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蜈蚣矯正飲 (最后修訂于2009/12/11 11:29:49)[共244字]
摘要:處方蜈蚣1條(去頭足),地龍12克,當歸12克,赤芍10克,雞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功能主治祛風散寒,去瘀化痰,通經活絡。主風濕痰阻,瘀停經脈。(面神經神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馬瑞宣方《千家妙方》上冊方名蜈蚣矯正飲組成蜈蚣1條(去頭足),地龍12g,當歸12g,赤芍10g,雞血藤15g,羌活10g,防風10g,白芷10g,川芎9g。功效祛風散寒,去瘀化痰,通經活絡。主治面神經炎屬風濕痰阻,瘀停經脈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面癱病證有哪些常用經驗方?
(8)二麻散:天麻、升麻各15g,當歸28g,北細辛5g。共研細末,每次3g,1日3次,分7日服完,為一療程。 (9)加味牽正散:黃芪100g,當歸15g,僵蠶10g,全蝎10g,水煎,濾汁后加白酒10ml,一日分3次服完。 (10)蜈蚣矯正飲:蜈蚣1條(去頭足),地龍12g,當歸12g,赤芍12g,雞血藤12g,羌活10g,防風10g,白芷10g,川芎9g,水煎服,每日一劑。作者:不明
- 國際團隊完成蜈蚣基因組測序古老的蜈蚣基因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宣布完成了對第一種蜈蚣基因組的測序工作。研究發現蜈蚣基因組大小只有人類基因組的十分之一,其中含有的基因數量共有15000個,只有人類的約三分之二。來自12個國家的106名研究人員參與了該項目。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卷》上。節肢動物是科學研究中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因為為了適應環境,與其它動物相比它們分化出了最多的種類,是動物界中所屬物種最多的一個門,節肢動物
- 以“毒”止疼:古老蜈蚣煥發新價值——科學家利用蜈蚣毒素探針破解疼痛疾病機理
近日,3位年輕科學家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讓在自然界生存了5億年之久的蜈蚣,在現代科學研究中釋放出全新價值。這3位年輕科學家分別是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楊仕隆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楊帆博士、北京大學的衛寧寧博士。他們借助蜈蚣毒素探針,對人類疼痛的發生機理進行了揭秘。而基于該項成果,一種鎮痛藥物有望誕生——其既能使人體免于承受疼痛之苦,也可避免藥物帶來的高燒等副作用。向自然尋求答
- 腰椎滑脫癥RF矯正術后矯正丟失的原因及對策
在腰椎滑脫癥的矯正手術中,RF椎弓根螺釘系統的應用顯得簡便有效[1]。我院自1998年下半年以來應用RF系統矯正腰椎滑脫癥14例,發現腰椎滑脫的即時矯正效果明顯,同時有5例在手術后1.5~6個月間出現矯正丟失,發病率為35.7%,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對策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齡29~57歲,平均40.5歲。均有反復下腰痛病史,其中12例伴有下肢放射痛
- 蜈蚣漏
蜈蚣漏 古病名。《外科啟玄》卷十二:“蜈蚣漏其根在肺。”此病屬瘰疬漏之類。作者:
- 俄羅斯發現新型蜈蚣:750條腿刷新紀錄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我國民間將其和蛇、蝎、壁虎、蟾蜍并稱“五毒,并位居五毒首位。一般常見的蜈蚣足數為幾十對,南歐學名Himantarumgabrielis的成年蜈蚣有171-177對,一度被認為是足最多的蜈蚣。現在,這項紀錄在俄羅斯刷新了。據環球網報道,俄羅斯阿爾泰地區阿爾泰生物保護區發現一種新型蜈蚣。此種蜈蚣的代表性特征就是多足,
- 蜈蚣哽喉
蜈蚣哽喉 多因飲食不慎,誤食蜈蚣所致。可先取生豬血飲之,少傾以清油灌口中,蜈蚣滾在血中即吐出。或即行手術剔除。作者:
- 蜈蚣疔
蜈蚣疔 病名。出《外科啟玄》卷二:“其形如蜈蚣,亦有頭足,發寒熱,因食物被蜈蚣所游之毒而生,宜雄黃定子涂之。”作者:
- 蜈蚣蛇蝎傷
蜈蚣蛇蝎毒非常,咬著人時痛莫當,我有靈丹隨手好,自然姜汁和雄黃。作者:孫思邈
- 蟬衣蜈蚣散治對口、搭背
對口、搭背屬于“癰的范疇,故對口又稱“頸癰,搭背亦稱“背癰。多由濕熱蘊蒸、氣血凝滯而致。 初起未化膿時,用蟬衣6克,蜈蚣(焙干)2條,共研為細末,用醋調為糊狀,外敷患處,蓋以紗布,以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連用3~4日可消。蟬衣善于祛風除濕、瀉熱解毒,配蜈蚣能開瘀化毒,其效果顯著。作者:梁棟
- 蜈蚣咬傷
蜈蚣咬傷 病名。見《肘后備急方》卷七。癥見蜈蚣咬傷后,局部腫痛,發癢,渾身麻木;小兒及體弱者,更應速治,否則可能危及生命。治用甘草、雄黃研末,菜油調敷;或鮮桑葉搗爛外敷,內服季德勝蛇藥片。作者:
- 蜈蚣
蜈蚣 釋名 蒺藜、天龍。 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1、小兒撮口(舌上有瘡,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搗汁敷涂。 2、小兒急驚。用蜈蚣一條(去足),炙為末,丹砂、輕粉,等分研勻,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按病幾年齡。每歲服一丸,乳汁送下。 3、天吊驚風(目久不下,眼見白睛,角弓反張,不能出聲)。用大蜈蚣一條,去頭足,油炙,以竹刀劈為左右兩半,研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時,以左半藥末吹入左鼻
- 野外誘捕蜈蚣及飼養方法
據有經驗的藥農介紹,在蜈蚣出沒的地方(如竹林、樹林、果園等),挖一深30~40cm的泥坑,放入拌和的垃圾、爛草、碎沙、泥瓦片等,再倒入殺雞水(包括雞毛內臟),3~4天后,便會有大量的蜈蚣跑來棲息、覓食,此時可用竹鉗等捕器捕入布袋。從中挑選健壯的作種,其余的加工出售。 飼養蜈蚣的方很簡單,在竹林或松樹林、果園內,挖多個泥坑,規格如上述誘捕坑或再大些,同樣投入垃圾、雜草和瓦片拌和,放入10~20余條
- 蜈蚣
雷公云∶凡使,勿用千足蟲,真似,只是頭上有白肉,面并觜尖。若誤用,并把著,腥臭氣入頂,致死。夫使蜈蚣,先以蜈蚣、木末,不然用柳?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木末了,用竹刀刮去足、甲了用。作者:
- 鋪地蜈蚣堿
[中文名稱]鋪地蜈蚣堿[英文名稱]Cernuine[別 名][化學名稱]Cernuine[分子式][分子量][物理性質][成分分類][藥理作用]毒性[毒 性][不良反應][用 途][成分來源]石松科植物鋪地蜈蚣,加羅林石松.作者:自動采集
- 昆明動物所等研究揭示中藥蜈蚣藥效分子群和藥理學活性
蜈蚣是一味傳統的重要動物藥材,其中藥藥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根據《中國藥典》和《中華本草》記述,蜈蚣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的功效,可用于驚風、癲癇、痙攣抽搐、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濕頑痹、偏頭痛以及毒物咬傷等的治療。雖然蜈蚣的藥用價值被國內外醫學專家所重視,用蜈蚣配成的中成藥和處方在百余種以上,但由于缺乏系統全面的對蜈蚣藥效分子群的識別和相應的藥理學活性解析的研究,使得蜈蚣蘊含的豐
- 蜈蚣的人工飼養技術
蜈蚣俗稱“天龍”,又名“百足蟲”,屬節肢動物,唇足(多足)綱,蜈蚣目大蜈蚣科,種約30~40種。最常見的為少棘金頭蜈蚣,還有平耳孔蜈蚣等。其軀體偏平而長,由22個同型環節構成,每節有一對附肢,體長約9~18厘米,寬5~11.毫米,分頭部和軀干部,頭部紅色或金黃色,身體黑綠色,頭板杏仁形,窄端向前方突出。頭板和第一背板金黃色,具有一對又細又長的觸角,觸角后有復眼(單眼四對和發達的爪及毒腺,最末一對附
- 蜈蚣養殖及加工技術
蜈蚣又名天龍、百足蟲,是一種常見的傳統藥材,主治驚癇抽搐、破傷風及腫毒蛇傷等。 習性 蜈蚣怕日光,晝伏夜出。白天一般棲息在山坡、田野、路邊或雜草叢生的地方,特別喜歡躲伏在廢棄的溝壕、荒蕪的墳包、路旁的縫隙中、石塊、瓦礫之間。從芒種到夏至,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蜈蚣喜歡在陰暗、潮濕、溫暖、避雨、空氣流通的地方生活。到了晚秋季節,則多棲居于背風向陽的松土溝坡下或樹洞內。在溫度低于10℃時便停食,零下
- 科學家完成蜈蚣基因組測序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近日報告說,他們完成了第一種蜈蚣的基因組測序,盡管蜈蚣腿多,但它們的基因數量比人類少約三分之一。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卷》上,研究以生活在西北歐沿海地區的一種常見蜈蚣作為測序對象,來自10多個國家的106名研究人員參與其中。研究表明,蜈蚣基因組大小是人類基因組的十分之一,其中含有的基因數量是人類的約三分之二,共1.5萬個基因,而人類基因數量目前主流觀點認為是約2
- 中國藥用動物馴化養殖的實例-蜈蚣
蜈蚣 蜈蚣是一味傳統的重要動物藥材,其藥性和用途在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等著名醫藥文獻中都有詳明記述。藥源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主產于湖北、浙江兩省,其原動物經鑒定為少棘蜈蚣。據報道,浙江主產于嘉興地區的海寧、岱山兩大產區,由于生產環境的變化,近一、二十年來,嘉興地區年捕獲量已從二百萬條下降為一萬余條,為了增殖蜈蚣資源,發展人工養殖,曾進行了小規模室內人工養殖和海島放養試驗。在舟山地區對野外藥用蜈
- 蜈蚣人工養殖技術規程
蜈蚣是一味傳統的重要動物藥材,其藥性和用途在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等著名醫藥文獻中都有詳明記述。藥源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主產于湖北、浙江兩省,其原動物經鑒定為少棘蜈蚣。據報道,浙江主產于嘉興地區的海寧、岱山兩大產區,由于生產環境的變化,近一、二十年來,嘉興地區年捕獲量已從二百萬條下降為一萬余條,為了增殖蜈蚣資源,發展人工養殖,曾進行了小規模室內人工養殖和海島放養試驗。在舟山地區對野外藥用蜈蚣的資源
- 蜈蚣養殖:小心中“毒”
誘人廣告語:養殖蜈蚣,市場緊俏,不愁銷路,真正超值,一本萬利。前世今生蜈蚣養殖項目是指一些技術公司向投資者了售蜈蚣種苗,然后向投資者回收成年蜈蚣。國內最早的一家機構于2000年初出現在河南,2003年后在投資領域消失了近3年。2007年初,蜈蚣養殖重出江湖,國內相關的招商廣告令人眼花繚亂。江湖傳聞“市場空間大”——蜈蚣作為傳統的動物中藥材己有幾千年的歷史。一直以來,國這每年號召“大力捕捉蜈蚣”,由
- 蜈蚣生活習性及捕捉方法介紹
蜈蚣,又名天龍、百足、百腳蟲等,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體。該品性味辛、溫,有毒。具有祛風鎮驚、解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系我國傳統的動物產品藥材。蜈蚣主產于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陜西、河南和廣西等省區,當前正值捕捉加工季節,現將捕捉方法介紹如下:生活習性蜈蚣喜歡生活在丘陵地帶和多沙土地區,白天多潛伏在磚石縫隙、墻腳邊和成堆的樹葉、雜草、腐木陰暗角落里,夜間出來活動,尋食青蟲、蜘蛛、蟑螂等。
- 誤吞水蛭、蜈蚣
明視之,所瀉乃水蛭無數,繼看夜所飲缸水,乃刈藍作靛者,其病遂愈。方思前時渴飲田水,乃誤吞水蛭在腹,遂成脹痛之疾,乃蛭為害。今人耘田,為此蟲所嚙,以靛涂之,無不愈者。金莊一農夫,夏天晝臥于地,熟寐間,蜈蚣入其口,既寤,喉中介介如梗狀,咯不能出,咽不能下,痛癢不定,甚為苦楚。一醫用雞卵劈破,入酒調勻調服,仍以大黃為末,和香油飲之,頃刻瀉出,蜈蚣尚活。蓋蜈蚣被雞卵拘攣,其足,不能舒動,以利藥下之,故從大
- 蜈蚣中毒
蜈蚣中毒 病名。見《外臺秘要》卷三十一。指受蜈蚣螫咬而致中毒者,宜從速處治。被螫咬處劇痛,紅腫發熱,并引及周圍淋巴管炎及壞死;全身可有發熱、頭痛、眩暈、嘔吐等癥,甚則昏迷。李時珍《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所載述的解蜈蚣毒的藥物有:蝸牛、蛞蝓、五靈脂、獨蒜、蕓苔子油、蛇含、香附、莧菜、馬齒莧、蚯蚓泥、食鹽、雞冠血等。作者:
- 中國科學家利用蜈蚣草大規模修復污染土壤
中國科學家利用蜈蚣草等植物“吮吸”砷、銅和鋅等重金屬元素的技術已日趨完善,可望從根本上解決礦藏開采過程中對下游地區造成重金屬污染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陳同斌研究員2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將蜈蚣草等對重金屬具有超常規吸收和富集能力的植物種在污染土壤上,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然后將收獲植物中的重金屬元素加以回收,提純為有用的工業原料,以“達到清污和回收雙重目的”。陳同斌的研究小
- 蜈蚣是良藥合理使用很重要
前不久,《成都晚報》報道了一則“大爺信歪朗中吞蜈蚣中毒的短消息:劉西澤大爺因患風濕多年,一天中午在買菜時路遇一位擺地攤賣草藥的師傅.自稱能治好他的病。他開的藥中其中有蜈蚣,并囑一定要生藥吞服。誰知服藥后不到2小時就出現了嘔吐等中毒癥狀.經省醫院搶救而脫離危險。看到這則報道。筆者想起了我院一位同事冷某.在退休前發現自己患了乙肝。不知他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則偏方:每次蜈蚣3條研末為散,裝膠囊
- 第七節 蜈蚣咬傷的急救
第七節 蜈蚣咬傷的急救 一、主因 蜈嗡又稱百肢、天龍。它多生活于腐木石隙或荒蕪陰濕地方,晝夜夜出,我國南方較多。它分泌的毒汁含有組織胺和溶血蛋白。當人被它咬傷時,其毒汁通過它的爪尖端,注入人體而中毒。 二、判斷 蜈蚣咬傷多在炎熱天氣,被咬部位紅腫、疼痛、水皰、壞死及淋巴結、淋巴管炎,同時發熱、惡心、嘔吐、頭痛、頭暈、昏迷及休克等。 三、急救 1.用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清洗創面,有條件時可用
- 蜈蚣藥用中的體會
蜈蚣來源于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mutilansL.koch.的干燥體,具有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效。臨床常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半身不遂,破傷風,毒蛇咬傷等。 按200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規定:蜈蚣炮制方法為去竹片,洗凈,微火焙黃,剪段;使用劑量為3~5g。實際上,目前臨床處方使用蜈蚣多以條為單位,按規定應為不合格處方,調劑人員
- 中科院專家:蜈蚣或成鎮痛藥物研發新熱點
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研究發現,中國金頭蜈蚣中含有的一種抑制劑多肽具有比嗎啡更強的鎮痛作用,或成為鎮痛藥物研發新熱點。蜈蚣是中國傳統動物中藥藥材藥材,在中醫中廣泛使用,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防癌等功效。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賴仞及其團隊對蜈蚣來源的活性多肽及其發揮藥效的作用機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作用于離子通道的蜈蚣神經毒。在前期工作基礎上,該研
- 連休蜈蚣地龍湯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效佳
據悉,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兒童醫院的黃向紅醫師等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5月,在臨床中運用彭德勝老師的經驗方連休蜈蚣地龍湯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41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新中醫》2004年第36卷第1期中對此作了有關報道。 將71例該病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41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以連休蜈蚣地龍湯進行治療。其方由黃連、重樓、地龍、臘梅花、法半夏、苦杏仁、麻黃、蜈蚣所組成。在治療中隨癥加減:伴發
- 上樹蜈蚣
上樹蜈蚣 此藥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var.sinensis)的全株。因其莖上生多數攀援根,排于莖兩側,形如蜈蚣之足,莖常攀樹而生,故得此名。 常春藤為常綠攀援藤本,莖枝上生多數氣生根。單葉互生,二型;營養枝上的葉三角狀卵形或朝形;生殖枝上的葉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卵形,均為革質。傘形花序,花小,黃白色或綠色。果球形,漿果狀,黃色或紅色。7—8月開花19—l0月結
- 倒地蜈蚣和白樺脂醇小鼠抗炎與鎮痛作用
SOURC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近期發表在《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報道倒地蜈蚣(TCMeOH)和白樺脂醇可以通過降低丙二醛和NO以增加肝抗氧化酶的活性而發揮抗炎、鎮痛作用。來自臺灣的研究人員用倒地蜈蚣70%甲醇提取物和白樺脂醇治療乙酸致痛的紐體反應和腳掌注射甲醛試驗以測定鎮痛作用,以及對角叉菜膠足
- 飛天蜈蚣
飛天蜈蚣 此藥為五加科植物Chong木(Araliachinensis)的根、根皮及莖皮。因其小枝密被黃棕色針刺,猶如蜈蚣飛天,故得此名。 Chong木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莖皮灰棕色,有短硬刺,小枝被黃棕色絨毛和針刺。葉為大型2—3回單數羽狀復葉,小葉7—15枚,基部另有1對小葉;小葉片長卵形、卵形或寬卵形,基部不對稱。花序為大型圓錐狀花序,花序軸密被黃毛;花白色。漿果狀核果,球形,熟時黑色。
- 蜈蚣七
蜈蚣七 此藥為秋海棠科植物掌裂葉秋海棠(Begoniapedatifida)的根莖。因其根莖形似娛蟻.故得此名。 掌裂葉秋海棠為多年生草本。高40厘米c根莖粗壯,橫走,節明顯,紅色,具多數須根。葉基生,常2枚,近圓形,掌狀5深裂,基部心形。二歧聚傘花序頂生,單性同株,花5—6朵,淡紅色,花被片大小不等。翅果具3翅,大小不等。6—7月開花,8~9月結果。分布于九沖、紅花等地。生長于海拔600米以
- 蜈蚣還陽
蜈蚣還陽 此藥為蘭科植物臺灣盆距蘭(Castrochilusformosanus)的全草。因其植物形態有如蜈蚣,故得此名。 臺灣盆距蘭為附生蘭。多年生小草本。莖細長,圓柱形。葉排成2列,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近肉質,葉柄很短,有關節。總狀花序極短,花小,肉質,淡黃色,唇瓣囊袋狀。6—7月開花。蒴果。其分布于神農架林區高山地帶。生長于海拔1200—20Do米的林下巖石上。 該藥具清熱生律、滋陰養胃
- 茶葉蜈蚣末治療足部慢性皮膚潰瘍11例
筆者從1997~2004年采用民間驗方茶葉蜈蚣末治療難治性皮膚潰瘍11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本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齡最大62歲,最小13歲;燒傷5例,石頭砸傷4例,木簽刺傷2例;足外踝4例,內踝3例,足背4例。傷后經過抗炎、創面換藥、植皮等常規治療失敗(最多1例患者曾進行6次創面植皮,最少1次均失敗),但接受此方法治療后,最短7d創面愈合,最長16d創面愈合。2典型病例例1
- 蜈蚣毒液含大量藥用候選分子
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通過研究首次證明蜈蚣毒液中含有大量的離子通道,并含有多種藥用候選分子。這也對兩棲類、昆蟲類藥用動物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有重要意義。眾多天然藥物以蛋白質或多肽發揮藥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以蛋白質組學結合藥理學手段研究天然藥物活性蛋白質或多肽,他們在藥用兩棲類和藥用昆蟲的功能蛋白質組學方面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發掘了大量的藥物候選分子。近日,該
- 蜈蚣咬傷的煙熏療法
取位:患處操作方法:將杉木皮或杉木枝放缽燒煙,缽上反罩漏斗,傷口湊漏斗目熏治,可以止痛。作者:
- 蜈蚣的藥用和養殖要點
一提到五毒人們很容易就會想到一些歇后語,什么扒了皮的——活著討厭、死了嚇人啊,背——毒上加毒等等。特別是有百足蟲之稱的,麻麻的一堆腳,一想就會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可是偏偏有人就喜歡它們,不僅養而且還當成了職業。 又名,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我國為地道的藥材產地,過去入藥多以野外捕捉為主,野生貨源顯得十分短缺,造成價格節節攀升,所以開展養殖前
- 蜈蚣酸性蛋白對血管緊張素-Ⅱ誘導心肌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有影響
《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年第1期中國研究者研究了蜈蚣酸性蛋白(centipedeacidicprotein,CAP)對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誘導培養心肌成纖維細胞(cardiacfibroblasts,CFb)增殖和膠原合成的影響,探討其抑制心肌纖維化的機制。研究者通過建立AngⅡ誘導乳鼠CFb纖維化模型,噻唑藍(MTT)法檢測CAP對CFb增殖的影響;羥脯氨酸測定CFb膠原合成量;硝酸還原
- 蜈蚣草“吃”掉土壤中的重金屬砷
■典型案例 用植物“吃”掉土壤中的重金屬,這不是假設。在湖南、廣西和云南,陳同斌的研究小組應用了,在本土條件下依靠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對土壤重金屬污染進行修復的技術,改善了土壤和減少農作物中重金屬超標的現象。 湖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復基地 修復前:湖南郴州蘇仙區鄧家塘鄉因砷污染導致600多畝稻田棄耕、2人死亡、400多人集體住院,誘發嚴重糾紛和暴力沖突,曾引起國務院高度重視,
- 美統計稱:1/4激光視力矯正術后會有后遺癥
2008年04月30日央視國際激光視力矯正手術已經為許多近視患者帶來清晰的視野,但最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進行一項關于激光視力矯正手術后遺癥的調查,希望通過調查能夠對術后反應有更明確地認識,以幫助更多患者選擇是否要進行手術治療。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統計顯示,在做了激光視力矯正手術后,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比如干眼癥等,有不到百分之一左右的患者出現視力下降,眼睛嚴重干澀
- 兒童飲食的誤區及矯正方法
[摘要]兒童時期不僅是體格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行為和生活方式發展形成的重要階段,能否對兒童施以科學正確的飲食方法,不僅影響他們現在的膳食營養攝入和健康,還對他們將來乃至一生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筆者長期工作在兒童醫院營養科,目睹和親歷了兒童飲食的種種不良習慣,深感亟待矯正之必要。茲用詳盡科學而有說服力的事實分析兒童飲食的誤區及矯正方法,以饗讀者。[關鍵詞]飲食習慣;飲食誤區;矯正方法兒童的飲
- 歪斜指(趾)畸形矯正術
歪斜指(趾)畸形矯正術轉自37度醫學網 畸形特點為: 1.手指側歪斜畸形,可發生在任何手指,向橈或尺側偏。多數發生在小指遠端指向關節向橈側偏位。少數發生在示指。有人報告發病率在1%~19.5%。 2.該畸形可以是某些綜合征的體征之一,約有30余種綜合征以上伴此種畸形。常合并有并指,短指畸形等。 3.X線片顯示遠端指間關節骨發育不全,呈三角形,或關節面呈斜行或中節指骨發育歪斜。 [適應證]
- 英推出新激光視力矯正技術可使視力恢復到2.0
2005年08月01日(新華社)7據外電報道,英國醫生最近宣布,他們利用新的激光技術對視力矯正手術進行了改進,新型激光手術的安全性比傳統視力矯正手術有很大提高,可以使病人的視力恢復到2.0。對于賈廷斯·西爾來說,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視力矯正。因為他從醫生那里獲悉,通過這種最新的激光矯正手術,他的視力恢復到2.0是完全可能的。整個手術過程持續了約半個小時。在手術期間,病人的意識是清醒的,僅眼部被實施了
- 斜視矯正眼鏡最終可以摘掉嗎?
對于調節性內斜視戴鏡矯正的兒童,大多數可以摘掉眼鏡。戴鏡斜視矯正以后,根據每次驗光遠視度數下降的情況,以內斜不復發為前提逐漸減低眼鏡度數,同時合并弱視的兒童需進行弱視訓練提高視力,恢復雙眼單視功能。這樣到了遠視度數減少到不戴眼鏡斜視眼也完全正位,視力和雙眼單視功能都恢復正常,達到功能治愈的效果,眼鏡也摘除了。 部分調節性內斜視兒童,戴鏡半年以上眼位仍不能完全矯正的,經手術矯正斜視后再繼續戴鏡治療
- 乳腺基底部纖維組織松解矯正原發性乳頭內陷
2006年07月04日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6Vol.17No.1P.52-5428(湛江)為了探索一種避免乳腺管損傷,矯正原發性乳頭內陷的新術式。研究者通過對乳暈切口胸大肌前假體置入隆乳術的患者,術后乳頭內陷自動治愈的觀察所得啟示,筆者采用了在乳腺基底部松解攣縮牽拉乳頭的纖維結締組織的方法矯正原發性乳頭內陷。手術操作部位遠離乳腺管集中的部位,避免了乳腺管損傷,使乳頭內陷矯正后保留其乳管功
- 正頜聯合正畸矯正骨性上頜前突畸形
別牙錯位,關閉牙間隙調整關系,達到更完善,更細致化的效果。由于牙,骨,肌肉的愈合與相適應過程需要耗時4~10個月,術后正畸的維持期不宜少于上述期限,對于術后正畸,我們與術前正畸一樣,采用方絲弓固定矯正技術。2結果根據X線測量分析及臨床所見牙,面關系協調取得較好的外觀效果,咬關系良好。3討論3.1外科正畸的生物學基礎在正頜外科手術中,往往需要截開和移動帶牙齒的骨段,因此,骨段能否成活成為手術成功
- 行為矯正結合阿奇霉素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行為矯正結合阿奇霉素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心理行為矯正技術,隨機分組,對照組與試驗組,靜脈滴注,口服阿奇霉素進行療效評價。結果納入觀察病人68例。其中A組(試驗組)46例;B組(對照組)22例。首療程A組治愈率60.8%,總有效率82.5%。B組治愈率40.9%,總有效率63.6%。結論心理行為矯正術結合阿奇霉素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療效確切,經濟安全。 關鍵詞前列腺炎行
- 兒童部分調節性內斜視的手術矯正與立體視覺
部分調節性內斜視屬調節性內斜視范疇,此類斜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遠視、弱視、異常視網膜對應及旁中心注視,給予正球鏡矯正后,斜度減少,但不能完全消失,視遠視近均有內斜,斜度比度穩定,非調節因素引起的斜視需手術矯正[1~2]。但是,在手術時機的選擇問題上,各家意見不一[3~5]。本文觀察了78例兒童部分調節性內斜視矯正術后的立體視覺恢復情況,分析了各種因素對部分調節性內斜視患兒的立體視覺恢復的影響,進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