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心風為病名[1]。
4 心受風邪所致的病患·心風
心風指心受風邪所致的病患[1]。《黃帝內經素問·風論》:“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奇效良方》治風中于心,用遠志湯[1]。
5 癲疾之一·心風
心風為癲疾之一[1]。見《太平圣惠方》卷四。多由情志抑郁,所欲不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或痰濁阻滯,神不守舍所致[1]。癥情較一般癲疾稍輕[1]。《證治要決·癲狂》:“心風者,精神恍惚,喜怒不常,無語,時或錯亂,有癲之意,不如癲之甚。”治宜補益心脾,化痰宣竅,清心安神[1]。選用歸脾湯、養心湯、定志丸,痰盛熱甚者,用星香散、壽星丸或清心湯等方[1]。
6 參考資料
治療心風的方劑
- 河車丸
寒型小兒慢性支氣管哮喘。體質較差,正氣虛弱,易感風寒。用法用量:每天早晚各服1丸。6歲以下減半。加...
- 大造丸
血,補益肺腎。治陰虛血熱,耳目失聰,須發早白,及心風失忘,虛勞水虧等癥。使用注意:若夏季加五味子七錢...
- 五膽丸
別以狗膽汁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功能主治:治心風,狂走癲癇。用法用量:每服十五丸,食后以磨刀汁吞...
- 仙人煉絳雪
吐膿血,丹石毒發,天行時氣,一切熱病,諸黃疸等;心風昏亂,心怯健忘,四肢煩熱,頭痛眼赤,大小便不通,...
- 參珀茯神湯
珀5分,辰砂5分(2味和勻同沖)。功能主治:傷寒心風發狂。發則牙關緊急,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悶恍惚...
- 更多治療心風的方劑
治療心風的穴位
- 背俞
俞穴;2.背部各經穴;3.經穴別名(大杼、風門、心俞)位于背腰部的五臟六腑的俞穴·背俞:背俞泛指位...
- 完骨
面神經麻痹,腮腺炎,失語癥,枕小神經痛,缺血性中風,椎動脈型頸椎病,緊張性頭痛,頸椎勞損,失語,口...
- 上脘
奔豚氣脹不能食,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氣狀如覆杯,針人八分,先補...
- 上管
奔豚氣脹不能食,霍亂吐利,身熱汗不出,三焦多涎,心風驚悸,心痛不可忍,伏梁氣狀如覆杯,針人八分,先補...
- 手少陰心經
此篇論足六經及五臟瘧。)《黃帝內經素問·風論》: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
- 更多治療心風的穴位
治療心風的中成藥
- 愈風寧心片
的功效。用于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疼痛,冠心病,心絞痛,神經性頭痛,早期突發性耳聾。《中華人民共和...
- 愈風丹
荊芥湯送下;眉毛脫落大風,天麻湯送下;口發狂言氣心風,朱砂湯送下;十指斷裂,鹽湯送下;飲食無味,皂角...
- 傘花烴
證:適用于支氣管炎、肺炎的痰稠咳嗽。注意事項:有風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傘花烴的...
- 羊癇風丸
拼音:yángxiánfēngwán英文:羊癇風丸中藥部頒標準:別名/通用名:羊癇風藥拼音名:Yan...
- 祛風濕藥酒
gshīyàojiǔ中藥部頒標準:別名/通用名:風濕藥酒拼音名:QufengshiYaojiu標準...
- 更多治療心風的中成藥
心風相關藥物
- 清風油
蟲咬,皮膚瘙癢。【用法與用量】外用。涂擦額角、眉心或患處。【禁忌】皮膚破損處忌用。【注意事項】1....
- 二天油
舟車暈眩,中暑。【用法與用量】外用,涂擦額角、眉心或患處。【禁忌】皮膚破損處忌用。【注意事項】1....
- 塞隆風濕軟膠囊
【藥品名稱】通用名稱:塞隆風濕軟膠囊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止痛,補...
- 虎梅含片
每次連服4片,一日4次。【不良反應】偶見腹瀉、惡心、泛酸。【禁忌】孕婦禁用。【注意事項】1.忌煙酒...
- 塞隆風濕軟膠囊
【標準來源】國藥標準WS3-309(Z-039)-2000(Z)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
- 更多心風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心風
- 《雜病廣要》:[臟腑類癲狂]狂
?其脈三部俱盛,浮大滑數而長也。(《儒醫精要》)心風心風者,精神恍惚,喜怒不常,言語時或錯亂,有癲之...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四十九心風門]藥方
正心湯治七情五志久逆,心風妄言、妄笑,不知所苦。人參茯神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各一錢)羚羊角(鎊...
- 《普濟方》:[卷十八心臟門]怔忡驚悸
。一方。無木鱉仁。用酸棗仁。鎮心丸(出圣惠方)治心風恍惚。驚恐失常。或恚悲愁。情意不樂。紫石英(細研...
-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治心風恍惚諸方
手少陰之經,則神思不安,志意錯亂,故令恍惚也。治心風恍惚驚恐,心氣不安,宜服龍齒散方。龍齒(三分細研...
- 《普濟方》:[卷十八心臟門]心狂
神有余。則陽氣越。所以有喜笑之證。方七寶鎮心丸治心風。狂語錯亂。似如邪瘧。發作有時。玉屑金屑銀屑黃丹...
- 更多古籍中的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