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疾病分類
兒科
3 疾病概述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所謂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4 疾病描述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所謂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一)急性高熱。
2.非感染疾病:暑熱癥、新生兒脫水熱、顱內損傷、驚厥及癲癇大發作等。
3.變態反應:過敏,異體血清,疫苗接種反應,輸液、輸血反應等。
(二)長期高熱。
1.常見病:敗血癥、沙門氏菌屬感染、結核、風濕熱、幼年類風濕癥等。
2.少見病:惡性腫瘤(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結締組織病。
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5 癥狀體征
注意起病緩急、發熱日期、時間,系低熱(38℃左右)、高熱(39℃以上)或超高熱(40.5℃以上),熱型為稽留熱、弛張熱抑或間歇熱。 注意有無前囟隆起、搏動有力、皮膚黃染、皮疹或出血點、淺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頸項強直及神經系統異常體征,詳查心肺及腹部情況,長期發熱者還應注意體重、精神狀況與出汗情況。
6 疾病病因
注意詢問食史、疫水或禽畜接觸史。起病后曾用藥物名稱、劑量、效果。是否曾行預防接種,有無氣溫過高或多汗、飲水不足情況。
7 病理生理
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體內體溫調節失衡,導致產熱比散熱多,最終引起機體的發熱。
8 診斷檢查
1.病史 注意起病緩急、發熱日期、時間,系低熱(38℃左右)、高熱(39℃以上)或超高熱(40.5℃以上),熱型為稽留熱、弛張熱抑或間歇熱。有何伴隨癥狀,有無受涼或傳染病接觸史、不潔飲食史、疫水或禽畜接觸史。起病后曾用藥物名稱、劑量、效果。是否曾行預防接種,有無氣溫過高或多汗、飲水不足情況。
2.體檢 注意有無前囟隆起、搏動有力、皮膚黃染、皮疹或出血點、淺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頸項強直及神經系統異常體征,詳查心肺及腹部情況,長期發熱者還應注意體重、精神狀況與出汗情況。
3.檢驗 血常規,血沉,必要時送血培養、血涂片找異常血細胞或瘧原蟲。酌情作結核菌素試驗,抗“O”,嗜異性凝集試驗,肥達反應,和有關血清凝集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等。尿、便常規及培養病原菌,咽分泌物培養。疑有腦膜炎者,腰椎穿刺取腦脊液檢查。必要時取血、尿、便或局部分泌物作病毒分離。
9 治療方案
1.注意營養,不要隨意忌口,無明顯咳嗽的可多吃點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補充水分、糖分和維生素,又有清熱的功效,此外還應注意大便通暢。 飲食護理 總體原則是易消化、富有營養、少量多次和增加飲水,避免強求小兒飲食量而導致小兒胃腸負擔重。發熱時小兒體內各種營養素的消耗均增加,并且發熱又使消化液產生減少,小兒的胃腸功能就會降低。小兒的胃腸功能本身就薄弱,所以在發熱的小兒很容易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表現。尤其病程長、持續高熱的孩子更應注意補充營養,因此,在每次熱退后精神、食欲好轉時及時給孩子加餐。食物要軟、易消化、清淡,如米湯、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條等;同時發熱是一種消耗性病癥,因此還應給小兒補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魚、蛋等,但要少葷少油膩食物;也可吃少量水果。飲水、飲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飲暴食。
2.針對病因治療
3.對癥治療,物理降溫,輸液補充水分與營養。
10 預后及預防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11 特別提示
1、衣著要涼爽,切忌采用捂被子發汗的辦法。
2、居室空氣要流通,必要時用電扇來回吹風,千萬不可關窗閉戶不讓孩子見風。
4、注意營養,不要隨意忌口,無明顯咳嗽的可多吃點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補充水分、糖分和維生素,又有清熱的功效,此外還應注意大便通暢。 飲食護理 總體原則是易消化、富有營養、少量多次和增加飲水,避免強求小兒飲食量而導致小兒胃腸負擔重。發熱時小兒體內各種營養素的消耗均增加,并且發熱又使消化液產生減少,小兒的胃腸功能就會降低。小兒的胃腸功能本身就薄弱,所以在發熱的小兒很容易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表現。尤其病程長、持續高熱的孩子更應注意補充營養,因此,在每次熱退后精神、食欲好轉時及時給孩子加餐。食物要軟、易消化、清淡,如米湯、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條等;同時發熱是一種消耗性病癥,因此還應給小兒補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魚、蛋等,但要少葷少油膩食物;也可吃少量水果。飲水、飲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飲暴食。
治療小兒高熱的穴位
- 十王
點向皮膚部移行約0.1寸處。主治病癥:主治昏迷、高熱、中暑、霍亂、小兒驚厥等。主治卒死,痧癥,中暑,...
- 鬼城
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主治昏迷,暈厥,癲癇,高熱,中暑,咽喉腫痛,熱病,小兒驚厥,手指麻木,指端...
- 十宣
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主治昏迷,暈厥,癲癇,高熱,中暑,咽喉腫痛,熱病,小兒驚厥,手指麻木,指端...
- 指端
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主治昏迷,暈厥,癲癇,高熱,中暑,咽喉腫痛,熱病,小兒驚厥,手指麻木,指端...
- 手十指頭
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主治昏迷,暈厥,癲癇,高熱,中暑,咽喉腫痛,熱病,小兒驚厥,手指麻木,指端...
- 更多治療小兒高熱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