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血痢為病證名[1]。亦稱赤痢[1]。指痢下多血或下純血者[1]。《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熱乘于血,則流滲入腸,與痢相雜下,故為赤痢。”本病可見于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細菌性痢疾等疾患[1]。
4 血痢的病因
血痢多由熱毒乘血所致[1]。《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血痢者,熱毒折于血,入大腸故也。”
5 血痢分類及治療
臨床上有血鮮、血黯,屬熱屬寒之分[1]。《秘傳證治要訣·痢》以血鮮者,此屬熱痢,宜藿香正氣散加黑豆,五苓散加木香、粟米,下黃連丸,或黃連阿膠丸、茶梅丸、白頭翁湯;若血色黯如瘀,服冷藥所下愈多,次數愈頻者,當作冷痢,宜理中湯,或四君子湯加肉豆蔻、木香[1]。
《張氏醫通·大小府門》:“血色如豬肝,如紫草,如莧菜汁者,非炮姜不治,理中湯去參,加肉桂、木香、肉果、烏梅。”
《時方妙用·痢》:“下奔鮮血,口渴便短,里急后重,脈盛者,為火證,宜白頭翁湯。一日二服。虛人及產后加阿膠、甘草。亦有下鮮血而非火證者。若血帶黯而成塊者,屬熱者少,屬寒者多,俱宜從脈證細辨之。若口中和,脈細,小便長,手足冷者屬虛寒無疑,宜以理中湯加灶心土八錢主之,下血多者,宜間服黃土湯。”
《醫門法律·痢疾門》:“下血者,宜涼血活血,當歸、黃芩、桃仁之類。風邪下陷者,宜升提之。濕熱傷血者,宜行濕清熱。下墜異常,積中有紫黑血,而且痛甚者,此為死血,用桃仁、滑石行之。血痢久不愈者,屬陽虛陰脫,用八珍湯加升舉之藥。甚有陣陣自下,手足厥冷,脈漸微縮,此為元氣欲絕,急灸氣海穴,用附子理中湯。……久痢血,脈沉弱,諸藥不效,以十全大補湯。”
《醫學傳燈》卷下:“血痢者,純紅散血,不與糞雜,故為血痢。……此因飲食傷脾,中州郁結,不能攝血,所以血從大孔而下,亦用芩芍調中湯。若脈來細數,胸中如故者,宜用柴胡四物湯加地榆、烏梅之類。”
6 關于痢疾
痢疾(dysentery[2][3])為病名[4]。見《嚴氏濟生方》。《內經》作“腸澼”,《傷寒論》稱“下利”、“熱利”,《肘后備急方》稱“下痢”,《諸病源候論》稱為痢病,《備急千金要方》稱作“滯下”,后世多稱痢疾[4]。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膿血為主證[5]。發病驟急,可伴有惡寒發熱;慢性痢疾則反復發作,遷延不愈[6]。多發于夏秋季節[7]。痢疾的治療宜分辨虛實[4]。實證用清熱化濕,涼血解毒,消積導滯等法[4]。虛證用補中益氣,溫陽固澀等法[4]。邪盛正虛者,宜扶正與祛邪法[4]。亦可兼用行血調氣,前人有“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之說[4]。
針灸治療痢疾效果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癥狀,而且能消滅痢疾的病原體[6]。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險惡,需采取綜合治療措施[6]。
痢疾發病期間,應控制飲食或禁食,并實行床邊隔離。平素應注意飲食衛生,以防傳染[6]。
本病常見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食物中毒及腸吸收功能障礙性疾病[4]。
詳見痢疾條。
7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1.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3.
- ^ [5]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56-161.
- ^ [6] 石學敏主編. 針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7-69.
-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83.
治療血痢的方劑
- 太一金華散
下;杏仁湯亦得;食癥,神曲湯下;吐逆,姜湯下;瀉痢,黃連湯下;積氣,茶下;心痛,蕪荑煎酒下。打撲損...
- 潑火散
干,頭痛惡心,不思飲食,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及治血痢,婦人熱血崩。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涼水調下。如蓄...
- 茜根湯
膠(炙熟)1兩,甘草(炙)半兩,黃柏半兩。主治:血痢不愈。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煎至5分,去滓...
- 白頭翁湯
毒,涼血止痢之功效,主治熱毒血痢,癥見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下痢膿血,赤多白少,渴欲飲水,舌紅苔...
- 三物膠艾湯
艾葉2兩,酸石榴皮2兩。主治:妊娠注下不止,妊娠血痢。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去...
- 更多治療血痢的方劑
治療血痢的穴位
- 利機
故稱會陽。會陽穴主治肛腸等疾患:如泄瀉,痢疾,便血,痔瘡,淋病,陽痿,經期腰痛,赤白帶下,陰部汗濕...
- 三焦窬
有清熱利濕作用。治膀胱淋漓遺尿、小腹脹滿,心煩、血痢、五痔、淋濁、帶下,凡病有關小腸者,皆可取此。按...
- 小腸俞
有清熱利濕作用。治膀胱淋漓遺尿、小腹脹滿,心煩、血痢、五痔、淋濁、帶下,凡病有關小腸者,皆可取此。按...
- 八遼窬
有清熱利濕作用。治膀胱淋漓遺尿、小腹脹滿,心煩、血痢、五痔、淋濁、帶下,凡病有關小腸者,皆可取此。按...
- 關元上
線之中點取穴。主治病癥:主治尿潴留,腹痛,腹瀉,痢疾,血尿,淋病,腎炎等。刺灸法:直刺1~1.5寸...
- 更多治療血痢的穴位
治療血痢的中成藥
- 艾葉飲
骨1兩半,訶黎勒皮1兩半。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血痢不止,少腹(疒丂)痛。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
- 三七止血片
能與主治:行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產后流血不止,月經過多及外傷出血。用法與用...
- 艾姜丸
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白痢。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
- 艾葉散
1兩,熟干地黃1兩。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治五痔下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
- 駐車丸
功效與主治:功能滋陰清熱。治陰虛發熱,腸滑下痢膿血,日夜無節,腹痛難忍者《全幼心鑒》卷四之駐車丸:...
- 更多治療血痢的中成藥
血痢相關藥物
- 通阻合牙日仙拜爾片
意事項】1.忌酒及辛辣、油膩食物。2.慢性腹瀉、痢疾及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其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及經...
- 通竅阿亞然及派克日片
】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2.有慢性腹瀉及痢疾者不宜服用,其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及經常腹瀉,里...
- 百癬夏塔熱片
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2.患有慢性腹瀉、痢疾不宜服用,其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及經常腹瀉,里急...
- 溫胃阿亞然及片
注意事項】1.忌酒及辛辣食物。2.患有慢性腹瀉及痢疾者不宜服用,其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及經常腹瀉,里...
- 通滯埃提勒菲力沙那片
意事項】1.忌酒及辛辣、油膩食物。2.慢性腹瀉及痢疾者不宜服用,其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及經常腹瀉,里...
- 更多血痢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血痢
- 《普濟方》:[卷二百十二泄痢門]血痢
(附論)夫血痢者。熱毒折于血。滲入大腸故也。血之隨氣循環經絡。通行臟腑。常無停積。毒熱氣乘之。遇腸虛...
-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九]純血痢第七
腸間脂與血俱下,故謂痢如膏血也。《圣惠》∶夫小兒血痢者,由熱毒折于血,血入大腸故也。血隨氣循環經絡,...
- 《圣濟總錄》:[卷第七十六]血痢
中,腸胃虛弱。血隨熱行,流滲腸間。因便血下。故名血痢。其脈見虛小者生,身熱疾數者難治。治痢下鮮血。茜...
- 《普濟方》:[卷二百十二泄痢門]滯下膿血
者死。脈沉細虛遲者生。數疾大而熱者死。大人小兒泄痢無已。其后變作白膿。點滴而下。或于糞尾見之。為之...
- 《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痢
四治黃連丸,治五疳八痢。)胡黃連(熱痢,飯丸服;血痢,同烏梅、灶下土末,茶服。)白頭翁(一切毒痢,水...
- 更多古籍中的血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