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4 方名
烏頭桂枝湯
5 烏頭桂枝湯的別名
抵當烏頭桂枝湯、桂枝湯加烏頭湯、烏頭湯、桂枝烏頭湯、大烏頭桂枝湯
6 組成
烏頭大者5枚(熬,去皮,不[口父]咀)。
7 功效主治
功能溫中散寒止痛[1]。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1]。
功在逐冷調營。主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賊風入腹,攻刺五臟,拘急不得轉側,呼叫發作,有時使人陰縮。
8 烏頭桂枝湯的用法用量
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1]。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1]。
9 烏頭桂枝湯的臨床應用
寒疝:袁素珠,青年農婦,體甚健,經期準。一日,少腹大痛,筋脈拘急而未少安,雖按亦不住,服行經調氣藥不止,遷延十余日,病益增劇,迎余治之。其脈沉緊,頭身痛,肢厥冷,時有汗出,常常有冷氣向陰戶沖出,痛處喜熱敷。此由陰氣積于內,寒氣博結而不散,臟腑虛弱,風冷邪氣相擊,則腹痛里急,而成純陰無陽之寒疝。因處以烏頭桂枝湯:制烏頭12g,桂枝18g,芍藥12g,甘草6g,大棗6枚,生姜3片,水煎兌蜜服。連進兩帖,痛減厥回,汗止人安。換方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以溫經通絡,清除余寒,病競愈。
10 各家論述
1.《金匱要略直解》:寒淫于內,則腹中痛,寒勝于外,則手足逆冷,甚則至于不仁而身疼痛,此內外有寒也。烏頭煎,熱藥也,能散腹中寒痛。桂枝湯,表藥也,能解外證身疼痛。二方相合,則能達臟腑而利營衛,和氣血而播陰陽。其藥勢翕翕行于肌肉之間,恍如醉狀,如此則外之凝寒以行,得吐則內之冷結將去,故為中病。
2.《醫略六書》:寒邪外束,營血不能統運于經府之間,故身腹疼痛,寒疝厥冷不仁焉。烏頭祛風逐冷,治疝除痹;白蜜潤燥益虛,緩中止痛;加入桂枝、白芍以調和內外。務使寒邪外解則營氣內和,而陽得敷于肢體,何思逆冷不仁,身腹疼痛之不除哉。
11 附注
抵當烏頭桂枝湯(原書同卷)、桂枝湯加烏頭湯(《醫心方》卷六引《小品方》)、烏頭湯(《千金》卷八)、桂枝烏頭湯(《全生指迷方》卷三)、大烏頭桂枝湯(《三因》卷七)。
12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烏頭桂枝湯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二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論一首、脈證十六條、方十三首
痛。此內外有寒也。〔鑒〕抵當二字。衍文也。烏頭桂枝湯方烏頭(案千金云。秋干烏頭實中者五枚除去角。外...
- 《高注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烏頭桂枝湯方烏頭。上一味。以蜜二斤。煎...
- 《藥征》:[卷中]附子
、手足厥冷。烏頭湯證曰∶歷節疼痛、不可屈伸。烏頭桂枝湯證曰∶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以上三方,烏頭...
- 《普濟方》:[卷二百四十八疝門]寒疝
暖灌下部。少間即減。日一度。再灌之。即止。大烏頭桂枝湯(出濟生方)治風寒疝氣痛。手足逆冷不仁。身體...
- 《金匱要略方論》:[卷上]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烏頭桂枝湯方烏頭上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
- 更多古籍中的烏頭桂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