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虛熱泛指陰、陽、氣、血不足而引起的發熱,分別稱為陰虛發熱、氣虛發熱、血虛發熱、陽虛發熱。[1]
虛熱見《諸病源候論·病熱候》。陰陽氣血虛虧引起的發熱。《醫學入門》卷五:“凡虛熱皆因精神外弛,嗜欲無厭,陰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發熱,實非有熱也。”《證治準繩》卷一:“若無飲食勞倦,為內傷元氣,此則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故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腐化,用人參、黃芪等甘溫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也;又若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勝而變為火矣,是謂陰虛火旺勞瘵之癥,故丹溪發陽有余陰不足之論,用四物加黃柏、知母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者也。”《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氣虛熱,升陽以散之,用補中益氣湯、益胃升陽湯;血虛熱,滋陰以降之,用滋陰降火湯、坎離丸;氣血俱虛熱,升陽滋陰兼用之,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營湯加知母、黃柏(見《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
4 陰虛發熱·虛熱
陰虛發熱為多因素體陰虧,或治療不當,傷津耗液,或熱病后期,邪熱耗陰,陰虛不能制陽,虛熱內生。臨床主要表現為骨蒸潮熱、五心煩熱、口燥咽干、顴紅盜汗、脈細數、舌紅少苔等。[2]
5 氣虛發熱·虛熱
陰虛則內熱出《素問·調經論》。是陰陽學說用以說明人體病理變化。指因勞倦太過,損傷脾氣,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谷氣留而不行,郁久化熱,熏蒸于胸中,所以內熱。此種內熱實際上是脾氣虛而發熱,脾屬陰,故稱脾虛為陰虛。為了避免概念混亂,現在臨床上常把這種情況稱為“氣虛發熱”。[2]
6 陽虛發熱·虛熱
陽虛發熱為多由素體陽虛或氣虛日久,以致陽虛陰盛,陰寒盛極,格陽于外;或陽氣衰微,火不歸元,浮陽外越所致。臨床除見到一般虛熱的特點外,常兼見面浮肢腫、形寒肢冷、精神疲憊、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嫩等陽虛表現。[3]
7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26.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1.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0.
治療虛熱的穴位
- 譩譆
兒食晦頭痛,譩譆主之。《循經考穴編》:諸瘧不愈,虛煩勞熱,胸痛引脊,膊內廉病。《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 五胠俞
兒食晦頭痛,譩譆主之。《循經考穴編》:諸瘧不愈,虛煩勞熱,胸痛引脊,膊內廉病。《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 噫嘻
兒食晦頭痛,噫嘻主之。《循經考穴編》:諸瘧不愈,虛煩勞熱,胸痛引脊,膊內廉病。《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 譩??
兒食晦頭痛,噫嘻主之。《循經考穴編》:諸瘧不愈,虛煩勞熱,胸痛引脊,膊內廉病。《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 手少陰郄
故陰郄穴可治療心痛、神志病、血證。汗為心之液,陰虛熱擾,心液不能斂藏而骨蒸盜汗,取陰郄穴養陰清熱以治...
- 更多治療虛熱的穴位
治療虛熱的方劑
- 清骨散
現代常用于治療結核病,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發熱骨蒸屬陰虛內熱者。《證治準繩·類方》卷一方之清骨...
- 源泉湯
皮2.1克地骨皮3克功能主治:補陰血,清虛熱。治血虛,勞熱骨蒸,五心熱,大便干燥,小便黃澀。婦人血...
- 生犀散
訣》卷下方之生犀散主治心經虛熱,白睛淡紅。功在鎮肝,除心熱。主治小兒陰虛,血分有熱,或兼感外邪,日...
- 地骨皮湯
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虛勞,肢體疼痛,頭目昏眩,怠惰少力,飲食無味,心忪...
- 人參安胃散
,黃連2分。主治:脾胃虛熱,嘔吐泄瀉,致成慢驚,及口舌生瘡、弄舌者。胃中風熱。因熱藥巴豆之過劑損其...
- 更多治療虛熱的方劑
治療虛熱的中成藥
- 十二烏雞白鳳丸
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清虛熱,補氣血。用于婦女體瘦,月經不調,手足心熱,赤白...
- 養血退熱丸
2頁)。功能與主治:滋陰養血,退虛熱。用于陰血虧虛,骨蒸潮熱,盜汗,眩暈,咳嗽痰少。用法與用量:口...
- 固本液
渴。用于氣陰兩虧,消渴思飲,倦怠乏力,語音低微,虛熱盜汗。固本液的用法用量:每次服10~30ml,每...
- 黨參固本丸
。功能與主治:益氣養陰,補肺滋腎。用于肺癆咳嗽,虛熱盜汗。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規格...
- 參耳五味晶
陰,潤肺生津。用于頭暈眼花,心悸失眠,久咳傷肺,虛熱煩渴,自汗盜汗,神疲乏力。用法與用量:吞服或開水...
- 更多治療虛熱的中成藥
虛熱相關藥物
- 十二烏雞白鳳丸
雞白鳳丸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虛熱,補氣血。用于婦女體瘦,月經量少、后錯,手足心熱...
- 紅甲蟲草口服液
【不良反應】【禁忌】兒童、孕婦禁用;外感發熱及陰虛熱盛者禁服;糖尿病患者禁服。【注意事項】1.忌辛辣...
- 歸芍地黃丸
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用于肝腎兩虧,陰虛血少,頭暈目眩,耳鳴咽干,午...
- 復方鮮石斛顆粒
胃陰不足,口干咽燥,饑不欲食,舌紅少津,酒后津枯虛熱,酒醉煩渴。【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5~10...
- 蓉杞參膠囊
注意事項】1.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2.感冒發熱病人不宜服用。3.本品宜飯前服用。4.高血壓、心...
- 更多虛熱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虛熱
- 《證治準繩·雜病》:[第五冊諸風門]癘風
。若穢水雖盡,口舌不愈,或發熱作渴而不飲冷,此為虛熱也,宜用七味白術散。癘瘍手足或腿臂或各指拳攣者,...
- 《明醫雜著》:[卷之一]勞瘵
愚按前方治火盛陰虛之法也。大抵此癥屬足三陰虧損,虛熱無火之癥,故晝發夜止,夜發晝止,不時而作,當用六...
-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虛熱第一
為丸如大櫻桃大。麥門冬熟水磨下。《莊氏家傳》治小兒虛熱煩渴;又療因吐瀉、煩渴不止及疏轉后并宜服之。人...
- 《普濟方》:[卷三百五十三產后諸疾門]虛熱
不能平均。身體煩悶。唇口干燥。肢節倦痛。是為產后虛熱。方柏子仁丸治產后虛熱。羸瘦困倦。補益。柏子仁(...
- 《醫述》:[卷十四·幼科集要]雜病
夜熱、余熱、食熱、疳熱、壯熱、煩熱、積熱、風熱、虛熱、客熱、痰熱、寒熱、血熱、瘡疹熱十六者,大同小異...
- 更多古籍中的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