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3 概述
虛秘(deficient constipation[1])為病證名[2]。是指氣、血、津、液、陰、陽等虛弱所致的便秘[1]。多因體氣素虧,或因發汗、利小便耗傷津液,或病后元氣未復,精虧血枯所致[2]。虛證有氣虛、血虛、陽虛[3]。氣虛宜益氣潤腸;血虛宜養血潤燥;陽虛則用溫腸通便之法[3]。
4 虛秘的病因病機
因精血津液虧耗所致的便秘[2]。多因體氣素虧,或因發汗、利小便耗傷津液,或病后元氣未復,精虧血枯所致[2]。
虛證多由病后、產后,氣血兩傷未復,或年邁體弱,氣血虧耗,氣虛則大腸傳運無力,血虛則津虧腸失滋潤,而成便秘;或下焦陽氣不充,陰寒凝結,腑氣受阻,糟粕不行,瘀積腸道而為便秘。
5 虛秘的癥狀
虛秘表現為大便干燥,數日不行。氣血虛者面色㿠白,神疲氣怯,頭暈心悸,汗出氣短,舌淡苔薄,脈虛弱;陰寒內結則腹中冷痛,喜熱畏寒,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遲。
《圣濟總錄·大小便門》:“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氣不足,是謂虛秘。”
6 虛秘的治療
虛證有氣虛、血虛、陽虛。氣虛宜益氣潤腸;血虛宜養血潤燥;陽虛則用溫腸通便之法。
虛秘如因氣虛、氣滯而致者,可用厚樸丸等方[2]。津液耗傷者,可用潤腸丸[2]。
《醫學心悟·大便不通》:“若老人精血不足,新產婦人氣血干枯,以致腸胃不潤,此虛閉也,四物湯加松子仁、柏子仁、肉蓯蓉、枸杞、人乳之類以潤之,或以蜜煎導而通之。若氣血兩虛,則用八珍湯。”
《金匱翼·便秘統論》:“虛秘有二,一以陰虛,一以陽虛也。凡下焦陽虛,則陽氣不行,陽氣不行,則不能傳送,而陰凝于下。下焦陰虛,則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則津液不到而腸藏干槁。治陽虛者,但益其火,則陰凝自化;治陰虛者,但壯其水,則涇渭自通。”
方如蓯蓉潤腸丸、益血潤腸丸、五仁丸、黃芪湯等均可選用[2]。
《圣濟總錄·大小便門》:“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氣不足,是謂虛秘。”
《潔古家珍·雜方》:“胃虛而秘者,不能飲食,小便清利。”虛秘如因氣虛、氣滯而致者,可用厚樸丸等方。津液耗傷者,可用潤腸丸。
《醫學心悟·大便不通》:“若老人精血不足,新產婦人氣血干枯,以致腸胃不潤,此虛閉也,四物湯加松子仁、柏子仁、肉蓯蓉、枸杞、人乳之類以潤之,或以蜜煎導而通之。若氣血兩虛,則用八珍湯。”
《金匱翼·便秘統論》:“虛秘有二,一以陰虛,一以陽虛也。凡下焦陽虛,則陽氣不行,陽氣不行,則不能傳送,而陰凝于下。下焦陰虛,則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則津液不到而腸藏干槁。治陽虛者,但益其火,則陰凝自化;治陰虛者,但壯其水,則涇渭自通。”
方如蓯蓉潤腸丸、益血潤腸丸、五仁丸、黃芪湯等均可選用[2]。
氣虛、血虛的便秘,有時單一出現,有時相兼而至,治法應兩者合參,按其氣血偏虛的程度而區別用藥,不可執一論治。此外,還有老年下元虧虛而致便秘的,大便雖數日不解,不致引起脘腹明顯不適,但多形體消瘦,精神不足,腰膝軟弱,肌膚欠潤澤等,治宜溫潤通便,可用肉蓯蓉、麻仁之類;不效,再加黃芪、當歸益氣養血之品,氣血流暢,則大便自調。
6.1 氣虛
便秘·氣虛證(constipation with qi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稱氣虛便秘,是指氣虛,以雖有便意,臨廁努掙乏力,難以排出,便后乏力,汗出氣短,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胖,或舌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等為常見癥的虛秘證候[4]。
6.1.1 癥狀
雖有便意,臨廁努掙乏力,掙則汗出短氣,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㿠白,神疲氣怯,舌淡嫩,苔薄,脈虛[3]。
6.1.2 證候分析
氣虛為肺脾功能受損,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雖有便意,臨廁須竭立努掙,而大便并不干硬。肺衛不固,腠理疏松,故掙則汗出短氣。脾虛則健運無權,化源不足,故面色㿠白,神疲氣怯。舌淡苔薄,脈虛,便后疲乏,均屬氣虛之象。[3]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虛則轉運無力,故大便秘結。脾肺氣虛,肺衛不固,氣不攝津,故臨廁無力努掙、掙則汗出氣短。脾虛氣弱,故面色㿠白、神疲氣怯。舌淡、苔薄白、脈弱,均為脾虛氣弱之象。[5]
6.1.3 治法
益氣潤腸[3]。
6.1.4 氣虛便秘的方藥治療
黃芪湯[備注]黃芪湯(《金匱翼》):黃芪、陳皮、火麻仁、白蜜。本方重在益氣潤下。方中黃芪為補益脾、肺之要藥;麻仁、白蜜潤腸通便;陳皮理氣。若氣虛明顯者,可加黨參、白術以增強補氣之力;若氣虛下陷,肛門墜脹,可合用補中益氣湯[備注]補中益氣湯(《脾胃論》):人參、黃芪、白術、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以益氣舉陷,使脾肺之氣得以內充,則傳送有力,大便通暢。[3]
6.1.5 氣虛便秘的針灸治療
方一:
治法:健脾益氣,兼以通便。
選穴:以背俞穴、足太陰脾經穴為主。取脾俞、胃俞、大腸俞、三陰交、足三里、關元、天樞穴。
方義:脾俞、三陰交、胃俞、足三里健脾胃益中氣,以資生化之源。關元補下焦元氣,以益脾氣。大腸俞、天樞以助大腸傳導之力。
方二:
方義:大腸俞乃大腸腑氣轉輸之處,配其募穴天樞,調理氣血,疏通腑氣;支溝宣導三焦氣機,通調腑氣;上巨虛是大腸下合穴,有“合治內腑”之意,調理腑氣,恢復大腸傳導功能。
隨證配穴:氣血虛—足三里。
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
6.2 血虛
便秘·血虛證(constipation with 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稱血虛便秘,是指津血不足,以大便干結,努掙不下,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失眠健忘,或口干心煩,潮熱盜汗,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細等為常見癥的虛秘證候[4]。
6.2.1 癥狀
6.2.2 證候分析
血虛津少,不能下潤大腸,故大便秘結。血虛不能上榮,故面色無華。心失所養則悸。血虛不能滋養于腦,故頭暈目眩。唇舌淡,脈細澀,均為陰血不足之象。[3]
6.2.3 治法
養血潤燥[3]。
6.2.4 血虛便秘的方藥治療
《尊生》潤腸丸[備注]潤腸丸(《沈氏尊生書》):當歸、生地、麻仁、桃仁、枳殼。本方重在補血潤下。方中生地、當歸滋陰養血,與麻仁、桃仁同用,兼能潤燥通便;枳殼引氣下行。若因血少而致陰虛內熱,出現煩熱、口干、舌紅少津,可加玄參、生首烏、知母以清熱生津。若津液已復,便仍干燥,可用五仁丸[備注]五仁丸(《世醫得效方》):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橘皮以潤腸通便。[3]
滋陰養血,增液潤腸法:《醫宗必讀》說:“老年津液干枯婦人產后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后血氣未復,皆能秘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并指出:“此類便秘誤用硝黃利瀉,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湯加蘇子、橘紅、杏仁蓯容,倍用當歸。”以四物湯加肉蓯蓉、何首烏、阿膠為本法主方,血虛加黑芝麻、桑椹子。血虛有熱加地栓、槐角、黃芩。
6.2.5 血虛便秘的針灸治療
治則:健脾益氣,溫陽通便
選穴:大腸俞、天樞、支溝、上巨虛
方義:大腸俞乃大腸腑氣轉輸之處,配其募穴天樞,調理氣血,疏通腑氣;支溝宣導三焦氣機,通調腑氣;上巨虛是大腸下合穴,有“合治內腑”之意,調理腑氣,恢復大腸傳導功能。
隨證配穴:氣血虛—足三里。
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
6.3 脾腎陽虛
便秘·陽虛證(constipation with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稱陽虛便秘,是指陽氣不足,以大便艱澀,排出困難,面色晄白,四肢不溫,喜熱怕冷,小便清長,或腹中冷痛,拘急拒按,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或薄膩,脈沉遲或沉弦等為常見癥的虛秘證候[4]。
6.3.1 癥狀
大便秘結,面色蒼白無華,時作眩暈、心悸,甚則少腹冷痛、小便清長、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潤,脈沉遲[5]。
6.3.2 證候分析
陽氣虛衰,寒氣內生,大腸傳導無力,故大便秘結。脾虛不健,不能生化氣血,故面色蒼白無華。脾腎陽虛,腦竅失養,或痰飲上擾清空,故時作眩暈。腎陽虛,不能化氣利水,水氣凌心,故見心悸。陽虛陰寒內盛,氣機阻滯,故少腹冷痛。腎陽虛溫煦無權,故小便清長、胃寒肢冷。舌淡、苔白潤、脈沉遲,均為陽虛內寒之象。[5]
6.3.3 脾腎陽虛便秘的方藥治療
補益脾腎,培本通便法:腎主五液、脾主散精,腎在下而主氣化,脾居中而司運輸,津液充,氣化行,則大便調暢。脾失輸布過化,腎失溫煦滋潤,則大便秘結,故益脾補腎法是治療頑固性便秘的大法。脾虛中氣不足,無力宣導大腸的氣虛便秘,可用補中益氣湯增當歸尾,加肉蓯蓉、威靈仙。腎陽虛氣化失職可用濟川煎加半硫丸。可用運腸通便湯治療頑固性便秘:肉蓯蓉15g,懷牛膝10g,熟地黃、當歸、白術各15g,威靈仙10g。本方雙補脾腎,不燥不寒,以加強脾腎對在腸宣導運化,推動排便。對老年,久病、產后及久服瀉劑形成的脾腎雙虛便秘有較好作用,虛中夾實,腹脹結甚者可加萊菔子、厚樸各10g。脾腎陽虛,腹冷便結者,加韭萊子、葫蘆巴各10g。
6.3.4 脾腎陽虛便秘的針灸治療
治法:補腎健脾,助陽溫通。
選穴:以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穴為主。取氣海、照海、石關、腎俞、脾俞、三陰交、天樞穴。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并可灸。
方義:氣海、照海、石關、腎俞補益腎氣,助陽驅寒,溫煦下焦以散凝結。三陰交、脾俞可溫補脾陽,以利健運之功。更配天樞疏調大腸氣機。
6.4 陰虛腸燥
便秘·陰虛證(constipation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稱陰虛便秘,是指陰津匱乏,以大便干結,如羊矢狀,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兩顴紅赤,心煩少眠,口苦口干,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為常見癥的虛秘證候[4]。
6.4.1 癥狀
大便干結,狀如羊屎,口干少津,神疲納呆,舌紅苔少,脈細小數[5]。
6.4.2 證候分析
陰液不足,腸道干枯,無水行舟,故大便干結、狀如羊屎。陰虛生內熱,故口干少津。脾失健運,故神疲納呆。舌紅苔少、脈細小數,均為陰虛內熱之象。[5]
6.4.3 陰虛腸燥便秘的方藥治療
滋陰養血,增液潤腸法:《醫宗必讀》說:“老年津液干枯婦人產后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后血氣未復,皆能秘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并指出:“此類便秘誤用硝黃利瀉,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湯加蘇子、橘紅、杏仁蓯容,倍用當歸。”以四物湯加肉蓯蓉、何首烏、阿膠為本法主方,陰虛加貞子、鎖陽、天冬。
補益脾腎,培本通便法:腎主五液、脾主散精,腎在下而主氣化,脾居中而司運輸,津液充,氣化行,則大便調暢。脾失輸布過化,腎失溫煦滋潤,則大便秘結,故益脾補腎法是治療頑固性便秘的大法。脾虛中氣不足,無力宣導大腸的氣虛便秘,可用補中益氣湯增當歸尾,加肉蓯蓉、威靈仙。腎陰虛中津虧可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懷牛膝、肉蓯蓉、黑芝麻。
可用運腸通便湯治療頑固性便秘:肉蓯蓉15g,懷牛膝10g,熟地黃、當歸、白術各15g,威靈仙10g。本方雙補脾腎,不燥不寒,以加強脾腎對在腸宣導運化,推動排便。對老年,久病、產后及久服瀉劑形成的脾腎雙虛便秘有較好作用,虛中夾實,腹脹結甚者可加萊菔子、厚樸各10g。脾腎陽虛,腹冷便結者,加韭萊子、葫蘆巴各10g。
6.4.4 陰虛腸燥便秘的針灸治療
治法:滋陰潤燥。
選穴:以背俞穴、足少陰腎經穴為主。取脾俞、三陰交、太溪、足三里、照海、大腸俞、天樞穴。
隨證配穴:口干少津甚者,加金津、玉液。心煩少寐者,加神門、行間。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
方義:照海、太溪以滋腎陰。脾俞、三陰交、足三里益氣血之源,滋陰潤燥。大腸俞增強大腸傳導功能。
6.5 虛秘的針灸治療
取大腸俞、天樞、大橫、支溝、上巨虛等穴為主[6]。虛秘者加脾俞、腎俞、氣海、足三里[6]。
6.6 便秘虛證的針灸治療
治則:健脾益氣,溫陽通便
選穴:大腸俞 天樞 支溝 上巨虛
方義:大腸俞乃大腸腑氣轉輸之處,配其募穴天樞,調理氣血,疏通腑氣;支溝宣導三焦氣機,通調腑氣;上巨虛是大腸下合穴,有“合治內腑”之意,調理腑氣,恢復大腸傳導功能。
隨證配穴:氣血虛—足三里,陰寒盛灸神闕穴。
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為一療程。
6.7 便秘虛證的推拿療法
選穴:足三里、脾俞、胃俞、八髎、腎俞、命門、大腸俞
操作方法:患者俯臥位,用輕快的一指禪推法或左右結構:㨰法沿脊柱兩側從脾俞到八髎穴往返施術,時間約5分鐘;用輕快的按揉法在腎俞、大腸俞、八髎穴施術,每穴約1分鐘。橫擦胸上部、左側背部及骶部八髎穴,均以透熱為度。按揉足三里、脾俞各1分鐘,可配合捏脊3遍。橫擦背部及腰部腎俞、命門及骶部八髎穴,以透熱為度。
7 關于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1][8])為病名[9]。見《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秘結源流》。即大便秘結[9]。又稱大便難[6]。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證。便秘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臟的關系甚為密切[3]。其發病的原因,有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氣機郁滯;以及勞倦內傷,身體衰弱,氣血不足等[3]。
詳見便秘條。
8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66.
- ^ [3]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70-173.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5] 石學敏主編. 針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9-71.
-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0.
- ^ [7]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8]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9]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9.
治療虛秘的穴位
- 虛里
;thecollateralofstomach;虛里即心尖搏動處,相當于左乳根穴。又稱胃之大絡。出...
- 疾而徐則虛
拼音:jíérxúzéxū英文:概述:疾而徐則虛為針刺瀉法的要領。與“徐而疾則實”對舉,語出《黃帝...
- 下合穴
拼音:xiàhéxué英文:lowerconfluentacupoint;lowerHepoint;...
- 上巨虛
胃經。上巨虛為大腸的下合穴。上即上方,巨即巨大,虛即中空、空隙,脛、腓骨之間形成較大間隙,穴在此空...
- 巨虛上廉
胃經。上巨虛為大腸的下合穴。上即上方,巨即巨大,虛即中空、空隙,脛、腓骨之間形成較大間隙,穴在此空...
- 更多治療虛秘的穴位
治療虛秘的方劑
- 蔥蜜湯
ōngmìtāng處方:蔥白3莖。功能主治:嬰孩虛秘。用法用量:水煎,去蔥,入炒阿膠及生蜜溶化,食前...
- 滋燥養血潤腸丸
治:久病及老年血枯液燥,腸胃閉塞,小水反數,大便虛秘,關格之癥,難于傳導。用法用量:每服3-5錢,空...
- 三仁丸
治大腸有熱,津液燥竭,里急后重,大便秘結。若老人虛秘,用白蠟和丸,黃丹湯送下。摘錄:《腳氣治法總要》...
- 益陰通閉丸
行。蜜丸以潤之,飲下以和之,使陰血內充,則滯氣自化,而津液四布,大便自通,胎得所安,何虛秘之足患哉。...
- 分心氣飲
,面色萎黃,口苦舌干,飲食減少,日漸消瘦,或大便虛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虛痞,不思飲食。用法用量:每服...
- 更多治療虛秘的方劑
治療虛秘的中成藥
- 五仁丸
腸,以助杏仁之力。柏子仁性多潤滑,潤肺治燥,用治虛秘;郁李仁質潤性降,潤滑腸道,專治腸胃燥熱,大便秘...
- 玄參甘桔顆粒
次10g,一日3~4次。功能主治: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于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干燥,咽喉腫痛。...
- 威喜丸
(附錄ⅠA)。功能與主治:利濕,補腎固下。用于腎虛遺精,婦女白帶。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9g,...
- 艾曲散
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利小便,消腫。主痢后或產后虛腫,水腫。用法用量每服2-3錢,溫酒調下。注意忌...
- 人參補氣膠囊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膠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
- 更多治療虛秘的中成藥
虛秘相關藥物
- 秘治膠囊
日1次。可連續服3天,見效者可隨時停藥。【禁忌】虛秘者與孕婦忌服。【注意事項】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便通膠囊
健脾益腎,潤腸通便。用于脾腎不足,腸腑氣滯所致的虛秘。癥見:大便秘結或排便乏力,神疲氣短,頭暈目眩,...
- 秘治膠囊
應】服藥后偶見輕度腹痛,排便后疼痛消失。【禁忌】虛秘者與孕婦忌服。【注意事項】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蛤蚧定喘膠囊
性狀】【功能主治】滋陰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腎兩虛、陰虛肺熱所致的虛勞咳喘、氣短胸滿、自汗盜汗。【...
- 蛤蚧定喘丸
性狀】【功能主治】滋陰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腎兩虛,陰虛肺熱所致的虛勞咳喘、氣短煩熱、胸滿郁悶、自...
- 更多虛秘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虛秘
- 《醫述》:[卷九·雜證匯參]大便
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實秘、熱秘,即陽結也。虛秘、冷秘,即陰結也。(《證治準繩》)實秘者,秘物也...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三·脾胃部]大便不通
盞,調檳榔細末五分,稍熱服之。〔海〕許學士治年老虛秘,麻仁、蘇子各半合,研取汁,分二服,煮粥服之,不...
- 《普濟方》:[卷三十九大腸腑門]大便秘澀不通(附論)
謂冷秘。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氣不足。是謂虛秘。或腎虛小水過多。大腸枯虛。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
- 《雜病廣要》:[臟腑類]大便不通
謂冷秘。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氣不足,是謂虛秘。或腎虛小水過多,大腸枯竭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
-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瀉痢論第十九
苓。下焦不和。寒治以輕熱甚以重熱藥□□□□□大便虛秘澀久不愈。恐太陰傳少陰。多傳變為痢。太陰傳少陰是...
- 更多古籍中的虛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