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 概述
Fig(Ficus carica)無花果是桑科植物無花果的果實。由于無花果樹葉厚大濃綠,而所開的花卻很小,經常被枝葉掩蓋,不易被人們發現,當果子露出時,花已脫落,所以人們認為它是不花而實,故命名為無花果。無花果熟時軟爛,味甘甜如柿而無核,營養豐富而全面,除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外,還含有檸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奎寧酸、脂肪酶、蛋白酶等多種成分,具有很好的食療功效。
3 無花果的別名
4 無花果的營養價值
1. 無花果含有蘋果酸、檸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幫助人體對食物的消化,促進食欲,又因其含有多種脂類,故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
2. 無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的功能,可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沉積,進而起到降血壓、預防冠心病的作用;
3. 無花果有抗炎消腫之功,可利咽消腫;
4. 未成熟果實的乳漿中含有補骨脂素、佛柑內酯等活性成分,其成熟果實的果汁中可提取一種芳香物質苯甲醛,二者都具有防癌抗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可以預防多種癌癥的發生,延緩移植性腺癌、淋巴肉瘤的發展,促使其退化,并對正常細胞不會產生毒害。
5 無花果的選購
1. 痔瘡、便秘鮮無花果生吃或干果10個,豬大腸一段,水煎服;
6. 尋常疣鮮無花果果柄處的乳白汁外涂尋常疣上,每天涂1次。起初疣變軟,后層層脫落,直至皮膚復常;
8. 小兒吐瀉無花果葉5片,加水500毫升,水煎,先熏兩腳心,待溫時洗兩腳,每次15分鐘,每日1次。
6 無花果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消化不良者、食欲不振者、高血脂患者、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者、動脈硬化患者、癌癥患者、便秘者適宜食用;
2. 脂肪肝患者、腦血管意外患者、腹瀉者、正常血鉀性周期性麻痹等患者不適宜食用;大便溏薄者不宜生食。
7 無花果的食療功效
無花果味甘,性平,無毒;
具有健脾,滋養,潤腸的功效;
8 無花果的食用建議
每次約50克
1. 無花果同番木瓜一樣,不僅可以當水果鮮食,也可用于烹飪菜肴;
2. 將新鮮的無花果切成片,臨睡前貼在眼下部皮膚上,堅持使用可減輕下眼袋。
9 《中醫大辭典》·無花果
9.1 無花果的別名
天生子、蜜果、文仙果、奶漿果[1]
9.2 來源及產地
桑科植物無花果Ficus carica L.的聚花果。我國各地有栽培。[1]
9.3 性味歸經
9.4 功能主治
1.治支氣管炎,哮喘,肺熱聲嘶,咽喉腫痛,消化不良、腸炎,痢疾,便秘,痔瘡。煎服:15~30g。[1]
9.5 化學成分
果實含糖、枸櫞酸、延胡索酸、奎尼酸等以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C、生物堿、氨基酸、寡肽苷類、樹脂、無花果蛋白酶(Ficin)等[1]。
9.6 無花果的藥理作用
所含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質及凝乳等消化作用;無花果可抗腫瘤、提高免疫功能、鎮痛,無花果內服可作食物性輕瀉劑[1]。
10 《全國中草藥匯編》·無花果
10.1 拼音名
Wú Huā Guǒ
10.2 無花果的別名
10.3 來源
為桑科榕屬植物無花果Ficus carica L.的果實,其根及葉也入藥。根全年可采;果、葉夏秋采,曬干用或鮮用。
10.4 性味
果:甘、平。根、葉:淡、澀,平。
10.5 功能主治
果:潤肺止咳,清熱潤腸。用于咳喘,咽喉腫痛,便秘,痔瘡。根、葉:腸炎,腹瀉;外用治癰腫。
10.6 無花果的用法用量
果、葉:0.5~1兩;根、葉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患處。
10.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11 《中華本草》·無花果
11.1 出處
出自《救荒本草》
11.2 拼音名
Wú Huā Guǒ
11.3 無花果的別名
阿驲、阿驛、映日果、優曇缽、蜜果、文仙果、奶漿果、品仙果、掙桃、樹地瓜
11.4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無花果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carica L.
采收和儲藏:7~10月果實呈綠色時,分批米摘;或拾取落地的未成熟果實,鮮果用開水燙后,曬十或供十。
11.5 原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10m。全株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壯,表面褐色,被稀短毛。葉互生;葉柄長2-5cm,粗壯;托葉卵狀披針形,長約1cm,紅色;葉片厚膜質,寬卵形或卵圓形,長10-24cm,寬8-22cm,3-5裂,裂片卵形,邊緣有不規則鈍齒,上面深綠色,粗糙,下面密生細小鐘乳體及黃褐色短柔毛,基部淺心形,基生脈3-5條,側脈5-7對。雌雄異株,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于葉腋;雄花和癭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內;雄花生于內壁口部,雄蕊2,花被片3一4;癭花花柱側生、短;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3-4,花柱側生,柱頭2裂。榕果(花序托)梨形,成熟時長3-5cm,呈紫紅色或黃綠色,肉質,頂部下陷,基部有3苞片。花、果期 8-11月。
11.6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現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資源分布:原產于亞洲西部及地中海地區。
11.7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瘠,抗旱,不耐寒,不耐澇。以向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粘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扦插。分株。壓條繁殖,尤以扦插繁殖為主。扦插繁殖:3月中、下旬從優良母株上選l~3年生未曾發芽的,而且節間短,枝粗在1~1.5cm的健壯枝條,剪成長30~50cm的插條,按行距50cm開溝,斜插入土三分之二,其余部分露出土外,填上壓實,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夏季扦插,可取半木質化的綠枝進行扦插。扦插后約1個月左右生根。培育1年即可移栽。亦可將插條用濕砂貯藏1個月,形成愈傷組織后再行扦插。分株繁殖:于2~3月進行分株栽種,定植按行株距(3~4)m×(3~4)m開穴栽種。栽種前要修剪,除去密枝或枯枝條,在樹液未流動以前或展葉以前栽種為好。
田間管理 植株成活后進行松土、除草。在6月、7月各追施人糞尿或硫酸銨1次。栽種后要培養樹冠形成無層形樹形,或多主技自然開心樹形,一般可在樹干高50crn處定干,保留5~7個主枝,并可適當選用側枝補空。樹干定形后,每年要修剪,除去密枝、病蟲枝及枯枝。疏勢以輕剪為主。收秋果為主的,可在結果枝上短截留有2~3個芽,如果收夏果為主的則不宜短截。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炭疽病,可用1:1:200信波爾多液噴射。蟲害有桑天牛。
11.8 性狀
性狀鑒 干燥的花序托呈倒圓錐形或類球形.長約2cm.直徑1.5-2.Cm;表面淡黃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狀彎曲的縱棱線;頂端稍平截,中央有圓突形突起,基部漸狹,細小瘦果.有時壁的上部尚見枯萎的雄花。瘦果卵形或三棱狀卵形.長1-2cm,淡黃色,外有宿萼包被。飛微,味甜、略酸。
以干燥、青黑色或暗棕色、無霉蛀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淡黃棕色。①草酸鈣簇晶多存在于花托薄壁細胞內,直徑10-17μm。②花被碎片的邊緣可見單細胞非腺毛,長33-10μm,基部較粗,光瑞急尖;果柄基部非腺毛,長達330-450(-600)μm,壁增厚。③果皮薄壁細胞內含有草酸鈣結晶,呈方形、長方形、菱形,直徑約5μm。④導管細小,主要為螺紋導管。⑤乳汁管有時可見。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溫水浴上加熱15mm。取濾1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在水浴上加溫熱5min,發生紅棕色沉淀。
11.9 化學成份
果實含有機酸類,其中有大量枸櫞酸,并有少量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丙二酸(propane diacid),奎寧酸(quin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1];還含 B族維生素[2]及無花果蛋白酶(ficin)[3],黃曲霉毒素(afla-toxin)B1、B2、G1、G2[4],γ-胡蘿卜素(γ-carotene),葉黃素(lutein),堇黃質(violaxanthin)等類胡蘿卜素類化合物[5];還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等氨基酸[6];并含寡肽如六肽( H-Ala-Val-Asp-Pro-Ile-Arg-OH),五肽(H-Leu-Tyr-Pro-Val-Lys-OH),三肽(H-Leu-Val-Arg-OH)[7],以及蛋白質脂肪、糖類及鈣(Ca)、鐵(Fe)等微量量元素[8]。
11.10 無花果的藥理作用
1.無花果含豐富的營養成分,供食用。在便秘時,可用作食物性輕瀉劑。樹的乳膠汁中含有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之成分(注射時)。
2.干果的水提取物經活性炭、丙酮處理后所得之物質有抗艾氏肉瘤的作用。
3.從未成熟果實中所得的乳汁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發性乳癌,致使腫瘤壞死;又能延緩移植性腺癌、骨髓性白血病、淋巴肉瘤之發展,使其退化。將此乳汁靜脈注射0.02ml(大鼠)或0.05ml(兔),可使動物立即死亡,解剖可見內臟毛細血管損害;腹腔注射之情況相似;皮下注射可引起局部壞死;口服則無毒。其石油醚、乙醚提取物對免、貓、犬均有降壓作用,呼吸略呈興奮;在貓的瞬膜試驗中,無神經節阻斷作用。降壓作用原理可能屬于末梢性的。聚花果水浸液,或以石油醚提取后再以乙醚處理的提取物靜脈注射,對麻醉兔和貓均有降壓作用。
11.11 性味
甘;性涼
11.12 歸經
肺;胃;大腸經
11.13 功能主治
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主咽喉腫痛;燥咳聲嘶;乳汁稀少;腸熱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瀉痢疾;癰腫;癬疾
11.14 無花果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臍量可用至30-60g;或生食鮮果1-2枚。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調敷或吹喉。
11.15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敷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疥癩癬瘡,黃水瘡,魚口便毒,乳結,痘瘡破爛;調芝麻油搽之。
2.《便民圖纂》:治咽喉疾。
3.汪穎《食物本草》:開胃,止泄痢。
4.《綱目》:治五痔,咽喉痛。
5.《生草藥性備要》:洗痔瘡。子,煲肉食,解百毒。蕊,下乳汁。
7.《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腸。
8.《江蘇植藥志》:鮮果的白色乳汁外涂去疣。
9.《云南中草藥》:健胃止瀉,祛痰理氣。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咽喉痛,咳嗽痰多,胸悶。
11.16 摘錄
《中華本草》
12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04.
用到中藥無花果的方劑
- 無花湯
:wúhuātāng《洞天奧旨》卷十五:組成:無花果葉。功效:止痛。主治:痔瘡。用法用量:上藥煎湯...
- 散劑
5cm2,將其表面壓平,在亮處觀察,應色澤均勻,無花紋與色斑。干燥失重:【干燥失重】除另有規定外,取...
- 蓯蓉木瓜煎丸
三五日,以軟爛為度,沙盆內研如泥)木瓜4枚(如無花木瓜,只用小黃熟木瓜10枚,并削去皮、子,別以酒...
- 蟬花無比散
末。功能主治:偏風牽引,風起偏,雙目斜,頻淚無翳,不癢不痛。用法用量:每服2錢,茶清下。摘錄:...
- 五花散
二:方名:五花散組成:白楝花3錢,白風仙花3錢(無花,梗代),白菊花3錢(盆菊尤妙),白荷花3錢,...
- 更多用到中藥無花果的方劑
用到中藥無花果的中成藥
- 五花茶顆粒
使用外用藥時,應向專科醫師咨詢。7.服藥7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
- 桃花散
臺》卷十九引崔氏方之桃花散:方名:桃花散組成:桃花末(舒者,陰干百日)。主治:方出《醫心方》卷二十...
- 金銀花露
過,滅菌,灌封,即得。[規格(2)]性狀:本品為無色至淡黃色的透明液體;氣芳香,味微甜或甜。鑒別:...
- 暗香湯
統》卷九十八《百一》卷二十處方香附子1兩(揀大而無皮者,炒),縮砂仁1兩半(炒),木香1分,檀香1...
- 梔子金花丸
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長期服用。7.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
- 更多用到中藥無花果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無花果
- 《本草品匯精要》:[續集卷之九果部]榔梅
無毒無花果(食物本草)主開胃止泄痢(汪穎)治五痔腫痛煎湯頻熏洗之取效(朱震亨)葉有小毒主五痔腫痛煎...
- 《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一卷果之三]無花果
【釋名】映日果(《便民圖纂》)、優曇缽時珍曰∶無花果凡數種,此乃映日果也。即廣中所謂【集解】時珍曰...
- 《證治準繩·雜病》:[第六冊大小腑門]痔
再洗。又法,燒新磚,以醋沃,坐熏良。洗藥方,治番花痔。用荊芥、防風、樸硝煎湯洗之,次用木鱉子、五倍...
- 《本草綱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藥]痢
止小兒秋痢、血痢。)柿根荷蒂楊梅(燒服。)刺蜜無花果甜瓜烏藥(燒灰丸服。)槐花(炒研服。)櫸皮皮(...
- 《本草綱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藥]咽喉
)水苦(磨服。)糟醬茄絲瓜汁〔果木〕西瓜汁橄欖無花果苦茗(并噙咽。)吳茱黃柏(酒煮含。喉腫,醋敷之...
- 更多古籍中的無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