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小舌
經痛。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現代研究:針刺合谷、外關、少澤穴組,可升高哺乳期缺乳婦女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懸壅垂之俗稱·小舌:小舌出自《喉科秘旨》卷下,即懸壅垂之俗稱。懸雍垂(uvula)為解剖部位名稱。出《黃帝內經靈樞·憂恚無言》篇。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雜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雜病源...
- 小舌爛痛
拼音:xiǎoshélàntòng英文:abscessofuvula;小舌爛痛為病證名。本病多由熱毒結于胃經,或楊梅瘡毒上攻所致。癥見懸壅垂(小舌)生出白點,或紅腫而爛痛。治宜瀉火解毒,可選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清胃散等加減,或參見楊梅瘡。治宜清血解毒。內服楊梅一劑散或土茯苓合劑。外用鵝黃散。...
- 懸旗小舌
拼音:xuánqíxiǎoshé懸旗小舌病名。系指發生于懸雍垂下端尖頭處的血泡。《喉科指掌》卷六:“懸旗小舌,懸旗風生于小舌下尖垂,頭變圓,粗如桂圓核大,紅如櫻桃。”本病的原因多為過食燥酒厚味,以致胃火郁蒸而發。也即懸旗風,參見該條。...
- 小舌菊屬
拼音:xiǎoshéjúshǔ英文:中文名小舌菊屬拼音名xiaoshejushu拉丁名Microglossa中國植物志74:337描述MicroglossaDC.小舌菊屬,菊科,約10種,分布于熱帶亞洲和非洲,我國有小舌菊M.pyrifolia(Lam.)Kuntze1種,產華南和西南。高大或攀援狀亞灌木;葉互生,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鋸齒;頭狀花序異性,放射狀,作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式排列;總苞片多列,...
- 小舌腫痛
拼音:xiǎoshézhǒngtòng英文:painfuluvularswelling;小舌腫痛為病名。小舌,懸壅垂之俗稱。小舌腫痛即懸壅垂腫痛。參見懸旗風:懸旗風系指發生在懸壅垂上的血泡。見《喉科指掌》卷三。癥見懸雍垂尖端變圓,形似黃豆或桂圓核,紅若櫻桃,脈來洪數。此由胃火郁盛而發。治宜清熱解毒。方宜加味黃連解毒湯、加味甘桔湯等。外吹朱黃散或冰射散等。即懸旗小舌。...
- 胃毒小舌
拼音:wèidúxiǎoshé胃毒小舌病名。《喉科指掌》卷六:“此癥因毒結胃家、發于小舌,胃脈沉而洪大者,真結毒也。”治宜清胃解毒,方選黃連解毒湯、黃連上清丸等加減。...
- 小舌落下
拼音:xiǎoshéluòxià英文:staphyloptosis;小舌落下為病證名,系指懸壅垂腫脹下垂及伴有疼痛的病證。多由脾胃積熱,熱氣上蒸所致。癥見小舌腫墜下垂,作梗作痛。治宜解毒瀉熱,消腫止痛。可選用清胃散、普濟消毒飲等加減。也有因脾虛肌肉松弛而致者,可用補中益氣湯之類。《鮑氏驗方新編》卷一記載:“用鹽橄欖連核,燒灰存性,研末吹之即止,或用熟鹽點之,均效。”另在治療中應注意全身情況。...
- 積熱小舌
拼音:jīrèxiǎoshé積熱小舌病名。指咽喉部小舌(即懸雍垂)發生腫痛的病癥。多因肝胃二經火毒上炎于咽喉部位所致。見《喉科指掌》卷三。內有:“此癥因肝胃二經火毒飛騰,所以帝丁(即懸雍垂)長硬,白衣裹滿,咽物不下,右關之脈浮大,用六味湯加山梔、連翹、黃芩、黃柏、生石膏、滑石、葛根、木通、草河車;服玉樞丹……”。...
- 懸雍垂
areon;gurgulio;kiono-;pendulouspalate;staphyle;staphylion;staphylo-;uvulapalatina懸雍垂(uvula)為解剖部位名稱。出《黃帝內經靈樞·憂恚無言》篇。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雜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帝中、帝鐘。是軟腭中...
- 簾珠喉
拼音:liánzhūhóu簾珠喉病名。系指喉內微腫發白,小舌紅腫,吞咽痛劇的病證。見《喉科指掌》。《喉科秘旨》卷上:“簾珠喉,滿喉如白綱油狀,兩邊微腫,根有白點,帶紅色,小舌紅腫,咽水大痛。”治宜瀉火止痛,方用六味湯加減。...
- 懸雍垂過長癥
長癥(enlongateduvula)是由于鼻竇、鼻咽、口咽、扁桃體慢性炎癥刺激,導致懸雍垂發炎,使其肌肉組織變性,粘膜水腫向下伸展,引起懸雍垂變細和增長。此外,發育異常也為病因之一。正常的懸雍垂與舌面不接觸,如與舌面接觸且有癥狀者,稱之為懸雍垂過長癥。治療措施:宜治療鼻咽及咽部慢性炎癥,戒除煙酒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衛生。癥狀明顯者可部分切除懸雍垂,但不可切除過多,避免因過短影響軟腭功能。注意...
- 懸雍垂腭咽成形術
適用于:經鼻咽纖維鏡證實阻塞部位在口咽部及軟腭,或存在扁桃腺肥大、咽側肥厚、及軟腭、懸雍垂肥大松弛等;多導睡眠圖監測呼吸暫停指數AHI≥5,SaO2<85%。禁忌癥:阻塞部位在下氣道,如小頜和下頜后縮畸形導致的舌根后移病人。術前準備:顱頜面定位X線頭影測量、上呼吸道及周圍組織結構測量分析、鼻咽纖維鏡和多導呼吸睡眠監測檢查。明確阻塞部位在口咽部。麻醉和體位:病人仰臥位,一般采用浸潤加阻滯麻醉,重癥...
- 懸雍垂-腭-咽成形術
平臥頭后仰位。部分咽腔稍大,局部反應不敏感者,也可應用1%普魯卡因局部麻醉,病人取坐位。手術步驟:首先要估計軟腭切除的長度,用壓舌板將軟腭向后平推,將軟腭和咽后壁接觸點定為軟腭切除的邊界。1.切口由舌腭弓根部切開黏膜,沿舌腭弓外緣0.5cm,呈弧線切至軟腭,切開線距擬定的軟腭切除邊界外移0.5cm,向內切開腭垂邊緣,向下切開咽腭弓與扁桃體交界處黏膜(圖9.5.9.1-1)。2.剝離切除扁桃體(圖...
- 帝鐘
拼音:dìzhōng英文:uvula;帝鐘為解剖部位名。即懸雍垂。懸雍垂(uvula)為解剖部位名稱。出《黃帝內經靈樞·憂恚無言》篇。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雜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帝中、帝鐘。是軟腭中部游離緣向下突出的部分。張口作“啊”音即可見。其與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
- 蒂中
拼音:dìzhōng英文:uvula蒂中為人體解剖名稱。出《雜病源流》卷二十四:“以喉花即為蒂中。”即懸雍垂。懸雍垂(uvula)為解剖部位名稱。出《黃帝內經靈樞·憂恚無言》篇。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雜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帝中、帝鐘。是軟腭中部游離緣向下突出的部分。張口作“啊”音即可見。其與咽...
- 喉花
拼音:hóuhuā英文:uvula;喉花為解剖部位名。是蒂中(小舌)的別稱。即懸雍垂。《雜病源流》卷二十四:“以喉花即為蒂中。”懸雍垂(uvula)為解剖部位名稱。出《黃帝內經靈樞·憂恚無言》篇。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雜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帝中、帝鐘。是軟腭中部游離緣向下突出的部分。張口作“...
- 帝中
拼音:dìzhōng英文:uvula;帝中為解剖部位名稱。即懸雍垂。懸雍垂(uvula)為解剖部位名稱。出《黃帝內經靈樞·憂恚無言》篇。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雜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帝中、帝鐘。是軟腭中部游離緣向下突出的部分。張口作“啊”音即可見。其與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
- 瘟疫白喉
拼音:wēnyìbáihóu瘟疫白喉病名。系指因疬氣引起的白喉病證。《喉科種福》卷三認為“疬氣從口鼻入手太陰肺,肺屬金,其色白,故其現于喉亦白,或白如豆渣……或在喉兩旁,或在小舌尖上,或二、三日始現,或隨病隨現,其現也或白點,或白條,或白塊,或白垢,漸漸長至滿喉。”治療時應結合全身情況。參見白喉條。...
- 帝中弛軟風
拼音:dìzhōngchíruǎnfēng帝中弛軟風病名。系指“小舌忽變白色,其舌下垂,痿軟而大、吞咽作哽、呼吸覺氣悶不利,初則干飯難下,繼則糜粥亦覺梗格”(《喉科心法》)的疾病。多由酒客傷中、胃氣憊敗,或楊梅廣瘡余毒而成。參見懸旗風楊梅瘡、帝鐘風條。...
- 土蜂窠
。主治1、難產。用土蜂窠泡開水,俟稍冷飲之。2、腫毒痛如火燒。用土蜂窠調醋涂之。又法:用川烏頭和土蜂窠等分。腫毒未成膿則消,已成膿則早破。3、疔瘡。用煅過的土蜂窠和燒過的蛇皮等分,酒沖服。每服一錢。4、咽喉乳蜂(小舌兩側紅腫)。先用楮葉擦舌,擦到出血,然后用醋調土蜂窠末,以雞毛蘸取點在患處,令痰涎流出為好。5、蜘蛛、蜂蠆螫傷。用醋調土蜂窠末涂搽。6、小兒吐瀉。用土蜂窠灸研,乳汗沖服。每服一錢。附方...
- (舌天^韭)舌
拼音:(shétiān^jiǔ)shé(舌天^韭)舌病名。系指舌下血脈脹起如小舌的病證,見《咽喉經驗秘傳》:“凡舌下生如小舌樣者為(舌天^韭)舌。”又載:“重舌即(舌天^韭)舌。”詳見重舌條。...
- 坡參
拼音:pōshēn出處:始載于(廣西)。拼音名:PōShēn英文名:TongueHabenaria別名:土沙參、豬兒參、山坡參、山沙姜、貝母蘭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小舌玉鳳花的塊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benarialinguellalindl.[H.acuiferaWall.exLind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曬干。原形態:小舌玉鳳花,陸生草本植物,高13-40c...
- 水母
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紅蜇水母)、口冠海蜇、葉腕海蜇、四葉小舌硬水母、長硬鉤手水母及僧帽水母等。其觸須上刺絲囊含水母毒素毒液。水母蜇傷人體可引起中毒,其中毒癥狀可因水母種類和個體敏感性不同而有差異。海胡蜂水母是所有海洋動物中最危險的,其毒素為心臟毒,人被它的觸手觸及后,最短30s最多幾分鐘便可突然死亡;金黃水母(海蕁麻)對小鼠的LD50為2~5.9μg/kg。僧帽水母對小鼠的LD50為0....
- 懸旗風
拼音:xuánqífēng懸旗風病名。系指發生于懸雍垂上的血泡。見《喉科指掌》卷三。癥見懸雍垂尖端變圓形似黃豆、紅若櫻桃。其病多由胃火郁積所致。治宜清熱解毒。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也可外吹朱黃散等。參見懸旗小舌條。...
- 舌裂生瘡
減。參見舌上瘡:舌上瘡為病名。見《外臺秘要》卷二十二。由心脾積熱熏蒸,或妊娠胎火上沖所致者,癥見舌上生瘡,舌裂舌腫,或時流鮮血,口臭便秘,脈實有力。治宜清熱瀉火解毒。用黃連解毒湯、導赤散或甘露飲等加減。氣虛,舌瘡久治不愈者,瘡破成窟,肢體倦怠,右脈虛大。治宜補益中氣。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外吹錫類散;上盛下虛者,舌瘡不愈而兼見腰膝酸軟,小便頻多,兩尺無力,治宜補腎。可用六味地黃湯加減,外用錫類散。...
- 舌骨下肌皮瓣轉移修復舌及口底的重建術
1.配血備用。2.準備氣管造口包。麻醉和體位:全身麻醉或靜脈內復合麻醉。取仰臥位,肩部抬高。手術步驟:1.設計及切口:沿胸骨舌骨肌外側作與之平行的切口以及與舌骨下緣和胸骨上切跡平行的切口,使之成為大小約10cm×4cm的長方形皮瓣(圖10.4.3.3.3-1)。2.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從甲狀腺包膜(含部分包膜)下翻起肌皮瓣,但分離至甲狀腺上極兩側時,應特別注意保護甲狀腺上動脈,勿損傷之(圖...
- 舌骨下肌皮瓣舌及口底的重建術
1.配血備用。2.準備氣管造口包。麻醉和體位:全身麻醉或靜脈內復合麻醉。取仰臥位,肩部抬高。手術步驟:1.設計及切口:沿胸骨舌骨肌外側作與之平行的切口以及與舌骨下緣和胸骨上切跡平行的切口,使之成為大小約10cm×4cm的長方形皮瓣(圖10.4.3.3.3-1)。2.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從甲狀腺包膜(含部分包膜)下翻起肌皮瓣,但分離至甲狀腺上極兩側時,應特別注意保護甲狀腺上動脈,勿損傷之(圖...
- 舌骨下肌皮瓣舌及口底再造術
1.配血備用。2.準備氣管造口包。麻醉和體位:全身麻醉或靜脈內復合麻醉。取仰臥位,肩部抬高。手術步驟:1.設計及切口:沿胸骨舌骨肌外側作與之平行的切口以及與舌骨下緣和胸骨上切跡平行的切口,使之成為大小約10cm×4cm的長方形皮瓣(圖10.4.3.3.3-1)。2.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從甲狀腺包膜(含部分包膜)下翻起肌皮瓣,但分離至甲狀腺上極兩側時,應特別注意保護甲狀腺上動脈,勿損傷之(圖...
- 舌骨下肌皮瓣移植修復舌及口底的重建術
1.配血備用。2.準備氣管造口包。麻醉和體位:全身麻醉或靜脈內復合麻醉。取仰臥位,肩部抬高。手術步驟:1.設計及切口:沿胸骨舌骨肌外側作與之平行的切口以及與舌骨下緣和胸骨上切跡平行的切口,使之成為大小約10cm×4cm的長方形皮瓣(圖10.4.3.3.3-1)。2.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從甲狀腺包膜(含部分包膜)下翻起肌皮瓣,但分離至甲狀腺上極兩側時,應特別注意保護甲狀腺上動脈,勿損傷之(圖...
- 甲狀舌骨囊腫切除術
手術名稱: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別名:甲狀腺舌管囊腫切除術;excisionofthyroglossalductcyst;甲狀腺舌囊腫切除術;excisionofthyrolingualcyst;頸前正中囊腫切除術;甲狀舌骨囊腫切除術分類:小兒外科/頸部手術/甲狀舌管囊腫和瘺的手術ICD編碼:06.702概述:胚胎早期,甲狀腺始基自舌盲孔部位以帶蒂管狀結構沿中線下降,即甲狀舌管,該管的殘留就成為甲狀...
- (舌天^韭)舌喉癰
拼音:(shétiān^jiǔ)shéhóuyōng(舌天^韭)舌喉癰病名。系指舌下腫起如小舌,連喉腫痛的病證。屬喉癰的一種。見《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四。本病多由體胖形盛之人,血熱氣盛,感受外邪或過食肥甘醇酒,以致濕熱薰蒸釀痰而成,治宜涼血解毒,祛痰消腫。方用犀角地黃湯加減。...
- 舌骨下肌皮瓣舌重建術
(二)制成島狀肌皮瓣后此時頸前靜脈上下兩端皆被結扎,它只有通過上述深淺靜脈交通支經甲狀腺上靜脈回流入頸內靜脈。根據我們的病例觀察,當頸前靜脈上下兩端結扎后,該靜脈即呈現輕度至高度擴張。高度者可如成人小指粗,但不一定伴有皮瓣變色,常在一定時期后經過交通支的代償擴大而不再高度擴張。(三)甲狀腺上靜脈的回流三種型式:①干型。②共干型。③攀型。共干型中其他回流入甲狀腺上靜脈的分支有與肌皮瓣靜脈回流搶道現...
- 蒂丁
拼音:dìdīng英文:蒂丁為解剖部位名。見《焦氏喉科枕秘》卷一。即懸雍垂。《焦氏喉科枕秘》卷一:“心火上沖,蒂丁卒然紫腫。”懸雍垂(uvula)為解剖部位名稱。出《黃帝內經靈樞·憂恚無言》篇。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雜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雜病源流》卷二十四)、帝中、帝鐘。是軟腭中部游離緣向下突出的部分。張口作“啊...
- 舌骨上咽側進路舌根部腫瘤切除術
,甚至窒息死亡。因此,舌根部良性腫瘤切除手術的成功關鍵是手術進路和手術安全問題。目前,常用的有正中進路、旁側進路、咽前進路和口內進路四種。在臨床上應根據病人的全身和局部情況,特別是腫瘤的具體部位、大小以及腫瘤的性質正確選擇。舌根部腫瘤切除之后,因組織的缺損、畸形會產生一定的功能影響,過大、過深的腫瘤切除之后還存在傷口的關閉和修復問題,這都應在手術設計時考慮周全。本節重點論述與進路有關的問題。有關...
- 舌根部良性腫瘤正中進路切除術
,甚至窒息死亡。因此,舌根部良性腫瘤切除手術的成功關鍵是手術進路和手術安全問題。目前,常用的有正中進路、旁側進路、咽前進路和口內進路四種。在臨床上應根據病人的全身和局部情況,特別是腫瘤的具體部位、大小以及腫瘤的性質正確選擇。舌根部腫瘤切除之后,因組織的缺損、畸形會產生一定的功能影響,過大、過深的腫瘤切除之后還存在傷口的關閉和修復問題,這都應在手術設計時考慮周全。此處重點論述與進路有關的問題。有關...
- 舌血流測量儀
拼音:shéxuèliúcèliàngyí英文:Lingualblood-flowmeter舌血流測量儀是用以觀察舌表淺血流量的測試儀器。舌血流測量儀由溫差電動探頭、恒流電源、直流數字電壓表三部分組成。根據探頭溫差電動勢與流量之間的相對應關系,可測出舌表淺血流量。利用該儀器測量舌表淺血流量,是舌診客觀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 急性舌扁桃體炎
拼音:jíxìngshébiǎntáotǐyán英文:acutelingualtonsillitis概述:急性舌扁桃體炎(acutelingualtonsillitis)為舌根部淋巴組織團塊急性發炎,多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并發于急性扁桃體炎。其病因及發因素與急性扁桃炎同。治療措施:同急性咽扁桃全炎處理原則。注意口腔衛生,全身用足量抗生素,有膿腫者可以切開引流。適當休息,增加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
- 藍舌病毒
拼音:lánshébìngdú英文:Bluetonguevirus;BTV中文名稱:藍舌病毒英文名稱:Bluetonguevirus;BTV分類類型:種分類:呼腸孤病毒科無刺突呼腸孤病毒亞科環狀病毒屬藍舌病毒藍舌病毒基本特性:藍舌病毒(BluetongueVirus,BTV)是呼腸孤病毒科環狀病毒屬的成員,為該屬的代表種。病毒呈圓形顆粒,核衣殼直徑53~60nm,衣殼由32個大型殼粒組成,殼粒直...
- 甲狀舌管囊腫切除術或甲狀舌管瘺切除術
位于舌骨的腹側或背側,也可能被包圍在舌骨之中。在切除甲狀舌骨囊腫或瘺管時,常要將舌骨中段切除。甲狀舌骨囊腫或瘺管多在10歲前被發現,也可在成年以后出現癥狀時被發現。國內報道發病年齡多為6~12歲,最小發病年齡為出生后數天,最大為74歲。少數病例可癌變,其中20%發生于20歲之前。適應癥:甲舌囊腫(瘺管)摘除術適用于舌甲囊腫、瘺管無急性感染時。無論是囊腫或瘺管,一經確診,除在急性感染期外,均應盡早...
- 甲狀舌管囊腫和甲狀舌管竇道切除術
概述:甲狀舌骨囊腫和瘺管切除術用于頸部囊腫、瘺管手術治療。甲狀舌骨囊腫為先天發育異常所致。如果囊腫位于嬰兒舌根部可能引起窒息。甲狀舌骨經舌骨前方向下至甲狀腺。其囊腫發生的部位多在舌盲孔與舌骨間,舌骨與喉間,喉下部氣管前等部位(圖1.1.3.2-1)。甲狀舌骨囊腫或甲狀舌管瘺處常因反復感染而形成較多的瘢痕組織,給徹底切除病變組織帶來困難。未成年的病人因組織發育不完全,解剖層次不清楚,手術后容易復發...
- 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經損害
瘓:可引起延髓麻痹,表現為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可為聲音嘶啞,出現鼻音、言語不清,甚至完全失音。吞咽困難可為吞咽障礙,時有嗆咳,重者完全不能吞咽。檢查可發現一側或雙側軟腭不能上提,一側者可見懸雍垂向健側移動。咽部感覺和咽反射遲鈍或喪失等。2.副神經癱瘓:因胸鎖乳突肌癱瘓,肌張力低、肌萎縮,轉頭困難。一側副神經癱瘓表現為頭不能轉向健側,斜方肌癱瘓,肌張力低,肌萎縮,并不能聳高。3.舌下神經癱...
- 舌麻痹
拼音:shémábì英文:glossoplegia舌麻痹即舌痹。舌痹為病名。指舌體有麻木不仁的感覺。多因痰氣阻滯脈絡,或血虛失榮所致。《赤水玄珠·舌門》:“舌痹或麻,此因痰氣滯于心胞絡。”又:“血虛舌麻者,四物湯加黃連。”《醫鈔類編》卷十二:“舌無故常自痹者,名舌痹。由心血不足,不可作風治,理中湯加當歸,或歸脾湯加炮姜服之。”本證可見于中風等疾患。...
- 地圖舌、溝紋舌
拼音:dìtúshé、gōuwénshé疾病分類:口腔科疾病概述:地圖舌為原因不明的良性炎癥性疾病。脂溢性皮炎、銀屑病、過敏性體質者發病率較高。溝紋舌可能與遺傳有關,臨慶上通常將本病分為葉脈舌和腦紋舌二種類型。本病多見于中青年人,性別無顯著差別。舌背絲狀乳頭剝脫、舌體腫脹肥厚,地圖舌并存。疾病描述:地圖舌為原因不明的良性炎癥性疾病。脂溢性皮炎、銀屑病、過敏性體質者發病率較高。溝紋舌可能與遺傳有關...
- 甲狀舌管囊腫和甲狀舌管瘺切除術
概述:甲狀舌骨囊腫和瘺管切除術用于頸部囊腫、瘺管手術治療。甲狀舌骨囊腫為先天發育異常所致。如果囊腫位于嬰兒舌根部可能引起窒息。甲狀舌骨經舌骨前方向下至甲狀腺。其囊腫發生的部位多在舌盲孔與舌骨間,舌骨與喉間,喉下部氣管前等部位(圖1.1.3.2-1)。甲狀舌骨囊腫或甲狀舌管瘺處常因反復感染而形成較多的瘢痕組織,給徹底切除病變組織帶來困難。未成年的病人因組織發育不完全,解剖層次不清楚,手術后容易復發...
- 舌系帶修整術
大腦發育不全而發音不清,或系不良習慣所養成者,皆不適宜手術。麻醉和體位:局部浸潤麻醉,有時用雙側舌神經傳導阻滯麻醉。采用坐位或半坐位。手術步驟:用系帶拉鉤或縫線將舌腹部向上抬起,拉緊舌系帶,用刀片或小直剪將系帶剪斷至根部,所形成的菱形創面,用1號絲線作直線對位縫合3~4針(圖10.1.3.2.1-1~10.1.3.2.1-4)。術中注意要點:1.剪斷舌系帶時僅限于黏膜和深層的纖維帶,不得傷及舌肌...
- 舌脹大
拼音:shézhàngdà英文:glossarxesis;swellingandprotrusionofthetongue舌脹大為舌象。舌體腫脹而增大。即舌腫。舌腫為病證名。見《諸病源候論》卷四:“若心脾有熱,故令舌腫。”又名舌脹、舌脹大。由七情郁結,心火暴甚,以致與痰濁瘀血滯于舌間所致。癥見舌漸腫大滿口,堅硬疼痛,影響呼吸、語言。《辨舌指南》:“舌赤腫大滿口者,心胃之熱也;舌赤腫滿不得息者,心...
- 舌下片
拼音:shéxiàpiàn英文:sublingualtablet;sublingualtablets;tablet,sublingual舌下片是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藥物經舌下黏膜吸收發揮全身作用的片劑。舌下片中的藥物與輔料應是易溶性的,主要適用于急癥的治療。舌下片照崩解時限檢查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ⅩA)檢查,除另有規定外,應在5分鐘內全部溶化。...
- 慢性舌扁桃體炎
,將舌扁桃體切除之。亦可分次用冷凍、電凝或激光等方法治療,均可治愈。臨床表現:以局部癥狀為主,如咽部異物感、阻塞感、刺激感及干咳等,說話多時,癥狀加重。有時可無癥狀,而在檢查口腔時偶而發現。用壓舌板重壓舌部或做間接喉鏡檢查,可見舌根部有肥大的淋巴組織,呈顆粒狀布滿舌根,兩側對稱或一側為著。重者為布滿會厭谷,也可向咽側伸延與扁桃體相連。由于舌扁桃體內淋巴濾泡感染,故可見到粘膜下有黃白色點狀小膿腫。...
- (口答)舌弄舌
拼音:(kǒudá)shénòngshé(口答)舌弄舌病證名。系指舌出及弄擾不休的病證。本病多由心經火熱上炎所致。治宜清心瀉火。方用導赤散加減。...
- 飛揚喉
)為病名。見《喉科秘旨》卷上。是指以口腔上腭等處突然發生血泡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癥狀名飛揚喉是指上腭等處突然發生血泡的表現。癥狀:《喉科秘旨》卷上:“飛揚喉,此癥風熱上壅,上腭紅腫氣不通,咽物不下,從小舌中飛揚滿口,此系兇惡之癥。急針患處出血。”治療:治法:飛揚喉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方藥治療:可用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仙方治命飲等方加減治療。外治法:或以刀針于紅腫處輕輕刺破出惡血。用銀花、甘草、薄荷...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