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血癭為病名[1]。癭瘤病證之一種。出《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五。
3 血癭的病因及癥狀
多因肝火暴盛,逼血沸騰,復被外邪所搏而致[1]。癥見頸生癭塊,皮色紫紅,上有交叉露現的赤脈紅絲[1]。腫塊逐漸長大,多不產生明顯之局部壓迫癥狀。
4 血癭的治療
治療宜滋陰抑火,養血化瘀[1]。用芩連二母丸,或以海藻、海蛤、昆布、澤瀉、豬靨、黃芩、黃連、川貝等合四物湯加減治療[1]。相當于頸部血管瘤[1]。
5 參考資料
治療血癭的方劑
- 癭瘤破結散
蛸、海粉(飛過)、海螺(醋制過)、甘草少。主治:癭瘤。用法用量:噙化。制備方法:煉蜜為丸。附注:本...
- 消癭散
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化痰軟堅,散結消癭。治癭氣。用法用量:清茶下。兼服含化丸,并用灸法,相濟以...
- 五癭丸
夏1兩,倒掛草1兩,神曲3兩,羊靨百枚。主治:五癭:石癭、氣癭、勞癭、土癭、憂癭。用法用量:每日服...
- 四海舒郁丸
癭之效。黃藥子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煮酒內服,能治癭瘤結氣,在愈后繼服,可以根除氣癭。摘錄:《瘍醫大全...
- 化癭丹
實大。功能主治:《儒門事親》卷十二方之化癭丹主治癭瘤。用法用量:每服二丸,臨臥噙化。摘錄:《儒門事親...
- 更多治療血癭的方劑
治療血癭的穴位
- 天府
經)天府的位置(肌肉)天府穴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取穴法:位于臂前區,腋前紋頭下3寸,肱二頭肌...
- 臑髎
頭肌內側頭。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臂背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橈神經肌支和肱...
- 臑交
頭肌內側頭。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臂背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橈神經肌支和肱...
- 臑會
頭肌內側頭。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臂背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橈神經肌支和肱...
- 膈窌
頭肌內側頭。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臂背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橈神經肌支和肱...
- 更多治療血癭的穴位
治療血癭的中成藥
- 消癭湯
:《壽世保元》卷六之消癭湯具有化痰消癭之功效。治癭瘤,癰疽,便毒,惡瘡,久漏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1...
- 五海癭瘤丸
規定(附錄2頁)。功能與主治:軟堅消腫。用于痰核癭瘤,瘰癘,乳核。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
- 消癭氣瘰丸
8頁)。功能與主治:消癭化痰。用于肝郁痰結引起;癭瘤腫脹,瘰疬結核。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
- 夏枯草膏
》卷六十四之夏枯草膏主治男婦小兒,憂思氣郁,肝旺血燥,瘰疬堅硬。癭瘤堅硬,結核腫痛,癰癤腫毒,目珠...
- 消癭丸
ⅠA)。功能與主治:散結消癭。用于痰火郁結所致的癭瘤初起;單純型地方性甲狀腺腫見上述證候者。用法與用...
- 更多治療血癭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血癭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發無定處]癭瘤
,為肉癭,其筋脈現露者,名筋癭;若赤脈交絡者,名血癭;隨喜怒消長者,名氣癭;堅硬推之不移者,名石癭。...
- 《類證治裁》:[卷之八瘰結核癭瘤馬刀論治]附方
,加桑寄生三錢,蜜丸,蔥白湯下三十丸,或酒下。〔血癭〕化癭丹海藻海帶昆布海蛤(俱洗焙)澤瀉連翹(各五...
- 《外科心法要訣》:[卷十二發無定處(上)]癭瘤
者為肉癭;其筋脈現露者,名筋癭;若赤脈交絡者,名血癭;隨喜怒消長者,名氣癭;堅硬推之不移者,名石癭。...
- 《奇效良方》:[卷之六十三婦人門(附論)]調經通治方
治婦人血癭,單腹痛。大腹皮防己木通桑白皮濃樸栝蔞黃芩陳皮枳殼(麩炒)大黃(蒸,各一錢)青皮(一錢半)...
- 《普濟方》:[卷二百九十四癭瘤門]諸癭瘤
是也。瘤則隨氣留者。謂之筋癭。其赤脈交絡者。謂之血癭。隨憂患而消長者。謂之氣癭。堅硬而不可移者。謂之...
- 更多古籍中的血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