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效應器 effector 亦稱效果器。是動物體對外界進行主動作用時,作為直接手段的器官或細胞(效應器細胞)。這個術語的適用范圍可至細胞器的水平。一般也可以把效應器看成是生物體的能量釋放門戶。根據釋放的能量種類,可分為機械(力學)效應器(肌肉、纖毛、鞭毛),電效應器(電器官),光效應器(發光器官),化學效應器(腺)等。色素細胞常稱為色素效應器,但從能量種類來看也是一種機械效應器。肌肉和腺體是最普遍,具有代表性的效應器,同時也是動物生活中最重要的效應器。效應器的活動,一般通過細胞貯藏能量的異化作用的釋放(能量代謝)所引起,這里,ATP的分解在以肌肉為主的情況下成為共同的最終階段。效應器的活動相當于以前一直被稱為興奮的現象,其活動方式通常是,到達興奮性膜的信號,以某種方式傳導給內部的特定效應器,從而誘發后者的輸出發放。
傳出神經纖維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一起稱為效應器。這種從中樞神經向周圍發出的傳出神經纖維,終止于骨骼肌或內臟的平滑肌或腺體,支配肌肉或腺體的活動。按神經末梢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軀體運動神經末梢和內臟運動神經末梢。運動神經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纖維并和肌纖維緊密相貼組成運動終板。內臟運動神經末梢分布在內臟的平滑肌和腺上皮細胞等處。神經纖維較細,無髓鞘,末梢分支呈叢狀;末端膨大成小結或扣環,包繞肌纖維或穿行于腺細胞之間。神經末梢向肌纖維傳遞沖動,是由于神經纖維軸突終端膨大部分釋放化學介質(乙酰膽鹼),經過裂隙,作用于肌膜,使肌膜產生膜電位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