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手術名稱
小腦血腫清除術
4 小腦血腫清除術的別名
5 分類
6 ICD編碼
01.3909
7 概述
小腦出血多發生于50~70歲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特別在高血壓病人進行抗凝治療期間易于發生小腦出血。以往小腦出血大都是尸檢時發現,臨床治愈的病例不多。CT和MRI問世后,診斷小腦出血迅速而準確,本病早期即可確診,提高了治愈率,減少了死亡和致殘率。10ml以下的小血腫可行非手術治療;10ml以上的血腫必須采用手術治療,因顱后窩空間小,又為生命中樞所在,一旦出血形成血腫就會迅速產生嚴重的癥狀與體征,因此應像對待急性硬腦膜外血腫一樣采取積極態度,分秒必爭地清除血腫(圖4.4.1.5-1)。
8 適應癥
小腦血腫清除術適用于:
1.血腫量在10ml以上,顱內高壓和小腦癥狀明顯,或病情呈進行性加重者。
2.血腫臨近第四腦室,雖小但易破入第四腦室或壓迫四腦室使之變形、移位、引起腦脊液循環障礙,造成急性顱內壓力增高者。
9 禁忌癥
1.血腫量在10ml以下,臨床癥狀輕微者。
2.出血破入第四腦室,引起急性腦脊液梗阻,病人深昏迷,呼吸、循環衰竭,腦干受壓晚期者。
3.年老體弱伴有心、肺功能嚴重損害或衰竭者。
10 術前準備
1.顱后窩容積較小,腦干、后組顱神經及椎-基底動脈等重要結構術中不能損害或過分牽拉,故開顱時切口設計十分重要,術前必須精確定位,設計好手術入路,以滿足手術操作的需要。
2.枕下開顱下方要達到頸項部,皮膚準備必須包括全頭部、頸項部和雙肩部。
11 麻醉和體位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血腫較小和病人一般情況尚好無腦干受壓表現時,可在血腫側做一枕下旁正中垂直切口;血腫較大,臨床癥狀嚴重時多采用枕下部正中直切口。
12.2 2.開顱
枕鱗部鉆孔,用咬骨鉗擴大做一側或兩側枕下部骨窗,枕大孔后緣及寰椎后弓咬除1.5~2.0cm寬。
12.3 3.硬腦膜切開
硬腦膜緊張時可先行側腦室穿刺放出腦脊液,星狀剪開硬腦膜,打開枕大池放出腦脊液。
12.4 4.小腦切開清除血腫
在血腫臨近的小腦表面做長1cm的橫或豎切口。切開前,以雙極電凝處理血管,可不用腦針試穿血腫,以免針端刺傷腦干。分開小腦切口2~3cm深即可進入血腫腔,用吸引器在直視下或顯微鏡下清除凝血塊(圖4.4.1.5-2A、B)。遇有小出血點以雙極電凝止血,用等滲鹽水反復沖洗,如清除血腫后,已無出血,就不必探查或尋找出血的血管,亦不需引流。
12.5 5.關顱
小腦血腫清除后,小腦半球多呈現腫脹,需充分行顱后窩減壓,硬腦膜不予縫合或取筋膜擴大修補。肌肉徹底止血后,分層嚴密縫合。
13 術中注意要點
1.勿用腦針行血腫穿刺探查,以免造成腦干損傷。
2.腦腫脹時對枕大孔與寰椎部硬膜要剪開,以緩解小腦扁桃體下疝的壓迫。
3.枕大池內積血要清除干凈,手術操作要輕柔,要保護小腦下后動脈及其分支。
4.肌肉止血徹底,縫合要嚴密,局部應用厚敷料加壓包扎,嚴防腦脊液漏或形成皮下積液與假性囊腫。
14 術后處理
1.術后每日行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腦脊液。
2.術后檢查傷口,觀察有無腦脊液漏及皮下積液或假性囊腫的發生。
15 并發癥
顱后窩假性囊腫,導致無菌性腦膜炎,如局部加壓處理無效時,需再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