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陷下則灸之為治則之一。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陷下”有兩種含義:一是指中氣下陷,一是指脈象沉下。多見于氣虛證或陽虛證。指對上述病癥,宜用灸法,以升舉下陷之氣,或溫經散寒。[1]
《黃帝內經靈樞·禁服》:“陷下者,脈血結于中,中有著(著)血,血寒,故宜灸之。”指虛寒病證,脈陷下不起者,是氣虛血滯,宜用灸法以溫經散寒。《黃帝內經靈樞·官能》:“經陷下者,火則當之。”意義相同。
4 參考資料
有陷下則灸之作用的穴位
- 下巨虛
內經素問·針解》:巨虛者,蹺足胻獨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特異性:小腸的下合穴。《黃帝內經靈樞·海論...
- 巨虛下廉
內經素問·針解》:巨虛者,蹺足胻獨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特異性:小腸的下合穴。穴名解:下即下方,巨...
- 足下廉
內經素問·針解》:巨虛者,蹺足胻獨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特異性:小腸的下合穴。穴名解:下即下方,巨...
- 下林
內經素問·針解》:巨虛者,蹺足胻獨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特異性:小腸的下合穴。穴名解:下即下方,巨...
- 囟門
接合時的骨間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即小兒前囟處可觸知的軟組織。囟門陷下或隆起,有助于判斷顱內壓的高...
- 更多有陷下則灸之作用的穴位
有陷下則灸之作用的方劑
- 升麻托里湯
能主治: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瘡,瘡頂陷下,作黑眼子,其脈弦洪,按之細小。用法用量:用水350毫升,酒...
- 起死救兒丹
。主治:小兒痘疹5-6日后,色變純黑或炭灰之色,頭頂陷下不起,飲食到口即吐,所謂壞癥者。用法用量:...
- 白馬毛散
,則赤白之成帶者,無復中留;固氣,則營衛之行不復陷下,營不陷則無赤,衛不陷則無白矣。2.《千金方衍義...
- 溫胃調氣湯
檳榔次第加之;用前藥又不止,是胃氣因吐而虛,面青白唇淡,精神少,可加人參,此癥必眼眶陷下,方可用參。...
- 帶下丸
化癥則赤白之成帶者,無復中留,固氣則營衛之行不復陷下。營不陷則無赤,衛不陷則無白矣。摘錄:《攝生秘剖...
- 更多有陷下則灸之作用的方劑
有陷下則灸之作用的中成藥
- 一捻金
思飲食,大便秘結。肺脹喘滿,胸高氣急,兩脅搧動,陷下作坑,兩鼻竅張,悶亂嗽渴,聲嗄不鳴,痰涎潮塞,俗...
- 更多有陷下則灸之作用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陷下則灸之
- 《醫學綱目》:[卷之七·陰陽臟腑部]刺虛實
則補之,緊痛則取之分肉,代則取血絡,且飲藥,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名曰經刺。人迎四倍,且...
- 《類經》:[十四卷疾病類]十、十二經病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溜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瀉虛補,雖以針言,...
- 《內經評文》:[卷三]經脈第十
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
- 《金針秘傳》:[二、醫經錄要](一)《靈樞·經脈》篇
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
- 《針灸逢源》:[卷一靈樞經文]靈樞經脈篇
疾之。(氣至速也。)寒則留之。(氣至遲也。)陷下則灸之。(陽氣內衰。脈不起也。)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 更多古籍中的陷下則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