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ié zhèng shèng shuāi
2 英文參考
rising and falling of vital qi and pathoge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注解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機體的抗病能力與致病邪氣間相互斗爭所發生的盛衰病機變化[1]。邪正盛衰指疾病的發生及其發展變化決定于邪正之間的力量對比[2]。這種斗爭,不僅關系著疾病的發生,而且直接影響著疾病的發展和轉歸,同時也影響著病證的虛實變化[1]。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許多疾病的過程,也就是邪正斗爭及其盛衰變化的過程。病機學說將邪氣與正氣各自盛衰的相互作用及其形成的病理狀態,歸納為邪正盛衰一類[2]。
邪正消長為病機[2]。邪氣與正氣之間此消彼長的斗爭過程[2]。正邪相爭,正氣戰勝病邪則疾病痊愈,邪氣勝而正氣受損則病加重[2]。
邪氣盛則實為病機[2]。指疾病過程中,邪氣盛,正氣激烈對抗,出現實證的病機[2]。如壯熱、無汗、煩躁、狂亂、腹痛拒按、便秘尿赤、脈滑數有力等[2]。《黃帝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精氣奪則虛為病機[3]。精氣,指人體的正氣[3]。指疾病過程中,正氣過度耗損,出現虛證的病機[3]。癥見面色蒼白,神疲體倦,心悸氣短,自汗盜汗,脈細弱無力等[3]。《黃帝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正虛邪戀指正氣已虛,余邪未盡的狀態,由于正氣難復是主要矛盾,致使疾病處于纏綿難愈的病理過程[4]。正虛邪戀病變多見于疾病后期,且往往是多種疾病由急性轉為慢性,或慢性病經久不愈,或遺留某些后遺癥等[4]。
4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8.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08.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19.
古籍中的邪正盛衰
- 《類經》:[十二卷論治類]十一、有毒無毒制方有約必先歲氣無伐天和
長收藏,即天和也。設不知歲氣變遷而妄呼寒熱,則邪正盛衰無所辨,未免于犯歲氣、伐天和矣,夭柱之由,此其...
- 《傷寒六書》:[傷寒一提金卷之四]一提金啟蒙
涼服,其中和之劑,溫而服之。戰汗分為四證,要知邪正盛衰。類傷寒四證,照常法則治之。雖云發蒙,實登仲景...
- 《壽世保元》:[卷二傷寒]傷寒總論
熱藥涼服。中和之劑。溫而服之。戰汗分四癥。要知邪正盛衰。類傷寒四癥。照常例而治之也。學人宜究心焉。《...
- 《景岳全書》:[卷之二十三心集·雜證謨積聚]述古(共六條)
治之尚不可過,況虛而有積者乎?此治積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詳審。張子和曰∶積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十三積聚門]治法
治之尚不可過,況虛而有積者乎?此治積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詳審。(甫謂養正積除,此積之微者也。如脾...
- 更多古籍中的邪正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