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咽壁肌 (最后修訂于2019/3/6 13:20:33)[共244字]
摘要:
咽壁由粘膜、粘膜下膜、肌膜(圖2-19)和外膜組成。咽壁肌為骨骼肌,包括咽縮肌和咽提肌。互相交織。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喉切除發音管重建術中環咽肌與喉下神經的應用解剖
【摘 要】 目的:為提高全喉切除術后用發音管發音重建的成功率提供解剖學基礎。方法:對40具(男30,女10)成人標本環咽肌進行解剖,觀測左右側喉下神經入喉處與甲狀軟骨下角的距離、喉下神經和環咽肌的關系。結果:喉下神經入喉點距甲狀軟骨下角的距離,左側(5.5±1.4)mm;右側(5.3±1.3)mm。75%(60側)喉下神經在環咽肌的下方穿入喉部;25%(20側)喉下神經在環咽肌纖維之間穿入喉部。結
- 重建腭咽部肌肉對腭裂修復術后腭咽閉合狀況的影響
2005年08月16日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5Vol.21No.2P.119-1234(廣州)為了通過兩組不同腭裂修復術后患者的X線造影比較觀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對腭咽閉合狀況的影響,研究者將62例腭裂及腭咽閉合不全患者分為腭咽部肌肉重建腭裂修復組(重建組)和改良蘭氏腭裂修復術(非重建組),并采用鼻咽部鋇造影X線側位片檢查攝取靜止和發/i/音時的側位片,對鼻咽腔面積、可移動鼻咽腔距離及腭咽閉合
- 第十章 消化系統疾病--第一節 食管疾病
限局性擴張即憩室(diverticulum)常分為膨出性(真性)憩室及牽引性(假性)憩室二種。膨出性憩室常因食管壁平滑肌層先天發育不良,表面的粘膜部分由該處膨出(herniation)所致,多發生在咽、食管交界處,少數發生在食管下段。憩室多突出于后壁,由于憩室的增大在脊柱前方下垂;由于憩室內食物積存常壓迫食管造成狹窄。牽引性憩室常因食管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癥(如淋巴結結核等)造成瘢痕性收縮,牽拉食管
- 兒童腺樣體肥大的CT診斷
【摘要】目的探討CT診斷腺樣體肥大的價值及標準。方法分析正常者與腺樣體肥大者的CT圖像,觀察測量鼻咽氣腔及后壁軟組織,計算腺樣體指數。結果腺樣體肥大者CT軸位像可見鼻咽氣腔變形變窄,后壁軟組織左右側對稱性增厚,密度均勻,咽隱窩及咽鼓管咽口多數隱約可見,少數顯示不清,咽旁間隙清晰,鄰近骨質無破壞,后鼻孔不同程度受阻塞,多與鼻旁竇炎、中耳炎、扁桃體腫大并發,腺樣體指數≥0.70。結論CT診斷腺樣體肥大
- 鼻咽內窺鏡的比較觀察腭裂修復術腭咽肌肉重建與否
日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7Vol.23No.1P.16-18通過是否進行腭咽肌肉重建的兩組腭裂修復術后患者鼻咽內窺鏡的比較觀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術后腭咽閉合狀況的改變。鼻咽內窺鏡的比較觀察可以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術后腭咽閉合狀況的改變。中華整形外科雜志一月第一期刊登了一項研究,發現重建組靜態腭咽腔形態較非重建組明顯縮小,各壁光滑豐滿,未見軟腭鼻腔面V型缺損畸形;動態時以環狀閉合為主。非重建組靜態腭
- 破傷風患者胃管插入中利多卡因軟膏的應用
了心理工作,但仍給患者造成了心理壓力,引起心理緊張,從而引起肌肉痙攣,特別是咽喉部肌肉痙攣,導致插管失敗。 鹽酸利多卡因軟膏為臨床常用的局麻藥,具有起效快、作用顯著的特點,利用其軟膏成分粘附在胃管壁作用優于石蠟油[2]。在良好的局麻和充分潤滑雙重作用下,從而降低了對鼻腔、咽喉部的刺激,大大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 鹽酸利多卡因軟膏巧用于破傷風患者胃管插入中,此法操作簡便,經濟安全,副作用小,效果
- 子宮后壁肌壁間妊娠1例
l,子宮前位正常大,雙附件外觀無異常,子宮后壁右側可見直徑1cm的破潰面,表面附著壞死組織及凝血塊約2cm×3cm,去除凝血塊后有活動性出血,用3-0可吸收線“8”字縫合子宮后壁破潰面,查無出血,沖洗腹腔,依次關腹,手術順利。術中輸液1500ml,自家回輸血478ml。臺下檢查凝血塊可見有一直徑1cm絨毛組織送病理。病理回報:平滑肌組織部分變性壞死伴肌間炎細胞浸潤,出血壞死組織中見退變胎盤絨毛、
- 小兒上消化道異物179例臨床分析
復雜。手術成功率95.5%(171/179),病死率1.7%(3/179)。5例在術前準備期間將異物嘔出。誤診率5.0%(9/179)。結論誤診異物以魚刺類針狀異物為主。食道鏡手術能有效保護食管壁及環咽肌上下粘膜。纖維食管鏡能降低全麻手術的危險性,提高一次性手術成功率。粗塊狀食物是致死性異物。 Clinicalanalysison179casesofforeignbodiesintheuppe
- 第三節 胃內消化
注意,三個時期的劃分是人為的,只是為了便于敘述,實際上,這三個時期幾乎是同時開始的、相互重疊的。 (1)頭期胃液分泌:頭期的胃液分泌是由進食動作引起的,因其傳入沖動均來自頭部感受器(眼、耳、口腔、咽、食管等)。因而稱為頭期。 頭期胃液分泌的機制曾用慢性方法作了較詳細的分析,即用事先旅行過食管切斷術并具有胃瘺的狗進行假飼(shamfeeding);當食物經過口腔進入食管后,隨即從食管的切品流出
- 狂犬病會影響小兒智力發育嗎?
狂犬病又稱恐水癥,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人多因被病犬咬傷后而受感染。本病以興奮、恐水、怕風、流涎、咽喉肌痙攣、全身癱瘓為特征。 本病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兒童患狂犬病比成人多,因兒童喜歡追逐犬類,對行為異常的犬類缺乏辨別能力,不知躲避又無自衛能力,故被咬傷的機會較多。狂犬病毒一般存在于狼、狐、豺、野犬、鼠、兔、蝙蝠等野生動物中,家犬、貓、牛、羊、馬等家養動物接觸上
- 咽部瘢痕狹窄
【概述】為軟腭、咽弓后咽后壁之間的疤痕粘連,使鼻咽與口咽之間的正常通道變小、狹窄或閉鎖。鼻咽狹窄常為疤痕組織引起,病人有基本的解剖結構,常為外傷、腐蝕傷、特殊性感染如梅毒、麻風、硬結等病而引起,施行腺樣體切除術時,損傷粘膜過多,也可發生瘢痕性狹窄,先天性者少見。鼻咽閉鎖多為先天性發育異常,常和后鼻孔閉鎖同時存在,后天性者少見。【治療措施】鼻咽部狹窄以手術治療為主,應根據狹窄的程度,選擇不同的手術
- 普魯卡因阿米卡星地塞米松聯合應用治療慢性肥厚性咽炎78例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普魯卡因、阿米卡星、地塞米松聯合應用做咽后壁封閉治療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效果。方法分組對照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結果加用普魯卡因、阿米卡星、地塞米松咽后壁封閉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結論聯合用藥咽后壁封閉有助于慢性肥厚性咽炎康復。 關鍵詞普魯卡因阿米卡星地塞米松慢性肥厚性咽炎咽異物感淋巴濾泡增生 筆者自2003年1月~2004年4月門診治療慢性肥厚性咽炎143例,隨機分兩組,均作常規治
- 第二節 消化系統
第二節 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digestive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消化管是一條自口腔延至肛門的很長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腔腸、回腸)和大腸(盲腸、結腸、直腸)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內,大消化腺有三對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們均借導管,將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內(圖2-9)。圖2-9消化系
- 子宮肌壁異位妊娠1例
,活動,雙側附件正常,血常規:白細胞8×102/L,N74%,L26%,抗炎治療4天,在B超監測下再次行吸宮術,術中探測宮深7.5cm,子宮探針在宮腔與孕囊間有一間隔,不易觸及孕囊,孕囊附著于子宮前壁肌壁間,診斷為子宮肌壁異位妊娠,故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見盆腔無血,子宮略大,表面無突起,雙側附件正常,清觸子宮前壁,在較軟處一長2cm大小的縱行切口,切開部分基層,孕囊露于切口下,取出完整孕囊,術中診斷
- 第100章 食管異物
第100章 食管異物 食管異物為食管的常見疾病,屬耳鼻喉科急診之一。由于咽肌的力量強大,能夠把較大的和不規則的物體送入食管,食管上段的肌肉力量較弱,而且存在幾處生理性狹窄,因此,容易發生咽入物體的嵌頓。任何能夠梗于食管內的物體含均可成為食管異物。大約70%的異物位于食管入口處,多見于環咽肌下方。其次,為主動脈弓處及食管下部與胃的連接處。 一、病因 大約半數發生于10歲以下的兒童,其原因為:①
- 小兒神經節細胞減少癥腸壁肌間神經叢形態定量研究
36-53923(蘇州)為了研究神經節細胞減少癥的形態定量特征。研究者對15例小兒節細胞減少癥、14例無神經節細胞癥及14例正常神經分布的腸壁組織進行常規石蠟切片,并作HE染色、NSE及S-100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在光學顯微鏡圖像分析系統下對三組標本的腸壁肌間神經叢組織進行形態定量測定并對各組測量參數進行統計學的分析比較。結果節細胞減少癥腸肌神經叢中每毫米腸壁的平均神經節細胞數是1.52個(僅為
- 胸腹壁肌肉(2)
圖片相關說明:胸腹壁肌肉作者:
- 先天性胃壁肌層缺乏癥1例報告
【關鍵詞】先天性胃壁肌層缺乏癥1病例簡介患兒,男,7天。主因“納差、腹脹2日入院,足月順產,母乳喂養。入院前2日患兒無明顯誘因納差,伴腹脹,無嘔吐,無便血。查體:精神、反應差,呼吸稍促,呻吟。皮膚、黏膜無黃染,無皮膚出血點,口周及唇輕度發紺,雙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率140次/min,律齊。腹部膨隆顯著,肝脾觸診不滿意,移動性濁音陽性。腹部B超提示:腹腔大量積液。腹部平片:胃腸大量積
- 經腹超聲與經陰道超聲在診斷婦產科常見疾病中的應用體會
經陰道超聲(TVS)對婦產科常見疾病診斷的優缺點。方法挑選有手術病理結果的71例婦產科常見疾病的TAS與TVS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對比分析。結果對盆腔內較大包塊TAS更能顯示其全貌,對后位子宮、子宮后壁肌瘤、宮腔內病變等TVS顯示更準確,對前壁肌瘤及畸胎瘤二者診斷無明顯差異。結論對于婦產科常見疾病的診斷,TAS與TVS各有其獨到之處,必要時需將二者結合使用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關鍵詞】經腹部超聲;經
- CT診斷兒童腺樣體肥大的臨床意義
方案提供可靠依據。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齡1.5~14歲,平均6.4歲。臨床上夜間打鼾者23例,睡眠時呼吸困難者14例,伴有漿液性中耳乳突炎者6例。本組病例鼻咽頂后壁都有軟組織腫塊,但各年齡組病變程度有差別。1.2CT掃描方法采用GELightspeedPlus16排螺旋CT掃描裝置,8700干式激光照相機。掃描層厚及層距均為5mm。在安靜的狀態下對鼻咽部進行
- 眼咽型肌營養不良病理及分子遺傳學研究
2006年04月04日中華神經科雜志2005Vol.38No.11P.677-68221(沈陽)為了研究眼咽肌營養不良(oculopharyngealmusculardystrophy,OPMD)的遺傳學和病理形態學表現,研究者應用透射電鏡技術對6例患者提上瞼肌進行超微結構觀察和分析,并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產物直接測序法對來自3個家系的OPMD患者11例及其親屬共27名外周血進行檢測。結果4
- 糖尿病致咽喉肌麻痹2例
尿病史20年,查體:血壓112.5/60mmHg,神志清,甲狀腺不大,心、肺、腹(-)。輕度構音障礙,雙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眼動充分,面部無感覺障礙,示齒口角無偏斜,咽反射消失,雙側軟腭動度差,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張力、腱反射正常,錐體束征(-),深、淺感覺正常。尿糖(++),血糖22.0mmol/L,膽固醇3.78mmol/L,甘油三酯1.06mmol/L,高密度脂蛋白1.94mmo
- 第五節 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和美洲板口線蟲
緣有鉤齒2對,外齒一般較內齒略大,背側中央有一半圓形深凹,兩側微呈突起。美洲鉤蟲口囊呈橢圓形。其腹側緣有板齒1對,背側緣則有1個呈圓錐狀的尖齒(圖16-9,16-10)。鉤蟲的咽管長度約為體長的1/6,其后端略膨大,咽管壁肌肉發達。腸管壁薄,由單層上皮細胞構成,內壁有微細絨毛,利于氧及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擴散。圖16-9 兩種人體鉤蟲的口囊與交合傘圖16-10 兩種鉤蟲口囊掃描電鏡圖(許世鍔供圖)
- 直腸的結構如何?
中間寬闊。 直腸上三分之一的前面及其兩側有腹膜遮蓋,中三分之一僅在前面有腹膜,然后在此反折成直腸膀胱陷窩或直腸子宮陷窩。腹膜反折與肛門之距離約7.5cm,在女性則較低。直腸后面無腹膜遮蓋。 直腸壁肌層由上到下逐漸增厚,接近肛管時尤為顯著。直腸壁分為4層,最內一層稱為粘膜層,是腸腔壁;其深面為粘膜下層,直腸壁最外一層稱為漿膜層,粘膜下層和漿膜層之間為直腸肌層。直腸的肌肉層是直腸壁的最厚部分,分為
- 脊椎結核
無菌紗布即可。繼續用枕頜帶牽引6~8周,如環樞椎穩定,病變好轉,可在戴圍頸保護下逐漸開始下床活動。2.頸椎3~7胸椎1結核病灶清除術⑴清除這些頸椎包括胸椎1結核病灶,常用的手術途徑,是采取經胸鎖乳突肌前緣斜切口,或頸部一側的橫切口清除病灶,后者符合頸部皮紋走行,術后不致引起瘢痕攣縮,而影響美觀,頸部細長和垂肩的病人,較易達到胸椎1,但對體健、頸部粗短者清除胸椎1病灶,特別行椎前植骨,頸橫切口就不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聲診斷評價
下壁3例,側壁3例,超聲所見室壁瘤的發生部位、大小與造影基本相符。29例均伴有左室不同程度的擴大及二尖瓣反流。 3討論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之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在心肌梗死愈合的過程中,變性壞死的心肌逐漸被結締組織代替,局部室壁變薄,室壁運動喪失,在心腔內壓力的作用下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即通常我們常說的真性室壁瘤。本文29例均為真性室壁瘤。一些學者將室壁瘤分為功能性室壁瘤和固定性室壁瘤兩型[1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聲診斷評價
下壁3例,側壁3例,超聲所見室壁瘤的發生部位、大小與造影基本相符。29例均伴有左室不同程度的擴大及二尖瓣反流。 3討論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之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在心肌梗死愈合的過程中,變性壞死的心肌逐漸被結締組織代替,局部室壁變薄,室壁運動喪失,在心腔內壓力的作用下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即通常我們常說的真性室壁瘤。本文29例均為真性室壁瘤。一些學者將室壁瘤分為功能性室壁瘤和固定性室壁瘤兩型[1
- 食管異物及其嚴重并發癥臨床分析
為下列情況采用全麻①嵌頓性異物病史24小時以上,尤其是邊緣銳利或較大的不規則異物。②在院外已行食管鏡檢查但未能成功取出的義齒異物。③癥狀嚴重已有并發癥表現者。全麻下避免病人緊張,保持術中安靜,使頸部肌肉放松,食管腔及異物能較好暴露[2,3],手術時間短,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選兆.食管異物并發主動脈食管瘺及頸總動脈食管瘺[M].耳鼻咽喉科病案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
- 眼咽遠端型肌病一家系的咽喉功能觀察以及骨骼肌病理特點
39No.8P.516-5195(北京)為了報道1個眼咽遠端型肌病家系的病理和電生理改變特點,分析其吞咽功能障礙的變化規律。研究者先證者為24歲女性,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眼外肌麻痹、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及四肢遠端無力和萎縮2年。肌酸激酶輕度升高.家族同代人中還有5例在20~30歲出現類似癥狀。對先證者進行纖維咽喉鏡吞咽功能檢查和肌電圖檢查,對脛前肌進行肌肉病理檢查。結果纖維咽喉鏡檢查發現軟腭上抬差,肌
- 腭咽閉合不全
【概述】腭咽閉合不全是由軟腭或咽壁病變使腭咽不能正常閉合而出現的發音和吞咽障礙。【治療措施】尋找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軟腭活動訓練、語言訓練可增加軟腭的運動,對輕癥患者有效。疤痕明顯或缺失較多,癥狀嚴重者可手術治療,如軟腭延長術、咽壁成形術、腭咽成形術等。咽壁成形術對于不太嚴重的病例,可在咽后壁做橫行切開,,鈍性分離,然后進行縱行縫合。對于較嚴重的病例可在咽后壁肌肉下層填入筋膜、軟骨、骨、塑料等物
- “環咽肌弛緩癥”的病因與治療
環咽肌失弛緩癥亦稱環咽肌功能障礙、環咽肌痙攣、環咽肌運動失調或環咽性吞咽困難。在食管上端入口處,由咽下縮肌之橫行纖維構成環咽肌,有較強的收縮力,環咽肌為橫紋肌,但不能隨意調節,吞咽過程中的松弛和收縮是由中樞神經(大腦皮層)控制。當咽縮肌收縮波傳導到環咽肌時,其緊張度即明顯下降,食管入口即松弛張開,食物順利進入食管,如正需環咽肌松弛時反而高度緊張,不松弛或不完全松弛,食物在該處受阻,不能或不易進入食
- 眼咽肌型肌營養不良1例報告及文獻復習
眼咽肌型肌營養不良(oculopharyngealmusculardystrophy,OPMD)是一種原發于肌肉的遺傳性變性疾病,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progressivemusculardystrophy,PMD)的一種特殊類型,主要臨床特征為緩慢進展的眼外肌和吞咽肌麻痹,臨床較少見。本文報告1例經病理確診的OPMD患者,有關資料如下。1臨床資料患者,女,44歲,雙側眼瞼下垂伴言語不清3年余,左
- 經腹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20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經腹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療效。方法本組20例均行經中上腹部正中切口食管下段前壁肌層切開部分胃底折疊固定術。結果癥狀完全緩解18例,明顯好轉2例。結論經腹入路有操作簡單、損傷小和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對老年體弱病人經腹部途徑危險性小。【關鍵詞】賁門失弛緩癥;經腹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是一種常見的食管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特點是下食管括約肌不能松弛,食管體缺乏正常的蠕動波,食管排空受阻造成食
- 心電向量圖和心電圖對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價值的探討
往往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我們對65例臨床確診的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向量圖和心電圖的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以供臨床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65例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均有胸痛發作史、心肌酶改變,符合心肌梗死臨床診斷標準,男37例,女28例,年齡45~78歲。 1.2方法采用南京新博醫療器械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NHE型多功能心電工作站的心電向量圖記錄儀記錄;心電向量圖采用Frank導
- 第五節 咽
第五節 咽 一、咽的形態和位置(圖6-27、28) 咽pharynx是上寬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上起顱底,下達第六頸椎下緣水平續于食管。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所以咽幾乎無前壁,分別經鼻后孔、咽峽和喉口與鼻腔、口腔、喉腔相通,是食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咽的后壁緊貼上6個頸椎椎體和椎前肌。兩側有頸部的大血管。 二、咽的分部(圖6-27、28) 根據咽腔向前方的通道,可分為上、中、下
- 狂犬病病人的護理
此我們要做好對狂犬病病人的護理。 狂犬病又稱恐水癥,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人多因被病犬、病貓或病獸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為高度興奮、恐懼不安、恐水、畏風、發作性咽喉肌痙攣及進行性癱瘓,此病潛伏期長短不一,通常為1~3個月,可短至10天,長達10年。分為狂躁期和麻痹期兩種,整個病程一般不超過7天,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嚴密隔離 應將患者置于安靜、避光的單
- 先天性食管閉鎖的外科治療
2005年04月14日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4Vol.20No.5P.259-260(鄭州)為總結32例先天性食管閉鎖手術治療經驗,手術均采用食管上盲端前壁肌層U形翻轉,即經胸膜外入路充分游離食管上端及瘺管,近氣管側縫扎切斷瘺管。用剪刀將遠端食管前壁縱行剪開5mm,吻合前距吻合口上方10mm處行食管上下兩端漿肌層縫合3針,然后距吻合口上方15~20mm處將食管前壁肌層切開,從切開處向吻合口方向
- 螺內酯應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臨床評價
異常。 3討論 Wagner心電圖QRS積分與前壁心肌梗死面積及左室功能密切相關,敏感性、準確性和重復性較好,且簡便易行。血清BNP是左室心肌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在AMI開始時主要通過梗死區域心肌釋放,它的分泌與左心室擴張或充盈壓的增加導致左室前負荷的增加和心室壁張力增加有關。國外Arakawa等的研究發現心肌梗死后BNP的升高可以提示左心室重構的發生,且其濃度與梗死面積有關[2]。國內研究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前壁導聯缺血型ST段改變對預后的影響
者,均為本院內科病房于1996年4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病例,其中男59例,女12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臨床癥狀,心電圖Ⅱ、Ⅲ、aVF導聯及血清心肌酶譜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變化。 1.2心電圖與心肌酶選擇入院后ST段改變最明顯的一份心電圖評估:ST段測量自J點后0.08s為起點,抬高或降低≥1mV為陽性。異常Q波定義為時間≥0.04s或時間≥0.03s加Q:R≥1:3,ST段抬高或壓低為相鄰的
- 第八節 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中最常見而重要的類型,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的內膜有類脂質的沉著,復合糖類的積聚,繼而纖維組織增生和鈣沉著,并有動脈中層的病變。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彈力型動脈,以主動脈、冠狀動脈及腦動脈為多見,常導致管腔閉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嚴重后果。 動脈粥樣硬化多見于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或糖尿病等。腦力勞動者較多見,對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為老年人主
- 咽后壁憩室
【概述】較常見,多位于喉咽部咽下縮肌的甲咽肌與環咽肌之間的粘膜與粘膜下層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樣組織。多見于中老年男性。【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即可診斷。X線鋇餐透視,可見鋇劑充滿憩室或其內有氣體;食道鏡檢查可見咽后壁中線處有憩室開口及積留物溢出。【治療措施】憩室小而無癥狀者可暫不治療,大而癥狀明顯者可行頸外途徑手術治療,或在內腔鏡下手術。內腔鏡手術在食道鏡下進行,前唇較長插入食管,后唇插入憩室處,鏡下
- 下壁前壁心肌梗塞并發左束支阻滯
樣疼痛,伴全身大汗淋漓,臨床診斷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住院35天出院,以后每于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時發作心絞馮,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癥狀緩解,近2周以來心絞痛發作頻繁,癥狀加重,7月27日行選擇性冠狀造影顯示:冠狀動脈右優勢型。左冠狀動脈至于彌漫性狹窄85%,右冠狀動脈近段梗阻100%。左室造影顯示前壁心尖部運動消失,解剖性室壁瘤。LVFT=22%。8月2日患者行心肌打孔術和冠脈架橋術。術后癥狀明顯改善。
- 婦科腹腔鏡手術腸道損傷并發癥的教訓與分析
50歲。主訴因月經不規律伴痛經加重4年,于2003年10月4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經規律,5天/30天,經量中等,痛經(+)。4年前無誘因出現月經紊亂,漸進性痛經加重,需服止痛藥物緩解。B超檢查示子宮后壁肌瘤,直徑2.8cm。曾口服孕三烯酮治療1個月,痛經癥狀未見緩解,不愿繼續藥物治療。門診以“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收入院治療。患者既往無手術史,G3P1。入院查體:一般情況良好,心肺(-)。腹軟,肝脾
- 關于兒童自發性寰樞關節半脫位的現代診斷和治療探討
法]全部病例都在入院前后攝開口位X線片1次,治療期間癥狀緩解后再攝同樣條件下的X線片一次進行對比,必要時加做頸椎三維CT并重建或MRI檢查,正位X線片可以了解有無側向移位及旋轉移位,側位片可以測量咽后壁軟組織厚度(以第4頸椎水平為準)。如果頸疼和斜頸癥狀比較輕,而且持續存在不到1周,簡單的用頸領固定和口服止疼藥物。持續1周以上,應該采取臥床休息、頜帶牽引和使用止疼藥物。如果寰椎相對于樞椎向前移位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對應性ST改變的臨床意義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胸前導聯ST段下移的臨床意義。方法將3年間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8例,根據其胸前導聯有無ST段下移分為兩組;A組為伴有對應性ST段下移組,B組為無對應性ST段下移組。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A組中梗死后心絞痛、泵衰竭、嚴重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對應性ST段下移的臨床意義不只是“鏡像”改變,還可為冠
- 高齡老人誤吸原因分析及保健對策
11年5年間收治誤吸患者20例,均為男性,年齡85~95歲,平均88歲。經積極搶救均恢復健康。 2原因分析[1] 2.1高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功能的自然退化,在口腔內表現為喉嚨黏膜萎縮變簿,喉的感覺減退,咽縮肌運動減弱,導致人體排除異物、自我保護能力的減弱,在吞咽時易發生吞咽困難導致誤吸的發生。本文20例患者均為高齡,平均88歲。可見年齡的因素是導致誤吸發生的原因之一。 2.2感知覺
- 耳鳴發病機制及臨床分析
感受情況分為主觀性耳鳴和客觀性耳鳴;根據耳鳴的發生情況分為自發性耳鳴和誘發性耳鳴;根據耳鳴的病因分為噪聲性耳鳴、藥物性耳鳴、中毒性耳鳴、外傷性耳鳴等;根據耳鳴聲的來源分為神經源性耳鳴、血管源性耳鳴、肌源性耳鳴、呼吸性耳鳴等;根據耳鳴的音調分為低調性耳鳴、高調性耳鳴、復合音耳鳴;根據耳鳴的持續時間分為持續性耳鳴、間歇性耳鳴、發作性耳鳴;根據聽力情況分為伴有聽力損失的耳鳴、不伴有聽力損失的耳鳴等。這
-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診斷價值
【摘要】目的探討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現及其臨床價值。方法對經病理證實的21例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CT表現做回顧性分析。結果21例病例均表現為鼻咽頂后壁及側壁不規則軟組織腫塊,其中8例病灶局限,境界清楚,13例呈浸潤生長,病變范圍較大;CT見病灶密度相對均勻,增強掃描病灶輕度強化,相鄰咽后壁頭長肌及顱底骨質受侵少,多伴有多發淋巴結腫大。結論鼻腔惡性淋巴瘤CT表現有一定特征性,CT掃描
- 門控心肌灌注顯像室壁運動及室壁增厚率在鑒別前壁稀疏缺損中的價值
【摘要】目的評價門控心肌灌注顯像(G-MPI)、室壁運動及室壁增厚率對前壁放射性稀疏缺損鑒別診斷的價值。方法以4種不同的方法來診斷前壁陽性:A心肌血流灌注圖像陽性;B心肌血流灌注圖像陽性且室壁運動陽性;C心肌血流灌注圖像陽性且室壁增厚率陽性;D心肌血流灌注圖像、室壁運動及室壁增厚率均陽性。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為標準,比較4種方法判斷前壁稀疏缺損的準確性。結果4種方法判斷前壁可逆性稀疏缺損的準確性分別
-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幅度Ⅲ導聯大于Ⅱ導聯對右室梗死的診斷價值
本文分析62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心電圖顯示:Ⅲ導聯ST段抬高1mm,且STⅢ/Ⅱ1者25例,其中18例(72%)并有右室梗死;而STⅢ/Ⅱ≤1者37例中只有2例(5.4%)并有右室梗死,二者之間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01)。其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分別為90%、83%和85%。此外,還發現當STⅢ/Ⅱ1,STⅢ抬高幅度越大,其右室受累的程度和范圍也越大,其并發癥越多,預后越差。急性下、后
- 胸腹壁肌肉(1)
圖片相關說明:胸腹壁肌肉作者: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