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小腹痛為病證名,又稱少腹痛[1]。出《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
4 小腹的位置
小腹的位置有2種說法:
1.小腹指下腹部[2] 。小腹痛又稱少腹痛,指下腹部疼痛[1] 。《醫林繩墨·腹痛》:“若自臍以下而腹作痛者,名曰小腹痛。”
2.小腹指下腹的中部[3]。小腹痛指臍下正中部位疼痛[4] 。少腹指臍下腹部兩旁,見《傷寒直格》卷上[5]。少腹痛指臍下偏左或偏右部位疼痛[4] 。《醫學從眾錄·心痛續論》:“小腹兩旁謂之少腹”
5 小腹痛的治療
如氣滯用四磨湯;血瘀用手拈散;寒郁以二陳湯加干姜、吳萸、蒼術、厚樸;熱郁以四逆散加黃連、山梔、香附、黃芩;沉寒以理中湯加附子、肉桂、吳萸、茴香;氣陷以二陳湯加升麻、柴胡、干姜、當歸;若醉飽行房,小腹脹痛,用當歸、芍藥、川芎、柴胡、青皮、吳萸、甘草之類[1]。
《景岳全書·雜證謨》:“下焦小腹痛者,或寒或熱,或食或蟲,或血或氣逆,皆有之。凡閉結者,利之下之,當各求其類而治之。”
《證治匯補·腹痛章》:“小腹為至陰之位,厥陰所屬,有沉寒下虛,有積熱內郁,或忿怒所至,或房勞損傷,俾中上二焦清純之氣,下陷于至極之地,郁久不舒,痛連陰器,久則元氣愈虛,不能歸復本位,所以能痛無止耳。然肝主疏泄,不利峻補,總宜調補氣血為主。”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7.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2.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2.
治療小腹痛的穴位
- 急脈
疼痛,疝氣偏墜,莖中痛,陰挺,股內側痛,疝氣,小腹痛,少腹痛,月經不調,陰莖痛,腿痛,睪丸痛,外陰...
- 髀關
,髖痛,股痛,膝痛,下肢屈伸不利、麻痹或癱瘓,小腹痛,下肢麻木,痿痹,腰膝冷痛,腹痛,股內外肌痙攣...
- 腰眼
中。主治腰痛,月經不調,帶下等婦人諸疾,癆瘵,小腹痛,腎下垂,睪丸炎,腰肌勞損,腰部軟組織扭挫傷,...
- 陰廉
痛,股內側痛,月經不調,帶下,外陰瘙癢,陰腫,小腹痛,少腹疼痛,下肢拘急,現代又用陰廉穴治療腹股溝...
- 五樞
又多用五樞穴治療子宮下垂,子宮內膜炎,睪丸炎,小腹痛,腰髖痛,子宮脫垂,陰道炎,疝痛,腰痛等。出處...
- 更多治療小腹痛的穴位
治療小腹痛的方劑
- 茴香橘皮酒
豆蔻半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血氣凝寒,小腹痛;婦人室女小腹痛不可忍,內外著寒;兼治心腹痛。...
- 建中湯
龍骨5分,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脾風傳腎,小腹痛熱,出白液,名曰蠱。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
- 加味六味地黃湯
芪五錢。功能主治:功能滋陰益氣。主治大腸生癰,小腹痛甚,淋瀝不已,精神衰少,飲食無味,面色萎黃,四...
- 陳皮葵根湯
蜀葵花根1兩(切片)。功能主治:腸癰初起未穿,小腹痛,小便不利,六脈微緩,不作寒熱者。用法用量:水...
- 膠艾芎歸湯
3錢(糯米炒),川芎1錢,大棗3枚。主治:孕婦小腹痛,脈弦細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各家論...
- 更多治療小腹痛的方劑
治療小腹痛的中成藥
- 艾姜丸
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白痢。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清水米...
- 坎離砂
子2錢,肉桂2錢,丁香2錢,川烏2錢,草烏2錢,小茴香2錢。功效:《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坎離砂具...
- 舒腹貼膏
)。功能與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用于胃脘痛,腹痛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腸鳴腹瀉,小兒泄瀉。...
- 肥兒片
能與主治:健胃消積,驅蟲。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蟲積腹痛,面黃肌瘦,食少腹脹泄瀉。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
- 婦女痛經丸
治:治血,調經,止痛。用于血凝帶,小腹脹疼,經期腹痛。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50粒,一日2次。注意:...
- 更多治療小腹痛的中成藥
小腹痛相關藥物
- 肥兒片
功能主治】健胃消積,驅蟲。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蟲積腹痛,面黃肌瘦,食少腹脹泄瀉。【規格】【用法用量】口...
- 肥兒片
功能主治】健胃消積,驅蟲。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蟲積腹痛,面黃肌瘦,食少腹脹泄瀉。【用法與用量】口服,一...
- 當歸丸
功能主治】活血補血,調經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來腹痛。【規格】每丸重9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
- 降脂通便膠囊
周為一個療程。【不良反應】少數患者服藥后出現輕微腹痛、惡心及不同程度的腹痛泄瀉。【禁忌】妊娠或哺乳期...
- 舒腹貼膏
弱者常貼足三里。成人每次選貼2~3個穴位,2~4小時換一次。兒童每次選貼1~2個穴位,每穴1/4~...
- 更多小腹痛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小腹痛
- 《醫學綱目》:[卷之十四·肝膽部]諸疝
痛,屬足厥陰肝經也。小腹,亦屬肝經也。故疝痛與小腹痛同一治法。所謂疝者,睪丸連小腹痛也。其痛有獨在...
- 《醫學入門》:[內集·卷一經絡]經穴起止
干,口中流涎,次指間痛,胃熱不食,泄膿血,胸脅小腹痛,乳癰,暴驚狂,小便難,寒濕下注,足脛跗痛肉脫...
- 《針灸資生經》:[針灸資生經第三]疝
婦人陰疝。商丘、主陰股內痛。氣癰狐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沖、主狐疝嘔厥。肩...
- 《證治準繩·雜病》:[第六冊大小腑門]疝
,甚則為疝;有太陽在泉,小腹控睪,上引心痛;有小腹痛,不得大小便,名曰疝,得之寒;有足太陰筋,病陰...
- 《普濟方·針灸》:[卷十四針灸門]疝
。小便不利。穴少府治陰股內痛氣癰。孤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俯仰。穴商丘治狐疝。穴巨闕治狐疝嘔厥。穴...
- 更多古籍中的小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