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屬禾本科,我國北方通稱谷子,去殼后叫小米,它性喜溫暖,適應性強。 起源于我國黃河流域,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現主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和東北各地區。
小米的品種很多,按米粒的性質可分為糯性小米和粳性小米兩類;按谷殼的顏色可分為黃包、白色、褐色等多種,其中紅色、灰色者多為糯性,白色、黃色、褐色、青色者多為粳性。一般來說,谷殼色淺者皮薄,出米率高,米質好;而谷殼色深者皮厚,出米率低,米質差。著名品種有山西沁縣黃小米,山東章丘龍山小米、山東金鄉的金米、河北桃花米等。
小米粒小,色淡黃或深黃,質地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我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小米熬粥營養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
小米為中藥名,出自《本草蒙筌》,為《名醫別錄》記載的秫米之別名[1]。
3 小米的別名
粟米、稞子、秫子、黏米、白梁粟、粟谷
4 來源及產地
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 Beauv.的種子之黏者。山東、河北及東北各地都有種植[2]。
5 性味歸經
6 功能主治
7 小米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2]。
8 小米的食用量
每餐60克(不宜多食、久食)
9 小米的營養價值
1. 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效;
2. 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嘔吐的功效;
3. 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可以使產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幫助她們恢復體力;
4. 小米具有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的功效。
5. 中醫認為小米粥表面漂浮的一層“米油”營養極為豐富,可以代替參湯;
6. 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使人安然入睡;
10 小米的選購
1. 識別用姜黃粉染色的小米:用姜黃粉染色的小米,煮成粥后米爛如泥,湯清似水,失去了小米原有的風味和營養成分,使用價值不大。要判斷小米是否被染色,可用手拈幾粒小米,沾點水在手心里搓一搓,凡用姜黃粉染過色的小米顏色由黃變灰暗,而手心會殘留黃色粉狀物;
2. 小米在原住民傳統社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在布農族,小米是農業祭禮的中心,象征著家庭的財富。
11 小米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 小米是老人、病人、產婦宜用的滋補品;
12 小米的食療功效
小米味甘、咸、性涼;入腎、脾、胃經;(陳粟米味苦,性寒)
13 與小米相克的食物
小米忌與杏仁同食。
14 小米的食用建議
1. 小米宜與大豆或肉類食物混合食用,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賴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小米的不足;
2. 小米粥不宜太稀薄;淘米時不要用手搓,忌長時間浸泡或用熱水淘米;
3. 小米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為小米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并不理想,賴氨酸過低而亮氨酸又過高,所以產后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應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營養;
4. 小米可蒸飯、煮粥、磨成粉后可單獨或與其他面粉摻和制做餅、窩頭、絲糕、發糕等,糯性小米也可釀酒、釀醋、制糖等。
15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小米
- 《瘍醫大全》:[卷九]癰疽門生肌丹散膏方
文武火煮成膏藥樣取出,細布攤,隨瘡大小貼之,先將小米泔水洗凈瘡上,貼膏二三日,揭看內生肉芽,再用小米...
- 《驗方新編》:[卷十八乳部]治產母乳癰神驗方
生小米半杯(無小米用綠豆),紹興酒一杯(本地黃酒亦可)。令患者坐住房門檻上,面朝又方∶用全栝蔞一個,...
- 《類經》:[三卷藏象類]四、五臟之應各有收受
者,意謂午未俱屬南方耳。)其谷黍,(黍之色赤,糯小米也。《五常政大論》曰其谷麥。)其應四時,上為熒惑...
- 《素問識》:[卷一]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安性也。簡按王云。言其未。非。其谷黍志云。黍。糯小米也。性溫而赤色。故為心之谷。簡按五行大義云。黍。...
- 《內經藥瀹》:[卷六]五方
曰黍色赤馬蒔曰黍色赤故曰其谷黍張介賓曰黍之色赤糯小米也五常政大論其谷黍中央黃色其味甘其類土王冰曰性安...
- 更多古籍中的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