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ū shí biàn zhèng
2 英文參考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excess and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注解
虛實辨證是指以虛實歸類,分析判斷疾病狀態下致病因素與人體抗病能力的強弱對比,即邪正盛衰情況的辨證方法[1]。虛實是八綱中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2]。虛,指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減;實,指邪氣盛實有余,臟腑功能活動亢盛。辨別疾病的虛實,了解病體邪氣的盛衰,為確定采用補虛扶正或瀉實祛邪的治法提供依據[3]。《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醫學心悟》:“一病之虛實,全在有汗與無汗,胸腹脹痛與否,脹之減與不減,痛之拒按與喜按,癥之新久,稟之厚薄,脈之虛實以分之。”證情或由虛轉實,或由實轉虛,虛實并見,在臨床上常與陰陽、表里、寒熱等六綱錯雜出現[2]。若從正邪雙方力量對比來看,虛證雖是正氣不足,而邪氣也不盛;實證雖是邪氣過盛,但正氣尚未衰,表正邪相爭劇烈的證候。辯別虛實,是治療是采用扶正(補虛)或攻邪(瀉實)的依據,所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4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6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25.
古籍中的虛實辨證
-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上諸證,雖各有方論,亦要先明其大體,察脈之虛實,辨證之冷熱,相人之強弱,入臟入腑,在絡在經。首以《局...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八十二婦科心鏡(上)]中風門
上諸證,雖各有方論,亦要先明其大體,察脈之虛實,辨證之冷熱,相人之強弱,入臟入腑,在絡在經,首以局方...
- 《辨證錄》:序
古人。是書不但傳方,而先辨證,證見乎外者也。人之虛實、寒熱,伏于內者不可知,見于外者顯可辨。得是書者...
- 《白喉全生集》:自敘
。是書以寒熱二字為綱領。而寒熱中又分輕重虛實。其辨證辨脈。縷晰條分。而用藥用方。通權達變。簡而精。約...
- 《奇方類編》:[奇疾方]奇疾方序
藥,是膠柱而鼓琵也。人有強弱虛實之別,非診脈無由辨證。古方非不精微,而用違其道,將毋誤人。予遂不果。...
- 更多古籍中的虛實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