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iōng tòng
2 英文參考
chest pai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est pai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thoracalgia[朗道漢英字典]
thoracodynia[朗道漢英字典]
pectoralgi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stethalgia[朗道漢英字典]
3 中醫
胸痛(chest pain[1])為癥狀名[2]。出《黃帝內經素問·脈解篇》。
《中醫藥學名詞》(2010):胸痛是指胸部正中或偏側作痛的表現[2][1]。
《醫宗必讀·心腹諸痛》:“胸痛即膈痛。”
《醫宗金鑒·訂正金匱要略注》卷二十:“胸痹之病輕者即今之胸滿,重者即今之胸痛也。”
3.1 胸痛的病因病機
多與心、肺、肝三臟有關[2]。《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心病者,胸中痛。”
3.2 胸痛的癥狀
《醫碥·胸痛》:“胸者,肺之部分,則其痛尤多屬肺可知,乃醫書多以肝病為言,此舉隅之論耳,勿泥。須知胸為清陽之分,其病也,氣滯為多,實亦滯,虛亦滯。氣滯則痰飲亦停,宜行氣除飲,此治在肺。”
3.3 辨證論治
《雜病源流犀燭·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胸者,肝之分,肺心脾肝膽腎心包七經脈俱至胸,然諸經雖能令胸滿氣短,而不能使之痛,惟肝獨令胸痛,故屬肝病。”“肝虛胸痛引腰,宜補腎,補腎所以補肝也,宜六味丸加首烏、牛膝;肝實胸痛不能轉側,善太息,宜疏肝,宜寬胸飲;胸痛常欲蹈壓其胸,先未痛,但欲飲熱,名曰肝著,宜旋覆湯;胸痛短氣,是水氣,宜五苓散;胸痛痞塞,痰氣為害,宜二陳湯;胸痹急痛如錐刺,難于俛仰,汗出,或徹背上,不速治,或至死,宜生韭汁;胸痹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氣,寸沉遲,關緊數,宜瓜蔞一個,薤白半斤,白酒七斤,煮二斤,分二服,加半夏四兩尤妙;……胸膈隱痛,腎虛不納氣,氣虛不生血也,宜補肝散。”
3.4 關于膈痛
膈痛指疼痛橫連胸膈[4]。
3.4.1 癥狀
《證治要訣·膈痛》:“膈痛與心痛不同……膈痛則痛橫滿胸間,比之心痛為輕,痛之得名,俗為之稱耳。”
3.4.2 治療
《證治準繩·雜病》:“膈痛多因積冷與痰氣而成,宜五膈寬中散,或四七湯加木香、桂各半錢,或檛脾湯加木香如數。痰涎壅盛而痛者,宜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一錢,間進半硫丸。”
3.5 關于胸痹
胸痹指胸膺部悶窒疼痛的一種病證[2]。胸痹有按癥情輕重分為胸滿、胸痛者[2]。本病可見于冠心病、心絞痛等疾患[2]。
3.5.1 癥狀
《肘后備急方》卷四:“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堅痞忽痛,肌中苦痹,絞急如劉,不得俛仰,其胸前皮皆痛,不得手犯,胸滿短氣,咳嗽引痛,煩悶自汗出,或徹引背膂。”
3.5.2 辨證論治
《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本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胸痹心中痞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之。”“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4 西醫
胸痛是指發生在胸部的疼痛,一般由胸部疾病引起。胸膜炎、肺部炎癥、肺梗死、心肌缺血或腫瘤浸及壁層胸膜都是胸痛的重要原因。此外,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肋骨骨折等,甚至腹部疾病累及膈胸膜或疼痛放射,都可引起胸痛。胸痛的劇烈程度不一定與病情輕重相平行。
5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8.
治療胸痛的穴位
- 魂門
疾患:如脘腹脹滿,胸痛徹背,嘔吐呃逆,飲食不下,胃脘疼痛,腹中雷鳴,小便黃赤,頭痛頭昏,黃疸,眩暈,...
- 經渠
喘,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扁桃體炎,喉痹,胸痛,胸背拘急,咽喉腫痛,手腕痛,肩內側痛,前臂內側...
- 天溪
上部,溪即溝溪,穴居脅間,如溝溪,故名天溪。主治胸痛,胸中滿痛,胸脅脹痛,胸膜炎,咳嗽,咳逆上氣,咳...
- 豐隆
多,哮喘,咳嗽,氣喘,急性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胸痛,頭痛,眩暈,耳源性眩暈,咽喉腫痛,便秘,癲狂,...
- 屋翳
管炎,支氣管擴張,咳吐膿血,咳逆上氣,咳唾膿血,胸痛,乳癰,乳癖,乳腺炎,身腫,皮膚疼痛,噎嗝,皮膚...
- 更多治療胸痛的穴位
治療胸痛的方劑
- 顛倒木金散
金。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氣、血、熱飲、老痰之胸痛。用法用量:每服2錢,老酒調下。虛者,加人參;氣...
- 平氣丸
桂花1兩,陳橘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主治:胸膈噎悶,不思飲食,傷酒吐逆,氣脹腹痛,小腸疝氣。...
- 肺炎湯
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主大葉性肺炎。高熱喘促,咳嗽胸痛,吐鐵銹色痰,鼻翼煽動,脈洪大數,舌苔白或黃,少...
- 蜜酥煎
收貯。功能主治:降氣止咳,潤肺補虛。治咳嗽上氣,胸痛。用法用量:每以暖酒服10~15毫升,一日三次,...
- 太一白丸
有若盤盂,胸痛徹背,奄奄惻惻,里急氣滿,噫,項強痛極者;耳聾,消渴泄痢,手足煩,或有流腫,小便苦數...
- 更多治療胸痛的方劑
治療胸痛的中成藥
- 山玫膠囊
益氣化瘀。用于冠心病、腦動脈硬化氣滯血瘀證,癥見胸痛、痛有定處、胸悶憋氣,或眩暈、心悸、氣短、乏力、...
- 黃芪注射液
射液的適應證:1.(1)病毒性心肌炎。癥見心悸,胸痛,呼吸困難,倦怠乏力,浮腫,心律失常。(2)心功...
- 冠心蘇合丸
果。該藥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如胃病、上腹部不適、咽痛、蕁麻疹樣皮炎等,故不宜連續長期服用。實驗研究表...
- 補肺丸
),干姜1兩,大棗100枚。主治:肺氣不足,失聲胸痛,上氣息鳴。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飲送下,日3...
- 靈芝益壽膠囊
腎,活血化瘀。用于神疲倦怠,自汗氣短,失眠多夢,胸痛胸悶,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脈細無力和結代等癥的輔...
- 更多治療胸痛的中成藥
胸痛相關藥物
- 蟻黃通絡膠囊
疲乏力,少氣懶言,心悸自汗,腰膝酸軟,骨節疼痛,胸痛胸悶等為主要表現的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等的輔助治...
- 復方鋅布顆粒劑
請咨詢醫師或藥師。12.如出現胃腸道出血或潰瘍、胸痛、氣短、無力、言語含糊等情況,應停藥并咨詢醫師。...
- 雙氯芬酸鉀片
9.面部、雙足或腿部腫脹。10.重癥頭痛。11.胸痛或咳嗽。如果出現其他不良反應也應立即咨詢醫師。【...
- 布洛芬滴劑
請咨詢醫師或藥師。12.如出現胃腸道出血或潰瘍、胸痛、氣短、無力、言語含糊等情況,應停藥并咨詢醫師。...
- 卡維地洛片
生率2%,不考慮因果關系的不良事件:多汗,乏力,胸痛,疼痛,水腫,發熱,下肢水腫,心動過緩,低血壓,...
- 更多胸痛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胸痛
- 《癥因脈治》:[卷一胸痛論]內傷胸痛
【內傷胸痛之癥】不因外感,胸中隱隱作痛,其痛緩,其來漸,久久不愈,飲食漸少,此內傷胸痛也。若見咳嗽寒...
- 《醫學綱目》:[卷之十六·心小腸部]胸痛胸滿
胸脅,此則胸脅痛屬心,故入心部。肝虛則胸痛引背脅,肝實則胸痛不轉側,喜太息,肝著則常欲蹈壓其胸。經...
- 《證治準繩·雜病》:[第四冊諸痛門]胸痛
脅。又云∶仲夏善病胸脅。此則胸連脅痛屬心。肝虛則胸痛引背脅,肝實則胸痛不得轉側,喜太息,肝著則常欲蹈...
- 《癥因脈治》:[卷一胸痛論]外感胸痛
【外感胸痛之癥】初起表邪未散,下早悶痛,此傷寒門結胸癥也。胸痛脹滿,咳嗽氣逆,不能仰臥,此六淫之邪,...
- 《馮氏錦囊秘錄》:[雜癥大小合參卷七]方脈胸脅病合參
病在心,喻在胸脅,此以胸屬心也。肝虛則胸痛引背脅,肝實則胸痛不得轉側,此又以胸屬肝也。夫胸中實,肺...
- 更多古籍中的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