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ī nèi
2 英文參考
xīnè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X-LE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xīnèi[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X-LE3[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膝內(xīnèi EX-LE3)為經外奇穴名[1][2]即百蟲窩。見《中醫藥學名詞(2004)》。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3寸,即血海上1寸[1][1]。
百蟲窩為經外奇穴名(EX-LE3)[3]。出《針灸大成》(《針灸大成》作百蟲窠),《中國針灸全書》、《針灸學》作百蟲窩[4][5],《中醫藥名詞(2004)》名膝內,《針灸集成》名血郄。位于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3寸[3]。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風疹,蕁麻疹,蟲積,蛔蟲病等。
4 代號
EX-LE3
5 百蟲窩穴的別名
血郄(《針灸集成》)
膝內(《中醫藥名詞(2004)》)
6 出處
《針灸大成》:百蟲窩二穴,即血海也。在膝內廉上三寸。
7 膝內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3寸,即血海上1寸[6]。
屈膝,百蟲窩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3寸,即血海上1寸[7]。
百蟲窩在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3寸[8]。
經外奇穴——百蟲窩的位置
經外奇穴——百蟲窩的位置
8 膝內穴取穴方法
患者屈膝取穴。
9 膝內穴穴位解剖
百蟲窩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股內側肌和大收肌。分布有股前皮神經。
9.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股內側肌[7]。
9.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股神經前皮支分布,深層有股神經肌支和股動脈分布[7]。
10 膝內穴的功效與作用
11 膝內穴主治病證
百蟲窩穴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風疹,蕁麻疹,蟲積,蛔蟲病等。
百蟲窩穴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7]。
12 膝內穴的配伍
配曲池、支溝、陽溪、陽谷、大陵、合谷、后溪、委中、足三里、陽輔、昆侖、行間、三陰交,治疥癬瘡[8]。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1.5~2寸[7]。
13.2 灸法
14 文獻摘要
《針灸大成》:百蟲窩二穴……灸之七壯,針五分。治下部生瘡。
《針灸集成》:主腎臟風瘡。
15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2.
- ^ [4]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8.
- ^ [5]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402-403.
-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7]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8.
-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402-403.
古籍中的膝內
- 《外臺秘要》:[卷第三十九]孔穴主對法
)二五(足陽明心腹一云膝足)二六(手足胸)二七(膝內踝一云肩膊膈下及兩足并陰囊中)二八(陰中及耳頰)...
- 《醫學入門》:[內集·卷一經絡]經穴起止
三陰交內踝上三寸,骨后筋前。針入三分,灸三壯。主膝內廉痛,小便不利,身重足痿,癖,腹寒氣逆,脾病四肢...
- 《經穴匯解》:[卷之五]足部第九并圖
地機(甲乙)一名脾舍。(甲乙)膝下五寸。(甲乙)膝內側。輔骨下。陷中。伸足取之。(明堂)按甲乙曰。太...
- 《普濟方·針灸》:[卷五針灸門]十二經流注五臟六腑明堂
陰脈之所行也。為經)。入于曲泉。曲泉者。水也(在膝內輔骨下大指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而得之。足厥陰脈...
- 《普濟方·針灸》:[卷四針灸門]足太陰脾經
也。素問所謂溏者。是也)。黃膽。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按甲乙經。作好臥不能食肉。唇青強立股膝內)...
- 更多古籍中的膝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