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 豨薟丸藥典標準
2.1 品名
豨薟丸
Xixian Wan
2.2 處方
豨薟草1000g
2.3 制法
取豨薟草,切碎,取出租莖50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煎液濾過,濾液合并,濃縮成稠膏;剩余豨薟草用黃酒1000g浸拌,置罐中,加蓋密閉,隔水加熱至酒被吸盡,與上述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70~20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4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大蜜丸;氣微,味甜、微苦。
2.5 鑒別
取本品1丸,剪碎,加硅藻土3g,研勻,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奇壬醇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2.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2.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18:8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5nm。理論板數按奇壬醇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2.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奇壬醇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重量差異項下的本品,剪碎,混勻,取約9g,精密稱定,加硅藻土3g,研勻,置圓底燒瓶中,加石油醚(60~90℃)150ml,加熱回流2小時,濾過,濾渣揮盡溶劑,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提取2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5ml,蒸干,殘渣用甲醇溶解,并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0μl與供試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豨薟草以奇壬醇(C20H34O4)計,不得少于2.0mg。
2.8 功能與主治
清熱祛濕,散風止痛。用于風濕熱阻絡所致的痹病,癥見肢體麻木、腰膝痠軟、筋骨無力、關節疼痛。亦用于半身不遂,風疹濕瘡。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2.10 規格
每丸重9g
2.11 貯藏
密封。
2.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3 《政類本草》卷十一引《成訥方》之豨薟丸
3.1 方名
豨薟丸
3.2 豨薟丸的別名
火輪丹、九蒸單豨薟丸
3.3 組成
豨薟。
3.4 主治
《政類本草》卷十一引《成訥方》之豨薟丸主治中風。
3.5 豨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溫酒或米飲送下。服至二千丸,所患忽加,不得憂慮,是藥攻之力;服至四千丸,必得復故;五千丸,當復丁壯。
3.6 制備方法
9蒸9曬,搗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3.7 附注
火輪丹(《普濟方》卷二二○引《鮑氏方》)、九蒸單豨薟丸(《醫學入門》卷七)。江陵府節度使進豨薟丸方:臣有弟訴,年三十一,中風床枕五年,百醫不差。有道人鐘針者,因睹此患,曰:可餌豨薟丸,必愈。其藥多生沃壤,高三尺許,節葉相對,其葉當夏五月以來收,每去地五寸剪刈,以溫水洗泥上,摘其葉及枝頭,凡九蒸九曬,不必大燥,但取蒸為度,仍熬,搗為末,為丸服。臣依法修合,與訴服,果如其言。鐘針又言,此藥與本草所述功效相異,蓋出處盛在江東,彼土人呼豬為豨,呼臭為薟氣,緣此藥如豬薟氣,故以為名。但經蒸曬,薟氣自泯。每當服后,須吃飯3-5匙壓之。五月五日采者佳。奉宣付醫院詳錄。
4 《張氏醫通》卷十四之豨薟丸
4.1 方名
豨薟丸
4.2 組成
豨薟(5月取赤莖者,陰干,以凈葉蜜酒9蒸9曬)1斤,芍藥2兩,熟地2兩,川烏(黑豆制,凈)6錢,羌活1兩,防風1兩。
4.3 主治
《張氏醫通》卷十四之豨薟丸主治癘風腳弱。
4.4 豨薟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溫酒送下。
4.5 制備方法
煉蜜為丸。
5 豨薟丸說明書
5.1 藥品名稱
豨薟丸
5.2 劑型
大蜜丸:每丸重9g。
5.3 豨薟丸的主要成份
豨薟草。
5.4 豨薟丸的功能主治
祛風濕,利關節,解毒。用于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風疹濕瘡。
5.5 注意事項
5.6 豨薟丸的用法用量
每次1丸,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