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血瘀為病證名,因血液瘀滯所致的各種病證[1]。是指由于氣滯、氣虛、血虛、外傷、陰寒內盛等各種原因,導致血液郁滯于一定部位的病理變化[2]。
凡血液運行不暢,或體內離經之血未能消散,都稱為瘀血。瘀血是一種病理產物,又是一種致病因素。血液瘀滯體內,包括溢出經脈外而積存于組織間隙的,或因血液運行受阻而滯留于經脈內以及瘀積于臟腑器官[3]。可因病致瘀,如跌仆損傷、月經閉止、寒凝氣滯、血熱妄行等;也可因瘀致病,引起氣機阻滯,經脈阻塞,瘀熱互結,積瘀成瘕,甚至蓄血發狂等[3]。
臨床表現較復雜,如面色黧黑,肌膚青紫,皮膚干枯如鱗狀,局部固定性刺痛、拒按,紫色血腫,小腹硬滿,胸脅撐痛,經閉,大便黑色,舌紫黯或有瘀點,脈澀,甚或出現善忘,驚狂等,均屬瘀血的見癥[3]。此外,久病多夾瘀,不少頑疾亦常從瘀血辨證論治[3]。臨床表現也有共同特點,即疼痛、腫塊、出血、紫紺與失榮。由于氣滯可以造成血瘀,血瘀又多使氣機更加不利,造成氣血互阻的惡性循環[4]。所以,在臨床上治療瘀血時,常配理氣、行氣之法[4]。
現代研究瘀血可包括以下幾種病理變化的部分過程:
1.血循環障礙,尤以微循環障礙所致的缺血、郁血、出血、血栓和水腫等病理改變[3]。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2.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57.
-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20.
治療血瘀的穴位
- 鬼壘
白。隱白為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臨床上治血崩較好。主治腹脹,便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癲...
- 隱白
白。隱白為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臨床上治血崩較好。主治腹脹,便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癲...
- 陰中之陰
白。隱白為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臨床上治血崩較好。主治腹脹,便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癲...
- 大陵
大陵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絡,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大陵配豐隆、太沖,有疏肝理氣,化痰醒腦...
- 鬼心
大陵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絡,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大陵配豐隆、太沖,有疏肝理氣,化痰醒腦...
- 更多治療血瘀的穴位
治療血瘀的方劑
- 化瘀止血湯
三七、降香。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降逆。主胃脘血瘀吐血,血色紫,挾有瘀塊,多伴胃脘刺痛,疼處固定,...
- 和營通絡湯
克。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溫通經絡。主寒濕入絡,氣血瘀否,阻寒血脈。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
- 活血祛瘀湯
草3g。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疼。主慢性肝炎(血瘀型),肝區刺痛,痛處不移,舌質紫,脈細澀。摘錄:...
- 除風益損湯加減
,甘草6克。功能主治:祛瘀行血,清熱散風。主體傷血瘀,風邪侵襲。(眼損傷后出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
- 金蒲湯
熱利濕,行氣活血,通里瀉下。主濕熱壅遏腸腑,氣滯血瘀,熱腐成膿。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更多治療血瘀的方劑
治療血瘀的中成藥
- 活血生津丸
003年6月第1版3.藥理作用:活血生津。主治氣血瘀阻。活血生津丸的功能主治:活血生津。主治氣血瘀阻...
- 桂心茯苓丸
者。亦用于前列腺肥大、甲狀腺腫、肝脾腫大等辨證屬血瘀濕滯者。桂枝茯苓丸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
- 參芍片
效率85.7%。心電圖總有效率為52.6%。患者血漿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血漿粘粘度、...
- 活血通脈膠囊
血逐瘀,活血散瘀,通經,通脈止痛。用于癥瘕痞塊、血瘀、閉經、跌打損傷及高脂血癥。2.應用指征:活血通...
- 脈血康膠囊
血逐瘀,通脈止痛。用于中風,半身不遂,癓瘕痞塊,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等。注意事項:1.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更多治療血瘀的中成藥
血瘀相關藥物
- 天舒膠囊
痛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活血平肝。主要用于血瘀所致血管神經性頭痛;癥見頭痛日久,痛有定處,或兼...
- 丹參保心茶
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用于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輔助治療,可緩解胸悶、心痛、心悸。【規...
- 天麻頭痛片
治】養血祛風,散寒止痛。用于風寒頭痛,血虛頭痛,血瘀頭痛。【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 胃瘍安膠囊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收斂止血。用于胃熱痰痞,血瘀氣滯,胃脘脹痛。【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8粒,一...
- 益胃口服液
藥藥品。【功能主治】理氣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氣滯血瘀,胃失和降,胃痛吞酸,嘔惡食少,慢性胃炎見上述證...
- 更多血瘀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血瘀
- 《類證治裁》:[卷之八]癖瘕諸積論治
《大全良方》分癖、瘕、八瘕、痞、食、血、血瘀凡七門,多婦科下部癥。而名目紛沓,癥狀相近,反遺腸覃、石...
- 《高注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口干燥一語。為確診。而皆不言其所以然之故。如半產血瘀。何以便帶下。帶下又何以便下利之類。又唇口干燥。...
- 《高注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奧。原難理會。注家俱泛指心、肺、肝、脾。而終不辨血瘀何地。癥屬何因。殊為夢夢。蓋不特心為神明之府。肺...
- 《血證論》:[卷二]吐血
分不同。分別部居。直探巢穴。治法尤百不失一。審系血瘀上焦。則見胸背肩膊疼痛麻木逆滿等證。宜用血府逐瘀...
- 《本草易讀》:[本草易讀卷二]打跌部一百零四
驗方五。)折傷血瘀(丹皮五十二,驗方二。)折傷血瘀在腹(寄奴八十三,驗方二。)傷損血瘀脹痛(大黃一...
- 更多古籍中的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