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定義
胸悶(oppression in chest)為癥狀名[1]。是指自覺胸中堵塞不暢、滿悶不舒的表現[2]。
4 癥狀
自覺胸中堵塞不暢、滿悶不舒[2]。
5 胸悶的治療
5.1 推拿療法
②用拇指指腹按壓外關2分鐘,力度適中。
③中間三指并攏,用指腹按壓膻中,力度要輕,直至胸悶緩解。
④用拇指指腹按揉三陰交2分鐘,左右交替進行,力度適中。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9.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治療胸悶的穴位
- 池泉
即中泉。出《針灸經外奇穴治療訣》。主治心胸疼痛,胸悶,胃痛,吐血,心痛,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膨膨然...
- 中泉
。在腕背側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橈側的凹陷處。主治胸悶,胃痛,吐血,心胸疼痛,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膨...
- 元兒
吐乳,咳嗽,氣喘,胸痛,心悸,乳少,嘔吐,噎膈,胸悶,氣短,咳唾膿血,肺癰,乳癰,嘔吐涎沫,癭氣,呃...
- 元沉
吐乳,咳嗽,氣喘,胸痛,心悸,乳少,嘔吐,噎膈,胸悶,氣短,咳唾膿血,肺癰,乳癰,嘔吐涎沫,癭氣,呃...
- 元見
吐乳,咳嗽,氣喘,胸痛,心悸,乳少,嘔吐,噎膈,胸悶,氣短,咳唾膿血,肺癰,乳癰,嘔吐涎沫,癭氣,呃...
- 更多治療胸悶的穴位
治療胸悶的方劑
- 鮮佛手露
成:鮮佛手1斤。功效:寬胸利氣。主治:肝胃不和,胸悶氣滯。用法用量:每用4兩,隔水溫服。制備方法:用...
- 平喘寧
:清熱和中,理肺平喘。主治:咳嗽吐痰,痰黃而稠,胸悶氣喘,不能平臥,苔黃,脈浮滑略數。用法用量:前3...
- 黃耆赤昆湯
。主脾虛胎水之輕者。癥見腹部增大之快與妊月不符,胸悶氣喘,四肢浮腫,四肢無力,不思飲食,面色淡黃。摘...
- 五黃丹
丹服;治伏熱吐血,秋石5分,開水化和丹服;治伏邪胸悶頭痛,薄荷1錢,川芎5分,水煎去滓,和丹服;治濕...
- 仙靈脾沖劑
主治補腎強心,壯陽通痹。用于陽萎遺精,筋骨痿軟,胸悶頭暈,氣短乏力,風濕痹痛等(也用于性機能減退的陽...
- 更多治療胸悶的方劑
治療胸悶的中成藥
- 仙靈脾沖劑
主治補腎強心,壯陽通痹。用于陽萎遺精,筋骨痿軟,胸悶頭暈,氣短乏力,風濕痹痛等(也用于性機能減退的陽...
- 胃蘇沖劑
氣消脹、和胃止痛。用于氣滯型胃脘痛及脹痛、噯氣、胸悶、食少、排便不暢等癥。胃蘇沖劑的用法用量:每次1...
- 心通顆粒
,軟堅化痰。用于胸痹氣虛痰瘀交阻癥,心痛,心悸,胸悶氣短,心煩乏力,脈沉細、弦滑、結代,以及冠狀動脈...
- 益氣復脈口服液
(2)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癥見心胸隱痛,胸悶氣短,心中動悸,兼有其他氣陰虧虛證候。2.應用指...
- 參芍片
化瘀,益氣止痛之效。尤適用于氣虛血瘀型胸痹所致的胸悶、胸痛、心悸、氣短等癥。參芍片的適應證:1.功用...
- 更多治療胸悶的中成藥
胸悶相關藥物
- 乙諾奇
期綜合征引起的烘熱、自汗、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胸悶、頭痛,頭沉重,便秘,皮膚蟻走感,脅痛,腰腿酸痛...
- 風寒咳嗽丸
寒、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喘,癥見頭痛鼻塞、痰多咳嗽、胸悶氣喘。【規格】【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
- 二母寧嗽丸(大蜜丸)
止咳。用于燥熱蘊肺所致的咳嗽、痰黃而黏不易咳出、胸悶氣促、久咳不止、聲啞喉痛。【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
- 二母寧嗽丸(水蜜丸)
止咳。用于燥熱蘊肺所致的咳嗽、痰黃而黏不易咳出、胸悶氣促、久咳不止、聲啞喉痛。【規格】水蜜丸每100...
- 二母寧嗽丸
止咳。用于燥熱蘊肺所致的咳嗽、痰黃而黏不易咳出、胸悶氣促、久咳不止、聲啞喉痛。【規格】水蜜丸每100...
- 更多胸悶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胸悶
- 《叢桂草堂醫案》:卷四
德謙生母安氏。今年六月初十日。陡患發熱惡寒。手麻胸悶。身困。舌苔白膩。脈息沉緩。蓋乘涼貪食西瓜過度。...
- 《歸硯錄》:卷四
紅,音低神憊,睛微赤,舌苔微黃,足微冷,身微汗,胸微悶,脈微弦。乃本元素薄,謀慮縈思,心火上炎,內...
- 《叢桂草堂醫案》:卷三
醫治。服瀉藥不效。九月該艦來鎮江。延予延醫。發熱胸悶。舌苔黃膩。腹脹不舒。脈滑溲赤。蓋濕勢蘊伏。兼有...
- 《張聿青醫案》:[卷三]伏暑
邪,引動伏暑。發熱得汗不解,面色帶紅,微作惡心,胸悶不寐。脈數糊滑,苔白粘膩。外感之邪,才從汗解,而...
- 《丁甘仁醫案》:[卷一]傷寒案
分,濕痰內蘊中焦,太陽陽明為病。寒熱無汗,頭疼,胸悶泛惡,納谷減少,脈浮滑,苔白膩。擬汗解化滯,重用...
- 更多古籍中的胸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