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 Adenovirus 最初由人類腺樣增殖體組織培養中分離得到的[羅(W.P.Rowe)等在1953年),此病毒名稱也由此而來。質粒是直徑約70毫微米的正二十面體,各頂點具有突起。結構亞基總數為252個。核酸是雙鏈DNA,分子量20—25×106。無包膜。在被感染的細胞核中增殖,病毒蛋白在細胞質內合成,再輸送到細胞核。腺病毒可見于人、雞、牛、狗、鼠、豬和猴中,并各自具有嚴格的寄主特異性,不感染他種動物。對人類可引起感冒癥狀。能凝集紅血球,其活性表現于五鄰體上。在脫離了質粒的五鄰體凝聚物上也顯有此活性。此病毒有致腫瘤性,能引起幼倉鼠和大白鼠腫瘤。在腫瘤細胞內存有T抗原、移植抗原、病毒mRNA。與SV40混合感染時,能產生交換型病毒株[雜交病毒,腺病毒的粒子協助復制(particleaiding replication of Adenovirus),PARA]。雜交病毒的衣殼蛋白來自腺病毒,而DNA來自SV40DNA的一部分。
3 化驗
3.1 英文名
adenovirus
3.2 腺病毒的別名
腺病毒3、7、11;Ad3
3.3 正常值
3.4 化驗結果意義
3.5 化驗取材
3.6 化驗方法
3.7 化驗類別
血清學檢查、病毒的血清學檢查
3.8 參考資料
《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