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ià jiāo shī rè
2 英文參考
damp-heat in lower-JIAO[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ampness-heat in lower jiao[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注解
下焦濕熱為病機[1] ,即濕熱下注[2][3]。指濕熱流注于下焦腸腑、膀胱,濕聚熱蘊,氣機受阻,氣化失司,腑氣不利的病理變化[4] 。主要表現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黃膩、胃納不佳等[1]。臨床多見于濕熱痢疾、濕熱泄瀉、淋濁、癃閉、陰癢、白帶、下肢關節腫痛、濕腳氣感染等癥[1]。治宜清熱利濕[1]。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8.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6.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2.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下焦濕熱的穴位
- 志室
腎之府,故可治療經脈病。志室穴有滋補腎陰、清利下焦濕熱作用,主治遺精、記憶力減退等,針灸本穴有壯腎添...
- 海底
神鎮驚、通調二陰的功效。會陰穴有調陰陽氣機、清下焦濕熱作用。會陰穴為任脈之首穴,位于前后二陰之間,故...
- 足五里
穴的功效與作用:足五里穴具有舒理肝經之氣,清利下焦濕熱的功效。足五里穴有理氣活血,疏經通絡的作用。足...
- 志舍
腎之府,故可治療經脈病。志室穴有滋補腎陰、清利下焦濕熱作用,主治遺精、記憶力減退等,針灸本穴有壯腎添...
- 神田
神鎮驚、通調二陰的功效。會陰穴有調陰陽氣機、清下焦濕熱作用。會陰穴為任脈之首穴,位于前后二陰之間,故...
- 更多治療下焦濕熱的穴位
治療下焦濕熱的方劑
- 龍膽瀉肝湯
9g、柴胡6g、生甘草6g,具有清肝膽實火,瀉下焦濕熱之功效。本方是治療肝膽經實火上炎或濕熱循經下注...
- 蠶砂黃柏湯
方:生蠶砂30克,生黃柏30克。功能主治:清利下焦濕熱。主有膽濕熱。(男子性欲過亢)用法用量:上為末...
- 降石湯
,甘草梢3克。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排石通淋。主下焦濕熱。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
- 魚敗銀海湯
,白花蛇舌草31克。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主下焦濕熱。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
- 排石顆粒
麻子、甘草。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排石的功效。用于下焦濕熱所致的石淋,癥見腰腹疼痛、排尿不暢或伴有血尿;...
- 更多治療下焦濕熱的方劑
治療下焦濕熱的中成藥
- 三金片
片,一日3次。功能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益腎。治下焦濕熱,熱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現代用于急、慢性腎...
- 癃清片
.0mg。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通淋。用于下焦濕熱所致的熱淋,癥見尿頻、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墜...
- 排石顆粒
麻子、甘草。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排石的功效。用于下焦濕熱所致的石淋,癥見腰腹疼痛、排尿不暢或伴有血尿;...
- 尿塞通片
。具有理氣活血,通淋散結的功效,用于氣滯血瘀、下焦濕熱所致的輕、中度癃閉,癥見排尿不暢、尿流變細、尿...
- 三金顆粒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益腎。用于下焦濕熱、熱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急、慢性腎孟腎炎,...
- 更多治療下焦濕熱的中成藥
下焦濕熱相關藥物
- 甘霖洗劑
除濕、祛風止癢。用于風濕熱蘊肌膚所致皮膚瘙癢和下焦濕熱導致的外陰瘙癢。【用法與用量】皮膚瘙癢取本品適...
- 甘霖洗劑
除濕、祛風止癢。用于風濕熱蘊肌膚所致皮膚瘙癢和下焦濕熱導致的外陰瘙癢。【規格】每瓶裝150毫升【用法...
- 復方益智補腎口服液
【不良反應】【禁忌】兒童、孕婦禁用;肝陽上亢及下焦濕熱者禁服;高血壓、胃潰瘍患者禁服;感冒發熱患者禁...
- 復方石韋片
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燥濕,利尿。用于下焦濕熱引起的小便不利。【規格】【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 三金顆粒
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用于下焦濕熱所致的小便短赤,淋瀝澀痛。【規格】每袋裝14克...
- 更多下焦濕熱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下焦濕熱
- 《張聿青醫案》:[卷十三]淋濁
前子(三錢)藕汁(一酒杯沖)二診淋痛稍退。再清下焦濕熱。制半夏(一錢五分)云茯苓(三錢)牛膝梢(三錢...
-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山草部
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為末可敷,煎湯可服...
- 《雜病廣要》:[內因類]汗證
《要訣》)(按∶密陀僧方本出《是齋》。)陰汗,下焦濕熱不行,以致陰間及囊俱有汗出,常常不干是也。治法...
- 《張聿青醫案》:[卷二]濕溫
不能緩。前人有上病而下取之法,與子范仁兄同議瀉下焦濕熱。細生地(五錢)大麥冬(去心四錢)光杏仁(去尖...
- 《麻科活人全書》:[卷之一]應用藥性
療水腫、膀胱熱。通腠理。利九竅。大抵二便不利、下焦濕熱者。可用。(凡上焦濕熱忌用。)其苗名木防己。【...
- 更多古籍中的下焦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