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何理解中醫的形狀
形狀(shape form[1])是指中藥材的形體狀態[1]。藥材由外部的面或線條組合而呈現的外表,藥材的形狀與藥用部位有關,每種藥材的形狀一般比較固定。
4 中醫基本概念:陽就是形狀,陰就是構成形狀的物質
自古以來中醫所用的每個概念都是清清楚楚,陰陽五行經絡藏象臟腑疾病傷俱然。后人不識,胡亂解釋和變造各名(概念)的所指,尤以陰陽為最。
陰陽自古就有的概念,陰陽從不對立!是統一的,是描述客觀事物的形狀和組成的兩個方面。
學醫切記:陽就是形狀,陰就是構成形狀的物質。不明陰陽,難入醫門。
陰陽的對立說、矛盾說等產生,是后人以訛傳訛之說,各說皆違背陰陽之本來。尤其以“天為陽、地為陰”的說法最具備欺騙性。其實天為陽,實際是指天垂象,地為陰,實際是指地應象而成。
陽平 ======= ======= 陰密
為什么不能謹遵古訓,而一定要加入對立、矛盾的“意義”?簡簡單單的一個陰陽概念,讓“中醫大師”們發揮到了極致,越搞越亂。“當代專家”被這以訛傳訛的“陰陽”概念搞得“頭昏腦脹”,倒是真應了先人“匪人不傳”的古訓。
不明白 陽就是形狀,陰就是構成形狀的物質。 學醫尚未入門。
這本不是不傳之密,可憐現在的學醫人,習醫之始已經被引入歧途,哪里還有可能通理、得道啊。
明白了“陽就是形狀,陰就是構成形狀的物質”只是避免誤入歧途 離“成”醫還遠。
這是正解,是“醫明陰陽五行術”中的“陰陽”正解
“形狀“和“構成形狀的物質”是《黃帝內經》中說的“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形狀 物質 “天地之道也,” 天地 是物質 有形狀 的 體現
“萬物之綱紀,” 萬物 可由 物質 形狀 分類
“變化之父母,” 變化 可 物質 形狀 起
“生殺之本始,” 生殺 即 物質 形狀 存亡
“神明之府也 ” 物質 形狀是 神明 “居所”
就拿一塊泥說吧 一是數量 塊 陽 (既然知道塊 塊是形狀)泥 陰 泥表明了是何種物質
藝人使用做成泥偶 陽變了 塊變成了“偶”,陰 沒有變 還是 泥
假定為了保存 把泥偶烘干 樣子沒變吧 陽沒變 陰變了 雖然名字都稱作“泥偶”,泥的干濕是不一樣的了
陰陽 是人(不包括類人)表述事物的基本“方式”,每個人使用中文母語的人都時時在用“陰陽”,所以這種“陰陽”表述的“世界觀”是“打娘胎里帶來的”,與生俱來,遺傳!!識字不識字都沒關系。
泥巴 做成 泥偶 你做的 和 藝術大師做的 差別在哪里?
瓶 和 碎片 沒區別嗎? 瓶 有特定“形狀” 打成碎片 ,“特定形狀”不存在了, 陽破 神之府破 “無神了”
古董 和 贗品 所用原材料不同 都有“特定形狀” (假設形狀一摸一樣) 陽 一樣 陰不同 “府”中所居“神”不同 神啊 哈哈
(人和不長毛猴子的差別在哪啊?)
“陽根于陰,陰根于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和“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大道至簡,莫讓瘴氣礙眼。再說一遍:
陽就是形狀,陰就是構成形狀的物質。
泥球 泥塊 泥偶 泥碗 球 塊 偶 碗的形狀===幾何形狀和尺寸 是陽 陰 都是泥,即 陰同陽(樣)不同
鐵球 土球 雪球 氣球 假定大小相同 陽同 陽(樣)同陰不同 鐵 土 雪 氣是陰, 陰不同
至于 土加水 變成 泥 陰合陽化
陽 是可感知的所有形狀(樣)的總稱
西方對此的認識以幾何、非歐幾何 。。。。。來具體表述,系想“窮舉”陽,認識到
這一步已經不容易了。
陰 是可感知的所有物質(隱)的總稱
西方對此的認識以化學、物理。。。。。。。。來具體表述,系想“窮舉”可見之陰,
雖然近代有提出“暗物質”概念,但由于“線性思維”的限制,卻排除于“可見”之外,悲哉。
所以用“陰陽”描述“有”(即存在),雖然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卻是每一個以漢語為
母語的“人”與生俱來。
今天的陰陽流散無窮,原始本義被很多人(類)無視。
5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形狀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四]風論第四十二篇
內虛,則生風,因風傳變,則其病各異,內病五臟,則形狀不同,舉而論之,故曰風論。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
- 《醫宗金鑒》:[卷三]四診心法要訣
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凡此形神將奪,筋骨虺頹之形狀,故皆主死候也。太陰情狀,貪而不仁,好入惡出,下...
-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十六]辨脈法
。辨脈者,辨別諸脈之名也,法者,諸脈部位、至數、形狀、相類、相反,別之各有其法也。脈名者也,如浮、沉...
- 《醫宗金鑒》:[卷二]辨脈法篇
也。辨脈者,辨別諸脈之名也。法者,諸脈部位至數,形狀相類相反,別之各有其法也。脈名者,如浮、沉、遲、...
- 《重慶堂隨筆》:卷下
毒者,生綠豆研汁恣飲之。山慈姑處州人以白花者良,形狀絕似石蒜。李氏于山慈姑集解下注云∶冬月生葉,二月...
- 更多古籍中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