡穴,別走腎經,有舒筋活絡之功、寧心安魂之效,其所治癥,除腿之疾患外,又治目疾、氣逆,以及神不守舍,主治癲狂恍惚,魂魄揚飛。《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論》:“飛揚之脈,令人腰痛…”飛揚穴主治病證:飛揚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頭痛,目眩,鼻衄,頸項強,腰腿痛,膝脛無力,月嵩腸酸痛,足痿,歷節痛風,足趾不得屈伸,寒瘧,血痔,癲狂,鼻塞,腰背痛,...
- 厥揚
活絡。飛揚穴有清頭風、寧神志、疏筋絡的作用。飛揚穴系膀胱經絡穴,別走腎經,有舒筋活絡之功、寧心安魂之效,其所治癥,除腿之疾患外,又治目疾、氣逆,以及神不守舍,主治癲狂恍惚,魂魄揚飛。《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論》:“飛揚之脈,令人腰痛…”厥揚穴主治病證:飛揚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頭痛,目眩,鼻衄,頸項強,腰腿痛,膝脛無力,月嵩腸酸痛,足痿,歷節痛風,足趾不得屈伸,寒瘧,血痔,癲狂,鼻塞,腰背痛,...
- 厥陰
可傷氣。陰陽學說·厥陰:厥陰為陰陽學說中指陰氣發展的最后階段,由太陰而少陰,終于厥陰,有“兩陰交盡”的含義。由于它是太陰、少陰兩陰之合,所以有“厥陰為合”的說法。經穴別名·厥陰:厥陰為經穴別名,即飛揚。見《針灸穴名解》。飛揚為經穴名(FēiyángBL58)。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即飛陽。別名厥陽。屬足太陽膀胱經。飛揚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絡穴。飛即飛翔,揚通陽,為陰之對,外為陽,此穴在小腿外側,...
- 厥陽
活絡。飛揚穴有清頭風、寧神志、疏筋絡的作用。飛揚穴系膀胱經絡穴,別走腎經,有舒筋活絡之功、寧心安魂之效,其所治癥,除腿之疾患外,又治目疾、氣逆,以及神不守舍,主治癲狂恍惚,魂魄揚飛。《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論》:“飛揚之脈,令人腰痛…”飛揚穴主治病證:飛揚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頭痛,目眩,鼻衄,頸項強,腰腿痛,膝脛無力,月嵩腸酸痛,足痿,歷節痛風,足趾不得屈伸,寒瘧,血痔,癲狂,鼻塞,腰背痛,...
- 飛陽
活絡。飛揚穴有清頭風、寧神志、疏筋絡的作用。飛揚穴系膀胱經絡穴,別走腎經,有舒筋活絡之功、寧心安魂之效,其所治癥,除腿之疾患外,又治目疾、氣逆,以及神不守舍,主治癲狂恍惚,魂魄揚飛。《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論》:“飛揚之脈,令人腰痛…”飛陽穴主治病證:飛揚穴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頭痛,目眩,鼻衄,頸項強,腰腿痛,膝脛無力,月嵩腸酸痛,足痿,歷節痛風,足趾不得屈伸,寒瘧,血痔,癲狂,鼻塞,腰背痛,...
- 飛揚喉
以口腔上腭等處突然發生血泡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癥狀名飛揚喉是指上腭等處突然發生血泡的表現。癥狀:《喉科秘旨》卷上:“飛揚喉,此癥風熱上壅,上腭紅腫氣不通,咽物不下,從小舌中飛揚滿口,此系兇惡之癥。急針患處出血。”治療:治法:飛揚喉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方藥治療:可用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仙方治命飲等方加減治療。外治法:或以刀針于紅腫處輕輕刺破出惡血。用銀花、甘草、薄荷、連翹煎湯漱口。外吹清咽利喉散。...
- 蔡謨
拼音:càimó蔡謨東晉官吏,知醫(281-356年)。字道明,陳留考城(今屬江西)人,歷任義興太守、太常、司空、揚州刺史等官職。平時篤好醫術,尤好經方,熟諳本草。...
- 大邪
拼音:dàxié英文:fulminantpathogen;概述:大邪:1.邪氣亢盛的病證;2.風邪。邪氣亢盛的病證·大邪:大邪為病證名。指邪氣邪氣亢盛的病證。《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奪其有余。”風邪·大邪:大邪為病因學名詞。指風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漫散,故名。《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 郭恕甫
拼音:guōshùfǔ英文:郭恕甫即郭忠。郭忠為北宋針灸家。字恕甫。興化(今江蘇揚州)人。據《畫墁錄》載:宋仁宗臥病,藥無效,下詔民間醫生,郭忠應詔往診,用針自腦后刺入,針方出,仁宗開眼喜日:好惺惺,自此稱此穴為惺惺穴。...
- 金針先生
拼音:jīnzhēnxiānshēng英文:金針先生指北宋針灸家郭忠。郭忠為北宋針灸家。字恕甫。興化(今江蘇揚州)人。據《畫墁錄》載:宋仁宗臥病,藥無效,下詔民間醫生,郭忠應詔往診,用針自腦后刺入,針方出,仁宗開眼喜日:好惺惺,自此稱此穴為惺惺穴。...
- 郭忠
拼音:guōzhōng英文:郭忠為北宋針灸家。字恕甫。興化(今江蘇揚州)人。據《畫墁錄》載:宋仁宗臥病,藥無效,下詔民間醫生,郭忠應詔往診,用針自腦后刺入,針方出,仁宗開眼喜日:好惺惺,自此稱此穴為惺惺穴。...
- 排陽
áiyáng英文:排陽為針刺術語。出《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瀉日: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陽,指表陽,體表;排陽,指運轉搖大針孔,使邪氣隨之外泄的刺法。排陽為針灸學術語。指用針體推運搖動排開體表,使邪氣隨之外泄的刺法。一說作“推揚”解。孫鼎宜曰:“排陽猶推揚,謂轉針也。轉針得法,邪自隨出。”《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瀉曰:必持內之,放而出之,排陽得針,邪氣得泄。”...
- 三陽之絡
、踝等疾患,如頭痛、目眩、鼻衄、頸項強、腰腿痛、膝脛無力、月嵩腸酸痛、足痿、歷節痛風、足趾不得屈伸、寒瘧、血痔、癲狂等。現代多用以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腎炎、膀胱炎、癲癇、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一般直刺1.0~1.5寸;可灸。《黃帝內經靈樞·寒熱病》:“不得汗,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陰。”馬蒔注:“如不得汗,當取足太陽膀胱經之絡穴飛揚以瀉之。蓋太陽為三陽也。”參見飛陽:飛陽為經穴名。代號,BL58。...
- 宣揚散
拼音:xuānyángsǎn《辨證錄》卷三:方名:宣揚散組成:柴胡5分,白芍5錢,甘草1錢,白芷1錢,干葛1錢,細辛1錢,青蒿3錢,天花粉3錢,石膏2錢。主治:牙齒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2劑愈。《辨證錄》卷六:方名:宣揚散組成:柴胡1錢,荊芥2錢,當歸1兩,麥冬1兩,天花粉3錢。主治:熱癥,滿身皮竅如刺之鉆,又復疼痛于骨節之內外。用法用量:水煎服。...
- 鵲腎樹屬
;花腋生,小,單性同株或異株;雄花排成具柄的小頭狀花序,有時在雄花序中央有1朵雌花,有小苞片;萼片4,覆瓦狀排列;雄蕊4,花絲在花蕾中內彎;退化雌蕊頂部擴大;雌花具柄,單生或2-4朵聚生,有苞片3枚,萼片4;子房勁直,有下垂的胚珠,花柱長,具2長分枝;果肉質,為花后增長的萼片所包圍,有種子1顆;種子球形,種皮薄,無胚乳或胚乳極稀少。屬下物種刺桑、假鵲腎樹、米揚噎、鵲腎樹、雙果桑、尾葉刺桑、葉被木...
- 神應侯
本名秦越人。秦越人為戰國時杰出醫家。號扁鵲。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長桑君的弟子。傳說他是脈學的創始者。善用針灸、湯藥、按摩治病,特別對針灸有很高的造詣,醫名甚著。據《史記》載:虢國太子患尸厥,數日不醒,藥巫罔效,后經扁鵲診視,使弟子子揚厲針砥石,刺“三陽五會”,又使子豹為五分之熨,并服湯藥二旬而愈。《漢書·藝文志》載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佚。現存《難經》一書,為后人托名秦越人的作品。...
- 秦越人
rén英文:秦越人為戰國時杰出醫家。號扁鵲。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長桑君的弟子。傳說他是脈學的創始者。善用針灸、湯藥、按摩治病,特別對針灸有很高的造詣,醫名甚著。據《史記》載:虢國太子患尸厥,數日不醒,藥巫罔效,后經扁鵲診視,使弟子子揚厲針砥石,刺“三陽五會”,又使子豹為五分之熨,并服湯藥二旬而愈。《漢書·藝文志》載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佚。現存《難經》一書,為后人托名秦越人的作品。...
- 神應王
本名秦越人。秦越人為戰國時杰出醫家。號扁鵲。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長桑君的弟子。傳說他是脈學的創始者。善用針灸、湯藥、按摩治病,特別對針灸有很高的造詣,醫名甚著。據《史記》載:虢國太子患尸厥,數日不醒,藥巫罔效,后經扁鵲診視,使弟子子揚厲針砥石,刺“三陽五會”,又使子豹為五分之熨,并服湯藥二旬而愈。《漢書·藝文志》載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佚。現存《難經》一書,為后人托名秦越人的作品。...
- 長桑君
參見秦越人:秦越人為戰國時杰出醫家。號扁鵲。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長桑君的弟子。傳說他是脈學的創始者。善用針灸、湯藥、按摩治病,特別對針灸有很高的造詣,醫名甚著。據《史記》載:虢國太子患尸厥,數日不醒,藥巫罔效,后經扁鵲診視,使弟子子揚厲針砥石,刺“三陽五會”,又使子豹為五分之熨,并服湯藥二旬而愈。《漢書·藝文志》載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均佚。現存《難經》一書,為后人托名秦越人的作品。...
- 活血益氣湯
兩眼微紅,不疼不癢,抽澀昏酸而無強視力。用法用量:水煎服。臨床應用:皮急緊小癥:余鄉馬某某,女,20歲。勞動忘餐,時常兩目搐昏,初覺兩小眥赤爛,有時不治而愈,以后眼漸漸皮急緊小。按其脈,厥陰沉細,太陰虛弱,是知肝血不足,脾胃不健,脂肪缺乏,以致兩目干澀緊小,視揚昏蒙。即將強間、三陽絡、少澤略刺,內服活血益氣湯,十余劑而大輕。待脾健氣盛,再服活血除風湯三劑,緊小之弊徐徐而愈。摘錄:《眼科臨癥筆記》...
- 陰虛發瘧
大虛,便用藥,不宜用針。蓋病瘧而脈虛,氣先餒矣。故不宜用針而宜用藥。所謂陰陽形氣俱不足者,勿刺以針,而調以甘藥也。”虛瘧的治療:治用人參養胃湯、新寶人參烏梅散等。《證治匯補》卷三:“虛瘧……又有入房感寒成瘧者,晝則寒甚,夜則發熱,服藥不得汗者,用蒼芎桃柳湯浸足至膝,內服補劑,其汗必行。又有虛極之人,瘧發之時寒不成寒,熱不成熱,氣急神揚,精神恍惚,六脈豁大,此元氣衰脫,將有大汗昏暈之虞,宜防之。”...
- 消風勝濕湯
甘草2錢。主治:頭頂腫痛,在頭頂之上,或在督脈部位,或在太陽經部位,或在少陽經部位,腫痛一塊,其痛與拔發相似,幾不可忍者。用法用量:水煎,溫服。各家論述:此方以防風為君;以獨活、草烏通行之品搜尋肌膚為臣;以芥穗、薄荷、皂刺清揚之品直達頭頂為佐;細辛直入巔頂,偕蜜麻黃,發而不猛,逐其風濕之邪從汗而解為使,甘草調和諸藥。劑中并無利濕之藥,方名勝濕者,以風藥力猛,能使濕邪與風俱隨汗而去,故以勝濕命名。...
- 涌吐法
吐,治療痰涎、宿食或毒物停蓄而病位偏上之病證的治法。適用于痰涎阻塞咽喉,妨礙呼吸;或誤食毒物不久,尚在胃中;或食物停滯胃脘,脹滿疼痛等病癥。痰涎里盛的癲狂、喉痹,以及霍亂吐瀉不得等,均可涌吐可解。實證用瓜蒂、藜蘆、膽礬等;虛證用參蘆飲。因吐法易傷胃氣,故一般對孕婦禁用;老弱氣衰,亡陽血虛,諸種血癥,病勢臨危之人慎用。《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高者,因而越之。”王冰注:“越,謂越揚也。”...
- 白鳳飲子
疫喉白腐,會厭腐潰,口出臭氣。用法用量:春加蠶食過桑葉三錢;夏加荷花蒂連須七個;秋加荸薺苗梢(寸許)九枝;冬加青果汁一小酒杯(沖)。水煎,臨飲時每一盅加柿霜一錢和勻,緩緩飲服。用新取急流河水L5升,揚三百六十五遍,用蘆薪煮至600毫升,去油。每服200毫升,加柿霜3克,和勻,緩緩飲之。春加蠶食過桑葉(孔多者)9克,夏加荷花蒂(連須)7個,秋加荸薺苗梢9枝各3.3厘米許,冬加青果汁10毫升沖服,或...
- 4-硝基苯肼
及環境行為: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與氧化劑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經摩擦、震動或撞擊可引起燃燒或爆炸。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避免揚塵,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也可以用沙土混合,逐漸倒入稀鹽酸中(1體積濃鹽酸加2體積水稀釋),放置24小時,然后廢...
- 鋁粉
業健康危害:侵入途徑:吸入、食入。健康危害:長期吸入可致鋁塵肺。表現為消瘦、極易疲勞、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落入眼內,可發生局灶性壞死,角膜色素沉著,晶體膜改變及玻璃體混濁。對鼻、口、性器官粘膜有刺激性,甚至發生潰瘍。可引起痤瘡、濕疹、皮炎。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毒性:屬低毒類。危險特性:大量粉塵遇潮濕、水蒸氣能自燃。與氧化劑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與酸類或...
- 黃顙魚
小鲇,腹下黃,背上青黃,鰓下有二橫骨,兩須,有胃,群游作聲如軋軋,性最難死。拼音名:HuánɡSǎnɡYú英文名:Yellowcatfish別名:鲿、揚、黃頰魚、黃鲿魚、黃揚、黃魚、黃櫻、黃骨魚、黃刺魚、河龍盾鮠、黃臘丁、黃鰭魚、嘎呀子來源:藥材基源:為鮠科動物黃顙魚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Pelteobagrusfulvi...
- 陸瘦燕
上海中醫學院,任針灸科主任;又任上海市針灸研究所所長、國家科委委員。畢生從事針灸事業,強調經絡學說在針灸治療中的作用。在針灸治療中,重視五輸穴應用及母子補瀉理論。其針灸手法中有“燒山火”、“透天涼”之補瀉手法,并對之進行研究,又提倡溫針。嘗創辦針灸學術團體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并附設有專門函授斑,培養針灸人才。其著作有《針灸正宗》、《經絡學圖說》、《刺灸法匯論》、《腧穴學概論》及《針灸腧穴圖譜》等。...
- 修制
有的不宜入藥,故應去掉,保持純凈,增強療效。如大棗去核,訶子去核,蓮子去心,巴戟天去心(稱去骨)。去頭足:某些動物藥的頭和足不宜入藥,故應去掉。蛤蚧去頭足,切成小塊,沙炒微黃,研末備用,如蟬退、紅娘、斑蝥、虻蟲、蜈蚣等。剪切:利用剪或刀,以除去藥材殘留的非藥用部分,如元參去蘆,防風去頭的棕毛等。壓碾:利用鐵碾或石碾,將藥材表面附生的非藥用部分碾去,如刺蒺藜經炒焦后,壓碾去刺,化石琥珀等碾研入藥。...
- 4-氨基聯苯
析),化學工業出版社環境標準:歐洲經濟共同體(1982)氨基聯苯的量≥1kg,則列為危險品,負責人應采取一切措施,防止發生重大事故,限制事故對人及環境的影響。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避免揚塵,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防護措施: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較高時,佩帶防...
- 中焦證
病條辨·中焦病》。濕熱之邪侵襲中焦脾胃的證候,病變有邪從燥化和邪從濕化兩種。邪從燥化表現為陽明燥熱傷津,臨床見身熱面赤,呼吸氣粗,腹滿便秘,神昏譫語,小便短赤,苔黃燥或焦黑起刺,脈數有力;邪從濕化為太陰濕熱之證,臨床見身熱不揚,頭身重痛,胸脘痞悶,泛惡欲嘔,大便不爽或溏泄,苔黃膩,脈濡數。參三焦辨證:三焦辨證為溫病辨證方法之一。是清·吳鞠通根據前人經驗,按溫熱病傳變情況,自上而下劃分為上焦、中焦、...
- 2-硝基苯肼
(小鼠靜注)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與氧化劑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經摩擦、震動或撞擊可引起燃燒或爆炸。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避免揚塵,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也可以用沙土混合,逐漸倒入稀鹽酸中(1體積濃鹽酸加2體積水稀釋),放置24小時,然后廢...
- 微音器電位
音器電位是指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的心理學家法沃(E.G.Wever)和布雷(C.W.Bray,1930)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當把電極放在貓耳蝸附近并加音響刺激時,可以記錄到與音波同形的電位變化,如果把這種電位放大輸入揚聲器中則可通過揚聲器聽到與所加聲音相同的音響。這種電位叫做微音器電位(MP)。后來證實這種電位就是所說的感受器電位,并由戴維斯(H.Davis)發現了向神經纖維傳導的另...
- 3-硝基苯肼
及環境行為: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與氧化劑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經摩擦、震動或撞擊可引起燃燒或爆炸。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避免揚塵,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也可以用沙土混合,逐漸倒入稀鹽酸中(1體積濃鹽酸加2體積水稀釋),放置24小時,然后廢...
- 喉瘖·風寒襲肺證
調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之功也。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急喉瘖患者日常保健:注意減少發音,尤忌大聲呼叫,使聲門得以休息,防止加重病情。禁食辛燥刺激及苦寒食物。宜食生津潤肺,滋水制火,忌苦寒及辛烈動火之品。堅持體育鍛煉,妥善安排作息時間,積極治療鼻腔及口腔疾病。關于急喉瘖:急喉瘖為病證名。又稱暴瘖(出《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猝痖(見《...
- 喉瘖
。蒸氣吸入用薄荷、藿香、佩蘭、金銀花、菊花等各適量,煎水,作蒸氣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min,以芳香通竅,疏風清熱。或用以上藥液、板藍根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作超聲霧化噴喉。針灸治療:針刺針刺合谷、尺澤、天突等穴,用瀉法,以瀉肺利喉開音。耳針取神門、咽喉、肺、平喘等穴,每次2~3穴,針刺留針15~20min。飲食療法:橄欖煲蘿卜:蘿卜500~1000克,橄欖250克,煎湯代茶,分多次...
- 鐵線蓮屬
麗江鐵線蓮、麗葉鐵線蓮、利川鐵線蓮、鐮葉鐵線蓮、兩廣鐵線蓮、裂葉鐵線蓮、裂銀葉鐵線蓮、綠木通、毛單葉鐵線蓮、毛萼甘青鐵線蓮、毛萼鐵線蓮、毛茛鐵線蓮、毛茛鐵線蓮(原變種)、毛果鐵線蓮、毛果繡球藤、毛果揚子鐵線蓮、毛花鐵線蓮、毛花鐵線蓮(原變種)、毛木通、毛木通(原變種)、毛蕊鐵線蓮、毛葉鈍萼鐵線蓮、毛葉鐵線蓮、毛葉威靈仙、毛葉揚子鐵線蓮、毛柱鐵線蓮、毛柱鐵線蓮(原變種)、莓葉鐵線蓮、美花鐵線蓮、勐...
- 猝痖
蒸氣吸入:用薄荷、藿香、佩蘭、金銀花、菊花等各適量,煎水,作蒸氣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min,以芳香通竅,疏風清熱。或用以上藥液、板藍根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作超聲霧化噴喉。針灸治療:針刺:針刺合谷、尺澤、天突等穴,用瀉法,以瀉肺利喉開音。耳針:取神門、咽喉、肺、平喘等穴,每次2~3穴,針刺留針15~20min。飲食療法:橄欖煲蘿卜:蘿卜500~1000克,橄欖250克,煎湯代茶,分...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