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簡介
成人心率超過100次/分稱心動過速,這種現象可以通過計數頸動脈或橈動脈的搏動頻率而發現。心動過速的患者經常會感到心悸及心跳加快。正常情況下,當人們心理、生理處于一定應激狀態時容易出現心動過速,如激動、運動、疼痛、焦慮以及發熱。咖啡因或煙草同樣也可誘發心動過速。然而,心動過速還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早期信號,例如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疾病或某些藥物、檢查、治療也可以引起心動過速。
3 病因
因為導致青年人心動過速最主要、最多見的原因,是由于功能性植物神經紊亂所致,這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臨床病例和心臟病專家所證實。 多數患心悸的青年男女來見醫生時心情都很緊張,但給他們做了聽診和有關項目的全身檢查后,發現除心率過快外,其他檢查該屬正常。患者除感心慌外,多有頭暈、乏力精神煥散以及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癥狀。 心動過速在青年人中甚普遍,據臨床資料統計,占所有青年人就診率16.8%,臨床上稱為“青春期心動過速”。
4 診斷
動態心電圖是通過貼在病人前胸的7個電極,將受檢者24小時靜息、活動以及立、臥、坐位等不同時間不同狀態的心電波形,連續不斷地記錄于記錄儀中,再將記錄儀儲存的資料輸入電腦,經過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在佩帶記錄儀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4.1 宜動不宜靜
佩帶記錄儀后,日常起居應與佩帶前一樣,受檢者應做適量運動。根據病情和檢查目的,住院病人可慢步、上下樓等;疑心絞痛者則可選擇可能誘發疾病發作的較為激烈的運動,以便觀察運動量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關系,供醫生診斷參考。不過病情嚴重者應遵循醫生吩咐。
4.2 皮膚宜干燥不宜潮濕
電極貼在前胸皮膚上經導線與記錄儀相連,如果皮膚濕漉漉的,電極與皮膚的接觸就不好,甚至造成電極脫落,受檢者只得重做。因此檢查日不能洗澡、避免出汗。臨床上常見有些受檢者運動得大汗淋漓,結果不是部分電極脫落就是心電圖干擾波太多無法分析。
4.3 遠離電磁場
較早的記錄儀都是用磁帶記錄心電波形,故磁場對此干擾頗大。從接聽過手機的心電圖上可以看到,接聽時段已無正常心電波形了,分析圖形時只得把這個時段裁去。不過現在的記錄儀已為數字化的,不受磁場干擾了。
5 超聲心動圖檢查
將超聲探頭置于胸壁、食管內,對立體的心臟進行無數切面掃描、綜合分析心臟各結構的位置、形態、活動與血流特點,從而獲得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及血流動力學診斷資料。近年來食管內超聲、血管內超聲、心血管三維超聲成像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拓寬其應用范圍,大大提高了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
6 注意項
當心率過快時,患者可出現心悸、氣短、胸悶、煩躁等癥狀,甚至可出現胸痛。癥狀的個體差異也較大。通常從休息狀態下心率70次/min左右增加至2.5倍左右(180次/min),心臟的工作效率最大;當超過180次/min時,則心臟工作效率明顯降低,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這是因為心率>180次/min時心肌耗氧量明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有冠心病者更加明顯),舒張末期縮短,心室充盈減少,每搏心排出量減少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