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戊糖 (最后修訂于2010/3/1 22:51:27)[共149字]
摘要:戊糖亦稱為五碳糖。其一般式為C5H10O5。不能由CO2和水直接合成。代表性的戊糖有木糖、阿拉伯糖、核糖等。在生物體內以戊聚糖及其它多糖以及磷酸酯的形態存在。特別在RNA中含有核糖。普通的酵母不發酵戊糖,但也有能發酵戊糖的酵母(圓酵母等)。間苯三酚反應、地衣酚反應、間苯二酚反應、苯胺反應等呈陽性。......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提出高溫乙醇發酵新策略
戊糖己糖共利用是影響纖維素乙醇等第二代生物燃料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10月13日,PLoSGenetic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功能基因組團隊通過戊糖己糖共利用高溫發酵乙醇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嗜熱厭氧菌功能基因組學揭示了戊糖、己糖共利用機制并提出了高溫乙醇發酵的新策略。木質纖維素中除葡萄糖等己糖(六碳糖)外,還有大量的木糖等戊糖(五碳糖),目前大多數工業微生物只能或偏好于利用葡
- 生物化學習題(含答案)
基酸排列順序5.氨基羧基肽鍵6.電荷層水化膜7.次級鍵物理化學生物學8.球狀蛋白質纖維狀蛋白質單純蛋白質結合蛋白質輔基第二章核酸化學測試題一、單項選擇題1.自然界游離核苷酸中,磷酸最常見是位于:A.戊糖的C-5′上B.戊糖的C-2′上C.戊糖的C-3′上D.戊糖的C-2′和C-5′上E.戊糖的C-2′和C-3′上2
- 北京中醫藥大學成教2002級中醫專升本生化核核酸化學復習題
第五章核核酸化學選擇題1.RNA和DNA水解的終產物是A.戊糖相同,嘧啶堿不同B.戊糖相同,嘌呤堿不同C.戊糖不同,嘧啶堿不同D.戊糖不同,嘌呤堿不同2.組成RNA的多核苷酸鏈的基本單位A.堿基B.糖-磷酸C.核苷酸D.核苷3.1分子含氮鍵與1分子戊糖通過C-N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化合物是:A.核苷酸B.核酸C.核苷D.腦苷脂4.DNA分子中所含的單糖是A.核糖B.戊糖C.磷酸核糖D.2-脫氧核糖5.
- 新的酵母菌株可從木質纖維素原料更有效地使五碳糖發酵
歐洲一個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于2010年6月15日宣布,已使用變革性工程作為合理設計的基因工程的補充,開發出新的工業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cerevisiae,它可從木質纖維原料更有效地使戊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發酵。該研究成果已發表于《生物燃料用生物技術雜志(journalBiotechnologyforBiofuels)》中。這類原料,特別是農業廢棄物和硬木,包含有很大一部分戊糖的D-
- 糖尿病腎病腎臟組織糖化終末產物的沉積及其與細胞表型轉化的關系
l.14No.6P.438-4416(北京)為了觀察糖基化終產物(AGEs)在腎臟組織中的沉積及其與腎臟固有細胞表型轉化的關系。研究者采用免疫組化染色法觀察AGEs:羧甲基賴氨酸(CML)、吡咯素、戊糖苷素和細胞骨架蛋白:α-肌動蛋白(α-SMA)、L-收縮平滑肌蛋白(L-CLD)在28例2型糖尿病腎病(DN)患者腎活檢組織(疾病組)的沉積,分析二者間及其與腎臟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的關系。4例增生
- 三篇Nature敲定:助力癌細胞“逃生”的新穎代謝途徑
日前,科學家確定了一種新穎的代謝途徑幫助癌細胞在特殊環境中茁壯生長,該環境對正常細胞有致命作用,相關結果于4月6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揭示了癌細胞使用磷酸戊糖途徑(PPP)和三羧酸循環輪換形式來抵御毒素——活性氧(ROS),這些毒素通過氧化應激殺死細胞。早前兩篇Nature奠定基礎2009年,哈弗醫學院細胞生物學家JoanBrugge博士在《Nature》雜志上報道了脫離基質對正常細胞帶
- 中國科大研究發現腫瘤發生新機制腫瘤治療新突破
糖代謝旁路,即磷酸戊糖途徑,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通過實驗證明,高量表達的p73使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這一關鍵酶的活性大大增強,從而激活了在正常細胞中較少被使用的磷酸戊糖途徑。細胞中大量的葡萄糖通過這一旁路被消耗。這一代謝途徑無法產生細胞生長必需的能量,而是產生大量戊糖與強還原劑NAPDH,前者用于合成核苷酸,后者則會參與脂肪酸合成和清除一種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的氧化
- 中國科大等發現p73調控葡萄糖代謝促進腫瘤發生新機制
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通過實驗證明,p73轉錄調控磷酸戊糖途徑上第一步反應的關鍵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以此增強該酶的活性。在腫瘤細胞中,由于p73高表達,磷酸戊糖途徑因此被激活,細胞中大量的葡萄糖通過這一旁路被消耗。但這一途徑不能產生細胞生長所需要的能量,而只能進行大量的生物合成,產生大量戊糖(核苷酸的組份)和還原劑NAPDH(脂肪合成所需),用以滿足腫瘤細胞快速及無限的生長和清除對
- 工程化酶母可從生物質C5和C6糖類生產乙醇和丁醇
法蘭克福大學的研究人員于2010年3月29日宣布,已使常用的工業酵母釀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實現了工程化,可使來自生物質原料的己糖(碳五)和戊糖(C6)糖類發酵生產生物乙醇和生物丁醇。該項有關“工業酵母菌株的基因工程應用于從C5和C6糖類生產生物乙醇和丁醇”研究成果已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行的微生物春季會議上發布。研究表明,植物廢棄物含有包括己糖(C5)以及戊糖(C6
- 2-2-2核酸的化學成分
A和RNA都是由一個一個核苷酸(nucleotide)頭尾相連而形成的。RNA平均長度大約為2000個核苷酸,而人的DNA卻是很長的,約有3X109個核苷酸。 單個核苷酸是由含氮有機堿(稱堿基)、戊糖和磷酸三部分構成的。 堿基(base):構成核苷酸的堿基分為嘌呤(purine)和嘧啶(pyrimi-dine)二類。前者主要指腺嘌呤(adenine,A)和鳥嘌呤(guanine,G),DNA和
- 第七講生物化學競賽訓練題
B輔基的脫落C蛋白質分解D空間結構的改變E二級結構改變4.維持蛋白質分子α-螺旋結構的化學鍵是A肽鍵B肽鏈原子間的氫鍵C側鏈間的氫鍵D二硫鍵和鹽鍵5.游離核苷酸中,磷酸最常位于A核苷酸中戊糖的C--5‘上B核苷酸中戊糖的C--3‘上C核苷酸中戊糖的C--2‘上D核苷酸中戊糖的C--2‘和C--5‘上6.核酸中核苷酸之間的連接方式為A2‘,3‘--磷酸二酯鍵B2‘,5‘--磷酸二酯鍵C3
- 腫瘤抑制因子p53在細胞糖代謝中的作用研究取得新成果
ylesstravelled的長篇評論。腫瘤抑制因子p53在調控磷酸戊糖途徑(pentosephosphatepathway,PPP)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p53是迄今為止細胞中最為重要的腫瘤抑制因子之一,它在細胞生長發育中的周期調控、DNA修復以及細胞凋亡等重要細胞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近年來,科學家發現p53在細胞代謝,尤其在糖代謝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吳緬研究組和楊小魯實驗室的最新工作證明,p53
- 血清檢測或成阿爾茨海默病檢測新方法
12月14日,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發表新聞公報說,由該中心和芬蘭東部大學共同完成的研究發現,一種指示組織缺氧和磷酸戊糖途徑的分子信號,是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前兆。所謂磷酸戊糖途徑,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種方式。由于阿爾茨海默氏癥(早老性癡呆癥)目前無法治愈,因此盡早檢測和及早治療非常重要。芬蘭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可以通過檢測血清在癥狀出現前數月甚至數年就查出這種疾病。公報說,研究人員分別采集阿爾茨海默氏
- 選擇性Ⅹa因子抑制劑Fondaparinux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研究進展
的重要機制,Ⅹ因子是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瀑布反應的最后共同通路,如何有效地抑制Ⅹ因子是研發新型抗凝藥物的焦點。抗凝血酶藥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劑(水蛭素)和間接凝血酶抑制劑(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肝素中的戊糖序列是與抗凝血酶結合及滅活凝血酶的必要條件,肝素中的抗凝活性組分只占1/3,抗Ⅹa和抗Ⅱa比為1:1,低分子肝素含戊糖序列較多,對Ⅹa因子抑制要強于肝素,抗Ⅹa和抗Ⅱa比為2~4:1。Fondapa
- 中國科技大學PNAS文章揭示腫瘤轉移新機制
ellBiology)雜志上聯合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這篇文章中吳緬研究組和楊曉魯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揭示了腫瘤抑制因子p53在調控磷酸戊糖途徑(pentosephosphatepathway,PPP)中的作用機制。證明了p53可以與磷酸戊糖途徑上的第一步反應的關鍵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相結合,并且抑制它的活性。在正常情況
- 第二節 糖的分解代謝
第二節 糖的分解代謝(catabolismofcarbohydrate) 人體組織均能對糖進行分解代謝,主要的分解途徑有四條:(1)無氧條件下進行的糖酵解途徑;(2)有氧條件下進行的有氧氧化;(3)生成磷酸戊糖的磷酸戊糖通路;(4)生成葡萄糖醛酸的糖醛酸代謝。 一、糖酵解途徑(glycolyticpathway) 糖酵解途徑是指細胞在胞漿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過程,此過
- Nature、PNAS多篇文章聚焦明星基因p53
3失去了與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結合的能力和對該酶的抑制,細胞中平時較少使用、被p53抑制的磷酸戊糖途徑因此被激活。大量的葡萄糖通過這一旁路被消耗,卻不能產生細胞生長所需要的能量,而產生大量還原劑及戊糖,滿足了腫瘤細胞的快速、無限生長。另外,這一研究還第一次提出,p53除了具有基因轉錄活性外,還具有催化功能,能使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活性降低。吳緬教授一直從事p53相關研究,其研究組曾在p53
- 中石化擒獲纖維素制乙醇“攔路虎”
”陳棟說。與歐美等國相比,我國的纖維素制乙醇技術尚處于研究和試驗階段,未形成商業化模式。破除障礙纖維素制乙醇技術的突破究竟卡在何處?陳棟告訴記者,纖維素制乙醇技術所需解決的技術難題包括預處理、酶解、戊糖己糖共發酵以及廢水處理等4個方面。目前在預處理方面,開發高效、低抑制物、低能耗和環境友好預處理工藝技術和開發大型自動化連續預處理裝置,是突破這一技術難題的關鍵。在酶解方面,篩選高活力的產酶菌株,提高
- 冠狀動脈疾病的抗栓治療
CS患者早期接受介入治療。如果擬行冠狀動脈造影及介入治療,但要延遲進行,就應該考慮繼續應用LMWH作為與血運重建治療之間的過渡治療。LMWHNSTEACS急性期治療Fondaparinux是一種合成戊糖,可以促進抗凝血酶選擇性抑制因子Xa。該藥物的抗因子Xa活性隨血漿藥物濃度的增高而增加,在SC應用后3小時內達高峰。腎臟是該藥物唯一的一種清除機制,其血漿半衰期為17-21小時。選擇性Xa因子抑制劑
- 糖尿病人為何會出現高血糖?
三種血細胞的生理功能和細胞膜的可塑性甚為重要,若糖酵解因胰島素生物活性和效應不足而減弱時,ATP磷酸二羥丙酮和2,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減少,機體能量減少,脂肪合成減少,甚則組織可發生缺氧。 ④磷酸戊糖通路減弱。在磷酸戊糖通路中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及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促進相應底物脫氫而生成還原型輔酶Ⅱ(NADPH)減弱。此酶為主要供氫體,對脂肪酸、膽固醇及類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起重要作用,并受胰島
- “生物質轉化技術及產品”重點項目申請指南
∶1。課題2.木質纖維素原料生物高效轉化技術及產品研究目標:針對木質纖維素豐富可再生,極難分離降解的特點,鑒選木質纖維素高效分離、降解微生物菌群,獲得木質纖維素高效降解的新菌種、新酶系、新基因;構建戊糖、己糖混合糖發酵轉化乙醇的高效工程菌;開發木質纖維素原料高效生物轉化技術,為農業廢棄纖維高效利用提供新途徑。主要研究內容:重點研究植物纖維原料高效預處理技術;木質素降解酶、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制備及
- 天津工生所在生物法制造β-胡蘿卜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組合改造三羧酸循環、磷酸戊糖途徑和ATP合成功能模塊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構建大腸桿菌細胞工廠生產β-胡蘿卜素方面取得進展,該成果已達到了大腸桿菌發酵生產β-胡蘿卜素的國際最高水平。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MetabolicEngineering。β-胡蘿卜素是一種典型的四萜化合物,在醫藥、營養品、化妝品以及食品領域具有重要用途,每年全球市場需求有1000噸左右。目前β-胡蘿卜素的生產主要有化學
- 口服維C銀翹片致血紅蛋白尿1例
可致昏迷甚至死亡。長期使用極少數人可致腎毒性[1]。該例病人僅服用2天,劑量不大,不存在蓄積中毒問題。其引起溶血可能有如下兩方面機制:(1)首先考慮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或活性低下所致。在紅細胞中約10%的葡萄糖經磷酸戊糖旁路代謝,由G-6-PD脫氫使輔酶2(NADP)還原成NADPH,再由谷胱苷肽還原酶將氫傳遞給氧化型谷胱苷肽(GSSG)生成還原型谷胱苷肽(GSH)。GS
- 25.1嘌呤核苷酸的代謝
25.1嘌呤核苷酸的代謝 核酸的基本結構單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可分解為核苷和磷酸。核苷進一步分解為堿基(嘌呤堿和嘧啶堿)與戊糖。 25.1.1嘌呤核苷酸的結構 (1)堿基-嘌呤堿核酸中常見的嘌呤堿有腺嘌呤和鳥嘌呤,它們由母體化合物嘌呤衍生而來。天然存在的重要嘌呤堿還有次黃嘌呤、黃嘌呤、尿酸等,次黃嘌呤與黃嘌呤是分解代謝的中間產物,尿酸是人、猿和鳥類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圖25-1嘌呤堿的化學結構
- 第五節 RNA的結構與功能
NA內還含有一些稀有核苷,如:胸腺嘧啶核糖核苷,假尿嘧啶核苷(Ψ,pseudouridine)等。胸腺嘧啶一般存在于DNA中;在假尿嘧啶核苷中,不是通常嘧啶環中1位氮原子,而是嘧啶環中的5位碳原子與戊糖的1′位碳原子之間形成糖苷鍵。 tRNA分子內的核苷酸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形成多處局部雙螺旋結構,未成雙螺旋的區帶構成所謂的環和襻。現發現的所有tRNA均可呈現圖15-14所示的這種所謂的三葉草樣(c
- 稀有糖的生物轉化生產策略:Izumoring方法
稀有糖是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極少的一類單糖及衍生物,在膳食、保健、醫藥等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綜述了一種稀有糖的生物轉化生產策略———Izumoring方法,即利用D塔格糖3差向異構酶、醛糖異構酶和多元醇脫氫酶等進行所有單糖及糖醇之間的相互轉化;利用該原則,分別構建了己糖類、戊糖類和丁糖類的Izumoring轉化策略,并可獲得所有稀有糖的酶反應和生物轉化生產途徑。同時,展望了稀有糖生物轉化
- 北京大學醫學部1992年碩士入學考試生物化學試題
肝勻漿懸液中加入丙二酸,再加入蘋果酸,孵育后發現有大量琥珀酸堆積,請解釋為什麼?⑻試從白蛋白的含量和理化性質,解釋其在血液中的主要生物學功能。二、填空題⑴磷酸戊糖途徑的重要生理功能是提供①②。⑵肝臟因缺乏酶和酶故不能氧化利用酮體。⑶肝、腎糖原可以直接分解為葡萄糖補充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因為肌內缺乏。⑷酶原活化的過程就是形成的過程。⑸蛋白質變性時結構不變。⑹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是指而言。⑺前列腺素在體
- 第十八章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概述--第一節 核酸的分子結構
量測定的經典方法,是以測定磷含量代表核酸量。 核酸經水解可得到多核苷核,因此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單位,核酸就是由很多單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核苷酸,核苷酸可被水解產生核苷和磷酸,核苷還可進一步水解,產生戊糖和含氮堿。因此,核酸是由含氮堿、戊糖及磷酸三種成分組成。 含氮堿(簡稱堿基):核酸中的含氮堿簡稱堿基,是嘌呤堿(purine)與嘧啶堿(pyrimidine)的衍生物。RNA和DNA含有的共同堿基
- 龍力科技牽手中科院院士開展玉米秸稈制乙二醇研究
上月29日,龍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院士張濤就玉米秸稈戊糖制乙二醇中試項目簽約。該項目依托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質催化轉化制乙二醇技術”,以農業生產中的秸稈為原料,在禹城開展千噸級中試放大反應研究。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世界上首套千噸級秸稈制乙二醇、丙二醇中試裝置。自去年以來,禹城市借助協同發展機遇,重點推進京津冀校(院)地合作產業研究院、山大科技園禹城分園、生物孵化器等各類實體平臺
- 纖維素丁醇項目通過可行性評審
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并高度肯定了可行性報告中提出的循環經濟模式,認為該項目具有可行性,同意進入項目初步設計階段。 該項目預計總投資2.3億元,以秸稈等農業加工剩余物為原料,通過水解、發酵實現水解液中戊糖和己糖共發酵,來生產纖維素丁醇并聯產丙酮和乙醇。該項目將實現秸稈類生物質全糖轉化制備纖維素丁醇技術的整合,建成萬噸級纖維素丁醇聯產丙酮和乙醇生產示范基地,實現纖維素類生物質的能源化、資源化綜合利用。
- 尿糖陽性就一定是糖尿病嗎?
取大量碳水化合物后,由于小腸吸收糖過快而負荷過重,可出現暫時性糖尿。 (3)腎性糖尿及假性糖尿。 (4)其他糖尿。在胃切除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中糖在腸內吸收加速,食后血糖迅速升高又很快降低,可呈現暫時性糖尿及低血糖癥狀;肝功能不全時,果糖和半乳糖利用失常,血中濃度過高,有時會出現果糖尿或半乳糖尿。另外,進食過多的半乳糖、甘露糖、果糖、乳糖以及一些戊糖,或體內代謝失常時可出現相應的糖尿。作者:不明
- 第四節 糖代謝的先天性異常
。 三、其它糖代謝異常 (一)紅細胞中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遺傳缺陷或變異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催化6-磷酸葡萄糖脫氫生成6-磷酸葡萄內脂,脫下的氫由NADP接受。此步反應是磷酸戊糖途徑的關鍵部位,所產生的NADPH在維持紅細胞的正常形態與功能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G-6-PD缺乏病是伴性遺傳性疾病,臨床并不罕見。女性雜合子含有兩族紅細胞:一族酶活性正常,另一族缺乏G-6-PD
- 生物化學模擬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小分子物質。8.只要DNA或RNA單鏈分子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_________,就可以形成分子間_________。9.能進行糖異生補充血糖的器官有和。10.ATP與反應生成磷酸肌酸,催化該反應的酶是。11.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是,主要化學鍵是,有些蛋白質還包含。12.核蛋白體大亞基上有位和位。13.PKA被激活后,在存在的情況
- 綠色造紙離我們還有多遠
前,我國絕大部分造紙廠采用堿法制漿而產生黑液。 黑液中所含的污染物占到了造紙行業污染排放總量的90%以上,且具有高濃度和難降解的特性,它的治理一直是行業一大難題。黑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三種:木質素、聚戊糖和總堿。木質素是一類無毒的天然高分子物質,作為化工原料具有廣泛的用途,聚戊糖可作牲畜飼料。造紙廠按工序排出三股水:黑液、中段水和白水。其中黑液是造紙廠污染的主要根源。 將“黑液”有效利用,甚至變成
- 磺達肝葵鈉治療老年UAP伴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臨床觀察
出(心臟彩超示:最深為6mm),患者生命體征無變化,僅觀察1天后好轉。用力刷牙后齒齦出血1例。對照組出現PCI后急性血栓形成1例。 3討論20ml/min)也為其適應證。磺達肝葵鈉是完全人工合成的戊糖,是以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中均包含的天然戊糖結構為基礎。與AT的活化部位通過非共價鍵相結合,導致Xa的快速滅活,并對凝血酶無直接抑制作用。在當今的心血管疾病治療中,出血已經成為
- 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化學試題(碩士)2001年-1998年
念及DNA重組的步驟及用途(8分)6.是述基因工程藥物的概念和研究進展.(7分)7.假如膳食中含有豐富的丙氨酸,但缺乏天冬氨酸,問是否出現天冬氨酸缺乏的現象?為什么?8.將C6標有14C的葡萄糖加入含有戊糖磷酸途徑及輔因子的溶液中,問放射性14C的分布情況如何?北師大99一.解釋名詞(3分/題)1.增色效應2.蛋白質的變構作用3.米氏常數4.轉換數5.遲留時間(TR)6.空體積(V0)7.衰減調
- 核酸膠囊對人體抗氧化作用的影響
菜水果而較少葷菜;再次老年人的膳食品種不僅單一而且膳食結構中的核酸含量也較低,因此人群的總攝入量也低。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增加該地區老年居民的核酸攝入量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核酸在體內吸收分解成嘌呤(或嘧啶)、磷酸和戊糖,雖然戊糖是五碳糖,理論上同攝入葡萄糖而引起的血糖升高無關,但有關攝入核酸后是否會影響體內血糖水平的討論至今尚存在。我們對2001年服用核酸作者:厲曙光戴秋萍張敬張志強陳芳余金明艾自勝
- 緊跟前沿成果貼近臨床需求——二○○六血栓相關疾病防治進展研討會舉辦
。 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胡大一教授認為,無論是動脈血栓還是靜脈血栓的抗凝治療,總的趨勢是抗凝的易化,即以低分子肝素取代普通肝素。而抗凝領域中的另一個亮點是新型抗凝藥物給人們帶來的希望。如人工合成戊糖治療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和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STEACS)的療效,至少與依諾肝素的療效相似而出血并發癥較少;直接凝血酶抑制劑在心房顫動血栓栓塞的預防上,與調整劑量的華法林效果相似,且無
- 北京大學醫學部生物化學試題(碩士)2004年-2000年,1996年-1992年
2004年北京醫科大學生化試題1、請列舉三種根據分子大小進行蛋白質分離純化的方法,并簡述其原理(15分)2、DNA的螺旋結構模型有哪些特征?這種模型有何生物學意義?(15分)3、下列物質能否進行糖異生?為什么?可用箭頭圖表示。(20分)乳酸、脂肪、亮氨酸4、請舉例說明酶的競爭性抑制劑在臨床上的應用,并簡述其作用機理。(10分)5、苯酮酸尿癥患者從幼年開始就可能會出現尿臭、弱智、白化等臨床癥狀,請
- 第八章 藥物遺傳學--第一節 藥物反應的遺傳基礎
材料,尚需進一步探討。 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癥是一種主要表現為溶血性貧血的遺傳病,一般平時無癥狀,但在吃蠶豆或伯氨喹啉類藥物后出現血紅蛋白尿、黃疸、貧血等急性溶血反應。 眾所周知,紅細胞中糖代謝主要是通過無氧糖酵解進行,但也有10%通過戊糖代謝旁路(圖8-2)。G6PD活性
- 第五節 核苷酸的分解代謝
osphatases)催化,水解為核苷和磷酸。核苷可直接被小腸粘膜吸收,或在核苷酶(nucleosidases)和核苷磷酸化酶(nucleosidephosphorylases)作用下,水解為堿基,戊糖或1-磷酸戊糖: 體內核苷酸的分解代謝與食物中核苷酸的消化過程類似,可降解生成相應的堿基,戊糖或1-磷酸核糖。1-磷酸核糖在磷酸核糖變位酶催化下轉變為5-磷酸核糖,成為合成PRPP的原料。堿
- 5萬噸/年纖維素丁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會在杭州召開
為該項目具有可行性,同意進入項目初步設計階段。“5萬噸/年纖維素生物質水解發酵制纖維素丁醇聯產化學品乙醇和丙酮”項目,預計總投資2.3億元。該項目利用秸稈等農業加工剩余物,通過水解、發酵實現水解液中戊糖和己糖共發酵生產纖維素丁醇聯產化學品丙酮和乙醇。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將率先實現秸稈類生物質全糖轉化制備纖維素丁醇技術的整合,建成萬噸級纖維素丁醇聯產化學品丙酮和乙醇生產示范基地,實現纖維素類生物質的能源
- 海洋所藻類代謝生理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8:78),博士生伍松翠為第一作者。 同時,該研究組基于海藻可以利用無機碳源(如HCO3-、CO2等)進行光合自養和利用有機碳源進行兼養和異養的特點,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合作,從甘油、葡萄糖、甘氨酸等有機物中篩選了可供三角褐指藻生長利用的有機碳源,利用穩定同位素標記技術,研究了有機碳源在細胞中的代謝過程及其路徑。研究結果顯示,在有機碳源存在的條件下光照射可以顯著提高三角褐指藻的生長速度
- 昆明植物所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儀首次解析麻竹花轉錄組
大量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如47個與花發育相關的基因,16個與授粉相關的基因,470個與壓力響應相關的基因,429個與信號轉導相關的基因以及25個與調控及表觀遺傳相關的基因等,以及重要的遺傳通路,如戊糖和磷酸鹽通路、苯丙氨酸代謝通路、類胡蘿卜素合成通路、類黃酮合成通路、油菜素甾醇合成通路等。研究人員將測序所用的花組織劃分為兩個時期,時期1(花芽長度小于或等于5mm)和時期2(花芽長度大于5mm),
- 研究發現調控非小細胞肺癌的“雙刃劍”基因
機制。研究人員結合多種實驗手段發現Kras/Lkb1小鼠肺腺癌中活性氧簇(ROS)的水平明顯高于肺鱗癌,且降低肺腺癌中的ROS水平可抑制其轉分化為肺鱗癌。他們進一步發現,肺腺癌中ROS的異常積累源于戊糖磷酸途徑(PPP)下調和脂肪酸氧化(FAO)通路失活引起的氧化還原態失衡。他們利用Kras/Lkb1模型進一步發現,缺失LKB1的肺腺癌和肺鱗癌對ROS誘導劑Piperlongumine和代謝藥物P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發現調控非小細胞肺癌的“雙刃劍”基因
機制。研究人員結合多種實驗手段發現Kras/Lkb1小鼠肺腺癌中活性氧簇(ROS)的水平明顯高于肺鱗癌,且降低肺腺癌中的ROS水平可抑制其轉分化為肺鱗癌。他們進一步發現,肺腺癌中ROS的異常積累源于戊糖磷酸途徑(PPP)下調和脂肪酸氧化(FAO)通路失活引起的氧化還原態失衡。他們利用Kras/Lkb1模型進一步發現,缺失LKB1的肺腺癌和肺鱗癌對ROS誘導劑Piperlongumine和代謝藥物P
- 分離新方法讓造紙告別黑液
,可以分離提取生物質中“三素”,原料利用率高,溶劑可循環利用,耗水量少,綜合能耗低,同時不排放廢液、廢氣、廢渣,生產過程環保。據北京夢狐宇通竹纖維研究開發中心科研人員介紹,利用新技術分離提取的高純木質素物理性能未被破壞,據此可延伸開發出更多的高科技產品群,用于航空航天、軍工、太陽能、微電子等領域;提取的纖維素可用作紡織原料、紙漿及建材工業等;半纖維素(聚戊糖)則是重要的醫藥、食品、化工原料。作者:
- 中國農科院飼料所發現讓雞肉更營養的調控技術
質。科研團隊還使用甜菜堿、大豆異黃酮、益生素(糞腸球菌)以及沙棘黃酮等飼料添加劑及其組合添加到肉雞飼料中,這一做法提高了生產性能、雞肉的肌苷酸含量,改善了雞肉的品質。研究證實,益生素可以影響肉雞肝臟戊糖磷酸化和三羧酸循環調控能量供應,增強氨基酸同化代謝,提高肝臟抗氧化和免疫相關蛋白的表達,從而起到調控雞肉品質的作用。研究發現肉雞肌內脂肪沉積、分布及風味品質可以通過營養手段得以提高,同時揭示了沙棘黃
- 上海生科院受邀在國際期刊發表關于產溶劑梭菌的綜述論文
lventogenicclostridia)為革蘭氏陽性、厭氧細菌,在發酵過程中可產生丙酮、乙醇、正丁醇等化學品和生物燃料,是一類重要的工業微生物。如何使產溶劑梭菌高效利用碳源,特別是廉價的糖基原料(如富含戊糖、己糖的木質纖維原料以及工業生產中伴生的糖基副產物等)并轉化為目標產物,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隨著近年來基因組信息的完善和分子工具的發展,產溶劑梭菌中糖轉運和代謝途徑的解析以及相關調控機制的
- 白蟻擁有將木材分解成糖的酶
蟻消化木材。他們分離出了白蟻的腸道,并把樣本分成含有共生生物和不含共生生物的,分別放在鋸末上,然后對二者的產糖量進行了檢測。實驗結果表明,有3種功能不同的酶,能分解不同生物質,其中兩種能釋放葡萄糖和戊糖,另一種能分解木質素。 斯卡福說:“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共生生物僅僅是幫助消化,其實共生的功能還有很多。我們的實驗證明,宿主產生了某種酶,與共生生物產生的酶結合起來發揮了更大作用。宿主酶加共生生物酶
- 三代原料助燃料乙醇發展
計,2006年我國秸稈產量6億噸,除用于肥料、飼料及造紙等工業原料外,約有3億噸秸稈可作為能源使用,折合1.5億噸標煤。纖維素制乙醇在技術上面臨的技術瓶頸主要是:高效的秸稈類植物生物質預處理技術;纖維素降解為葡萄糖的酶成本過高;以及缺乏高轉化率利用戊糖、己糖產乙醇的微生物菌種等。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推進研發項目,爭取盡早掌握技術,逐步具備與能源農作物大體相當的競爭力,實現規模、商業化生產條件。作者: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