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uè fēng chuāng
2 英文參考
general papular eczem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anemogenous sor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tching eruptions due to blood-heat or wind-hea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血風瘡(general papular eczema)為病名[1]。出《瘡瘍經驗全書》卷六。又稱“粟瘡”。是指以遍身生瘡,形如粟米,瘙癢無度,抓破時津脂水,浸淫成片為主要表現的濕瘡[2]。
血風瘡類似于西醫的丘疹性濕疹、皮膚瘙癢癥、紫癜性色素性皮炎等[1]。
4 血風瘡的病因
5 血風瘡的癥狀
血風瘡遍體可生,初起形如粟米,瘙癢無度,日輕夜重,抓破則流脂水,浸淫成片;病久風邪郁于肌膚,則耗血生火,瘙癢倍增,破流血水,心煩不寐,咽干不渴,大便燥結[1]。
6 血風瘡的治療
7 關于濕瘡
濕瘡(eczema[3])為病名[4]。是指以多形損害,對稱分布,劇烈瘙癢,滲出傾向,反復發作,易成慢性等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為過敏性炎癥皮膚病[4]。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稟賦不耐者為多。一般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
中醫古代文獻無濕瘡之名,一般依據其發病部位、皮損特點而有不同的名稱,若浸淫遍體,滋水較多者,稱浸淫瘡;以丘疹為主者,稱血風瘡或栗瘡;發于耳部者,稱旋耳瘡;發于乳頭者,稱乳頭風;發于手部者,稱瘑瘡;發于臍部者,稱臍瘡;發于陰囊者,稱腎囊風或繡球風;發于四肢彎曲部者,稱四彎風;發于嬰兒者,稱奶癬或胎癥瘡。
濕瘡相當于西醫的濕疹[2]。
詳見濕瘡條。
8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3.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4.
治療血風瘡的方劑
- 玄精湯
gtāng《外科大成》卷二:組成:鹽鹵水主治:血風瘡,并臁瘡癢至徹骨者。用法用量:用鹽水溫洗之,或...
- 金不換
錢,枯白礬1錢。制法:上藥各為細末。功能主治:血風瘡,癬瘡,疥瘡,蟲瘡及坐板瘡、疥癩。用法用量:先...
- 十神膏
銀朱4錢,胡粉3錢,潮腦2錢,麝香3分。主治:血風瘡。用法用量:上藥各為末,同豬油調為膏,貼在油紙...
- 油垢膏
燒灰)1錢,真香油(煎熟),真輕粉5分。主治:血風瘡。用法用量:貼之。7日痊愈。制備方法:男子頭垢...
- 潮腦膏
藥,如油干,再添油拌再熏,必待艾盡。功能主治:血風瘡。用法用量:乘熱搽在患處,外用油紙草紙包之,次...
- 更多治療血風瘡的方劑
治療血風瘡的中成藥
- 復方青黛丸
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消斑。用于血熱所致的白疕、血風瘡,癥見皮疹色鮮紅、篩狀出血明顯、鱗屑多、瘙癢明...
- 克癢敏醑
濕疹、蕁麻疹,蟲咬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膚瘙癢癥。用法與用量:外用,搽患處。注意:皮膚潰爛者...
- 濕毒清膠囊
干燥、脫屑、瘙癢,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癥見上述證候者。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4粒...
- 康膚酊
蟲去臭。用于各種皮膚瘙癢、濕疹、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瘙癢癥。用法與用量:外用。噴于患處,每次適量,一日...
- 消風止癢顆粒
除濕止癢。主治丘疹樣{尋}麻疹,也用于濕疹、皮膚瘙癢癥。用法與用量:口服,1歲以內一日1袋,或1塊...
- 更多治療血風瘡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血風瘡
- 《證治準繩·雜病》:[第七冊七竅門上]目
者是也。有則沙擦,開張不便,多淚而痛,今人皆呼為粟瘡誤矣。粟瘡亦生在睥,但色黃軟而易散。此則堅而難散...
- 《審視瑤函》:[卷四運氣原證]目瘍
脾經多濕熱。氣滯血行遲。粟瘡胞內起。粒粒似金珠。似膿膿不出。沙擦痛無時。睥急開張澀。須防病變之。病來...
- 《外科心法要訣》:[卷五眼部]椒瘡、粟瘡
椒瘡粟瘡生胞里,脾胃血熱是根苗,粟瘡黃軟濕易散,椒瘡赤硬熱難消。椒瘡圖\p04-34a94.bm...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上眼部]椒瘡粟瘡
【方歌】椒瘡粟瘡生胞里,脾胃血熱是根苗,粟瘡黃軟濕易散,椒瘡赤硬熱難消。【注】此二證生于眼胞之里,雖...
- 《目經大成》:[卷之二八十一證]椒粟三十四
,細顆叢聚,生于左右上瞼之內。色黃而軟者,本經名粟瘡;嫣紅而堅者,名椒瘡。形實邪盛則疙瘩高低,連下瞼...
- 更多古籍中的血風瘡
治療血風瘡的穴位
- 耳背肺
定位:耳背肺在耳背中內部。耳背肺在耳背中內部,即耳背2區。主治病癥:耳背肺主治哮喘、皮膚瘙癢癥等。...
- 對屏尖
的尖端。主治病癥:對屏尖穴主治哮喘、腮腺炎、皮膚瘙癢癥、睪丸炎、副睪炎。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針、埋針...
- 風溪
指、腕兩穴之間。主治病癥:風溪穴主治蕁麻疹、皮膚瘙癢癥、過敏性鼻炎。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針、埋針、壓...
- 耳背溝
在耳背面呈“Y”形凹溝部。主治病癥:耳背溝主治高血壓、皮膚瘙癢癥。刺激方法:一般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 肺俞
塞,咯血,皮膚瘙癢,癮疹,骨蒸潮熱,蕁麻疹,皮膚瘙癢癥,咳嗽上氣,胸滿喘逆,頭項強痛,自汗盜汗,肺...
- 更多治療血風瘡的穴位
血風瘡相關藥物
- 鹽酸氯環利嗪乳膏
膽堿作用。毒理學【適應癥】用于丘疹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癥等的對癥治療。【用法用量】外用:涂患處,每日...
- 醋酸氟輕可的松軟膏
、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濕疹、皮膚瘙癢癥、銀屑病、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用法用量】用...
- 鹽酸曲普利啶膠囊
疾患,包括過敏性鼻炎、蕁麻疹、過敏性結膜炎、皮膚瘙癢癥等。【規格】2.5毫克【用法用量】口服。成人...
- 苯海拉明薄荷腦糖漿
】用于皮膚黏膜的過敏,如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皮膚瘙癢癥、藥疹,對蟲咬癥和接觸性皮炎也有效。亦可用于...
- 鹽酸苯海拉明片
過敏,如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鼻炎,皮膚瘙癢癥、藥疹,對蟲咬癥和接觸性皮炎也有效;暈動病的...
- 更多血風瘡相關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