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胸膜可分為臟層和壁層兩部分。壁層胸膜緊貼于胸廓內側及縱隔面,臟層胸膜包圍于肺的表面,且深入肺葉之間而形成葉間裂。右肺有兩個葉間裂,把左肺分成上、下兩葉。在正常胸部攝片中可見到胸膜反折處的投影及葉間胸膜影,前者見于第1、2后肋下緣的伴隨陰影及脊柱左旁的細條狀與脊柱平行的脊柱旁線。正常葉間胸膜細似發絲。斜裂只能在側位胸片上顯示。橫裂在正側位胸片上均可見到,接近水平方向。有時正位片上見到橫裂呈兩條細線,這是由于胸膜成波浪形起伏的關系。
3 胸腔積液
正常生理情況下,胸腔內可有10~15ml的液體,起潤滑作用。如由于病理狀態所致胸腔內液體量增加稱為胸腔積液。胸腔積液一般積于肺底與橫膈之間,但X線表現先見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然后為外側肋膈角,使之變淺、變鈍。積液量繼續增加,遮蓋肋膈角乃至膈面,再往上就遮蓋肺野和心緣,呈現從膈面向上的一片密度增高陰影,上緣呈凹面弧形,外側高,內側低。大量積液使肋間隙增寬,肋骨位置變平,縱隔向健側移位。少量積液以透視觀察為好,斜位可顯示后肋膈角而能發現少量積液。使患者向患側傾倒約50~60°角時,可使液體流動沿外側胸壁上升,成狹長三角形陰影,隨呼吸運動而上下移動,且有寬度的變化。或作患側在下的側臥水平方向投照,液體沉積于肋骨內緣與肺外緣之間,呈一層密度均勻的致密影。胸腔積液可有以下幾種特殊表現。
3.1 肺底積液
胸腔積液聚集于橫膈和肺底之間稱肺底積液,較多見于右側。液體積于肺底,形似橫膈面升高的現象。在左側者,因其與胃泡之間距離的增大而易提示本癥。正位片上患側橫膈樣弧形面的最高點偏于中外1/3交界處,心膈角及肋膈角變鈍。輔以透視,可見弧影隨心搏而有波動感。這些征象都有別于真正的膈面升高。臥位片上則因液體流注于后背部胸腔,使患側肺野密度普遍高于健側,此時可見真正的橫膈面位置。
3.2 葉間積液
胸腔積液滲入葉間,稱葉間積液。葉間積液在正位上有時可表現為團塊樣陰影,在側位上易于辨認,呈位于葉間裂部位、邊緣清楚的梭形陰影,兩端延伸和葉間胸膜相連。
3.3 包裹積液
液體處于兩層粘連的胸膜間成包裹積液。大多見于胸腔的側壁及后壁。切線位上顯示為緊貼于胸壁的局限性密度增高影,基底部較寬,成半圓形突向肺野,邊緣清晰。上述的葉間積液也屬包裹性積液的一種。
4 氣胸和液氣胸
臟層或壁層胸膜破裂,空氣進入胸腔即成氣胸。空氣進入胸腔,改變了胸腔的負壓狀態,使肺組織呈不同程度的萎陷。X線表現為氣胸部位呈無肺紋理的高度透亮區,肺葉向肺門處萎陷,密度增加,肺紋增深(X片-46)。液氣胸表示液體和氣體同時存在于胸腔,在氣液交界處形成液平,直達胸壁,可與肺內空腔性病變的液平鑒別。液平不隨體位不同而變動。 胸膜增厚、粘連 胸膜面上有纖維蛋白的沉著或肉芽增生可致胸膜增厚,常伴有粘連。一般見于肋膈角處而使之變淺,變鈍。透視下見膈運動受限,也可見膈面呈局部幕狀吊起。大量的胸膜增厚可因前后重疊于肺野而使該區透明度減低,且有肋間隙變窄,或橫膈上升。
5 胸膜鈣化
鈣鹽可沉著于胸膜面上的機化血塊和干酪壞死物中,多貼于臟層胸膜。X線示片狀、條狀或不規則的斑點狀高密度影,大都位于肺的外圍。有時胸膜鈣化可以相當廣泛包裹整側的肺部。
6 胸膜腫瘤
6.1 胸膜原發腫瘤
主要是間皮瘤。在石棉肺患者或接觸石棉的人群中,間皮瘤的發生率較高。根據病變的分布,間皮瘤可有限局型和彌漫型兩種。限局性間皮瘤可局限于胸膜一處,有的帶蒂。惡性者包膜不完整且可侵犯局部肋骨。X線表現為緊貼于胸膜向肺野凸出的梭形或半圓形的軟組織陰影,輪廓清晰,基底較寬,上下緣與胸壁相交成鈍角。帶蒂者可于同一體位的不同呼吸相上示有形態,輪廓的變化。間皮瘤可伴有鄰近肋骨的破壞。發生于葉間胸膜的間皮瘤呈扁橢圓形或圓形,如能發現陰影的上下緣同葉間胸膜相連,則可明確診斷。彌漫型間皮瘤分布彌漫,胸膜普遍增厚,并有大量積液。腫瘤可侵犯鄰近的組織及骨胳。其X線表現主要為大片肥厚與密度增高的胸膜陰影,輪廓不規則,或有多發結節狀突起。常同時有胸腔積液存在。有的病例積液出現早于結節影。有的可見有肋骨或椎體破壞。
6.2 胸膜轉移瘤
常見于肺癌、乳腺癌和胃癌等。胸膜面上可有結節狀腫瘤,因腫瘤侵犯胸膜而往往引起積液。X線所見大多是積液型,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胸腔積液,生長快而多。胸膜面的小結節狀轉移灶不易為一般X線檢查所發現。在葉間胸膜面上的多發轉移灶呈串珠樣排列,體層攝影顯示較清楚,但甚罕見。
7 治療方法
胸膜疾病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適合于結核性或者滲出性的胸膜炎治療。如果是非結核性胸膜炎,需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例如是感染或者發生腫瘤等,需要進行對應的藥物治療。如果是化膿性的胸膜炎可以口服阿司匹林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已經出現胸腔積液的情況,需要胸腔穿刺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治療胸膜和胸膜疾病的穴位
- 膀胱
增加是導致下尿路感染的常見原因之一。與膀胱有關的疾病:膀胱炎: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尤以女性多見。...
- 夾脊
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經至第五腰神經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布有第一胸神經至第五腰神經后...
- 胃管
效。中脘穴有理氣和胃、化濕降逆等作用。中脘穴治療疾病廣泛。由于胃與多條經脈關系密切,如手太陽經“抵胃...
- 胃脘
效。中脘穴有理氣和胃、化濕降逆等作用。中脘穴治療疾病廣泛。由于胃與多條經脈關系密切,如手太陽經“抵胃...
- 上紀
效。中脘穴有理氣和胃、化濕降逆等作用。中脘穴治療疾病廣泛。由于胃與多條經脈關系密切,如手太陽經“抵胃...
- 更多治療胸膜和胸膜疾病的穴位
治療胸膜和胸膜疾病的中成藥
- 腹膜透析
于腹膜結構完整破壞后透析液漏出到腹腔以外的部位(胸腔、腹壁或會陰部)。根據發生時間可分為早期滲漏(...
- 防風通圣散
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導致周圍小動脈收縮;四是細胞膜離子轉運異常如鈉泵、鈣泵活性降低導致血管平滑肌細...
- 保和丸
水量85%,腹瀉超過4周。其常見病因為:①胃腸道疾病,如胃癌、胃炎、慢性痢疾、腸結核、腸道菌群失調癥...
- 越鞠丸
月經期由于溶酶體不穩定,釋放各種溶解酶而破壞細胞膜,使子宮內膜細胞溶解,釋放PGF2α、PGE2,...
- 紫雪
使環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的WBC數升高及胸腺重量增加,但降低脾臟指數。麝香能增強免疫功能,...
- 更多治療胸膜和胸膜疾病的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