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血氣形志篇》為《黃帝內經素問》篇名[1]。本篇內容之一說明經脈里的氣血多少之不同,指出太陽、厥陰為多血少氣之經,少陽、太陰、少陰為多氣少血之經,陽明經為多氣多血,示人在治療上掌握虛實補瀉的方法;二是說明形志苦樂所得的不同癥狀和施用針灸藥物的不同療法[1]。文中以血氣多少與形態疾病為重點,故名[1]。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血氣形志篇
- 《脈訣匯辨》:卷二
焦之火不上,亦不過為相火之虛位而已。《素問·血氣形志篇》謂“手少陽與心主為表里”,《靈樞·經脈》謂...
- 《類經》:[七卷經絡類]十一、五臟背
(靈樞背輸篇素問血氣形志篇)黃帝問于岐伯曰∶愿聞五臟之,出于背者。(靈樞背輸篇全。五臟居于腹中,其...
- 《類經》:[十二卷論治類]十、形志苦樂病治不同
(素問血氣形志篇)形樂志苦,病生于脈,治之以灸刺。(形樂者,身無勞也。志苦者,心多慮也。心主脈,深...
- 《類經圖翼》:[卷七經絡(五)]足太陽膀胱經穴
四椎下,與臍平,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素問血氣形志篇有五臟俞度,見經絡類十一。)刺三分,留七呼,...
- 《內經知要》:[卷上]五、藏象
故曰中瀆之府,水道出焉。在本篇曰屬膀胱,在《血氣形志篇》曰少陽與心主為表里,蓋在下者為陰,屬膀胱而...
- 更多古籍中的血氣形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