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血崩為病名[1]。出《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血崩亦名崩、崩中、血山崩、暴崩[1]。指不在經期而突然陰道大量出血者[1]。
4 病因病機
血崩多因勞傷過度,氣虛不能攝制經血,或暴怒傷肝,肝不藏血,以致經血妄行[1]。臨床上須防止暈厥虛脫[1]。
5 辨證論治
血崩在急則治其標的原則下,勞傷氣虛者,治療宜補氣固攝止血,方用舉元煎加烏賊骨、棕櫚炭、煅牡蠣等,或用固沖湯[1]。因暴怒傷肝者,治療宜舒肝解郁,佐以止血,方用平肝開郁止血湯,待血減少或血止時,再予辨證治本[1]。其他如血熱、血瘀、跌仆損傷等,均可引起沖任不固而致血崩[1]。
6 參考資料
治療血崩的穴位
- 陰中之陰
白。隱白為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臨床上治血崩較好。主治腹脹,便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癲狂...
- 隱白
白。隱白為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臨床上治血崩較好。主治腹脹,便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癲狂...
- 鬼壘
白。隱白為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臨床上治血崩較好。主治腹脹,便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癲狂...
- 鬼眼
白。隱白為十三鬼穴之一,統治一切癲狂病,臨床上治血崩較好。主治腹脹,便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癲狂...
- 三毛
,噦噫,鼻衄不止,寒濕腳氣,破傷風,疝氣,經閉,崩漏,癲癇,小便不利,中風,縮陰癥,現代又多用大敦...
- 更多治療血崩的穴位
治療血崩的方劑
- 固本止崩湯
(酒洗),黑姜2錢,人參3錢。功能主治:婦人虛火血崩,兩目黑暗,昏暈在地,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水煎服...
- 四物加地榆湯
經血妄行,故血崩不止焉。生地涼血止血,地榆澀血定崩,小川芎行血海以升陽,白芍藥斂陰血以固下,當歸身...
- 清熱地黃湯
),丹皮1錢半(炒黑),地榆3錢(炒炭)。主治:血崩煩熱,脈洪澀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各家...
- 立應散
30克(燒存性)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婦人血崩,腸風下血。用法用量:每服15克,酒與童便各75...
- 防風黃芩丸
,酒糊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治肝經風熱以致血崩、便血、尿血等證。用法用量:每服三十至五十丸,食...
- 更多治療血崩的方劑
治療血崩的中成藥
- 十灰丸
錄8頁)。功能與主治:涼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諸癥。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9...
- 三七止血片
主治:行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產后流血不止,月經過多及外傷出血。用法與用量:...
- 固經丸
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從本方劑分析,其對子宮大量出血止血力度不足,尚需加茜草、海螵蛸、龍骨、牡蠣等局...
- 艾葉散
1兩,熟干地黃1兩。制法上為粗散。功能主治五痔下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
- 十灰散
、蒲黃、阿膠(蛤粉炒珠,另研細末)各等分。主治:血崩初起。用法用量:每服3錢,白湯下。制備方法:燒灰...
- 更多治療血崩的中成藥
血崩相關藥物
- 環戊噻嗪片
作用。本品還具有降壓作用,用藥早期由于利尿,降低血容量而降壓,用藥后期體內輕度失鈉,小動脈壁細胞低...
- 烏雞白鳳顆粒
則出血,或帶下伴陰癢,或赤帶者應去醫院就診。5.崩漏患者應在在醫師指導下使用。6.服藥2周癥狀無緩...
- 美沙拉嗪腸溶片
物大量傾釋現象,在胃殘留時間短,服藥后20分鐘內血中即可測出本品,在腸道內以常數持續均勻釋放。已表...
- 吲哚美辛滴眼液
。前列腺素是引起眼內炎癥的介質之一,能導致血-房水屏障崩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細胞趨化、...
- 肝素鈣注射液
的作用。本品能阻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阻止血小板崩解而釋放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羥色胺。肝素鈣的抗凝...
- 更多血崩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血崩
- 《普濟方》:[卷三百二十九婦人諸疾門]崩中漏下
漏下二帶之疾。又有月事久閉。時。炒甘炙令候食致然血崩則散數。如玄胡索散。涼血和經之藥。仁齋直指方論云...
-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一調經門]血崩
便煎理中湯,或以沉香降氣湯加入百草霜,米飲調下。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又見血色瘀黑,愈信惡血...
-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一調經門]血崩
便煎理中湯,或以沉香降氣湯加入百草霜,米飲調下。血崩甚而腹痛,人多疑惡血未盡,又見血色瘀黑,愈信惡血...
- 《醫學綱目》:[卷之三十四·婦人部調經]血崩
血崩兼心痛者。(見心痛門。)〔丹〕紫色成塊者,血熱,四物加黃連、柴胡之類。氣虛血虛者,皆于四物內加參...
- 《辨證錄》:[卷之十一婦人科]血崩門(八則)
婦人有一時血崩,雙目黑暗,昏暈于地者,人以為火盛動血也,然此火非實火也,乃虛火耳。世人一見血崩,往往...
- 更多古籍中的血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